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素质
2022-06-04江宝亮
江宝亮
音乐合唱对培养初中生的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创造艺術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在这样一个提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音乐合唱教学要在教学策略上不断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文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素质为切入点,在分析团结协作素质对音乐合唱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合唱作为音乐的集体演唱形式,对培养初中生思考、表达能力和团结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帮助学生精诚合作,共同唱好每一首歌曲,并且对他们之后的人生将会有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最终造福于广大学生,使他们具备综合素质和品德,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素质的意义
(一)推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团结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素质,学生能对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方式进行集体交流探讨,达成一种思维交流和碰撞的效果,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会使教师对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变得容易落实,帮助学生走向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在实践展开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与学生知识储备的有效扩充,更要在实践落实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观念培训。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时刻指向于社会实践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符合与社会时代需求的能担当社会时代复兴重任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育受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态度意识成了现阶段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每一名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都要立足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观念培育和思想引导,进而有效塑造受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态度意识,让教育工作更符合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小学音乐教学也同样如此,而从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课程内容和方式来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素养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顺应新时代中国对音乐课的具体要求
中国进入新时代后,有着新的社会特征、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在教育领域对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素质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学习中外名曲,增强学生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认识程度,养成“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音乐综合素质,最终使初中音乐课程顺应时代国家的具体要求。音乐素养的培育主要集中于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想要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有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就要认识到合唱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唱教学从本质上讲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分析空间和表达空间,这就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成长和进步。思维和能力只有真正投入实践,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要达成这一效益和目的,仅从教师进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较为欠缺,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交流观点和看法,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完成思想交流、意识交流和观念交流,进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提高学生在初中音乐合唱中的课堂参与
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素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课程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所有的观点和结论都有集体之间讨论交流产生,学生的自主性能被充分激发,他们能带着更多的兴趣进行音乐歌曲的演唱。带着这样较高的参与度,学生能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现阶段的教育讲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优化,都需要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音乐教学也同样如此,想要有效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就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力度,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而以合唱教学为基础展开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则是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素质的具体策略
(一)提供有效指导,提高团结协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型。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得以贯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化对音乐问题的认识,尽可能找出正确答案。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不强,很多音乐合唱教育的理念很难较为直接地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师应加强课程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合唱教育过程。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优秀的趣味教学资源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自由性,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能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得到音乐的启发,拓展学习的宽度,提高对音乐合作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质量。同时,学生的团结意识能得到培养,能尊重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合唱效果与合唱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合唱歌曲《踏雪寻梅》时,由于这是一首传统文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曲还涉及了历史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诗人孟浩然在江边骑着毛驴走来走去,一旁路人问他来这里干什么,他说:“我来这里寻梅。”于是便产生了踏雪寻梅这个成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合唱前,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为歌曲合唱做好准备。
(二)优化小组构建,合理搭配分工协作
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小组成员的组成,合理分配任务,使小组成员能起到良好的分工协作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先生”制引入音乐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教授与传递,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对音乐合唱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进一步简化知识教学过程,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能力提升空间,此外,参与音乐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向着统一的目标前进,给予学生最为优质的思想引导,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力量,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优秀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选择班里唱歌较好或发音标准的学生,并安排“小先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一位“小先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帮扶一位或几位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合唱《黄河大合唱》时,由于本歌曲节奏较快,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有部分学生在初步学习后仍然一头雾水,在音准和节奏上跟不上队伍。因此,教师要让“小先生”在课下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口帮扶的方式,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歌曲演唱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下和放学后的时间,通过交流的方式对唱歌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从而促进班级合唱效果的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素质的养成。
(三)精心选择内容,贴合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时,要精心选择内容,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既要贴合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带动他们讨论和思考,使他们能在小组讨论中能得出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答案。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专业的音乐合唱的机会非常少,也很难深入了解和掌握音乐的技巧和韵律。所以初中音乐教学必须加强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重视,致力于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放松心情,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合唱的艺术之美,让学生在深度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在问题设置上,教师要设置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既能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丰富自身的认识,同时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合唱《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可以将歌曲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深入学习,这样会使每部分学生掌握了不同部分的演唱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空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教学。教师也可以挑选唱歌较好的学生,由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教学。这样的试题解题方法形式多样,能在小组讨论中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并且学习到他人的思考角度,使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团队协作的意识也得到了贯彻。
(四)通过比赛竞争,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进行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明确在合唱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因此,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小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欣赏的意识还停留在比较直观的用耳朵辨别的阶段。耳朵只能听到音乐的曲调,但无法感受音乐的内涵,尤其是对一些立意非常深刻的音乐,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无趣的感受,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合唱活动。很多小学生更加喜欢的是音乐比赛,或一些现在比较流行的音乐视频。因为这些音乐合唱活动中不但有轻松活泼的歌曲,还有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的动感的画面,学生能一边看画面一边听音乐,这也是教师可以考虑应用的一个策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面对比赛竞争,能激发小组各成员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能有效思考音乐问题,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同时能密切配合,以小组集体的利益为重。教师要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夸奖,让他们认识到通过小组集体的通力合作是能创作优秀作品的;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告诉他们还会有下次活动,下次继续努力。
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开展红歌比赛,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精彩的红歌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每一小组选定一首红色主题的歌曲,自主进行练习和演唱,也可以加入一些串词和艺术性的展示,增加竞赛的乐趣和挑战性。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自主讨论和分工,如谁来当旁白、谁来负责男声部、谁来负责女声部、谁来进行艺术展示。通过将个人融入集体,让个人在集体中共荣辱,共担当,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丰富合作教学活动
合作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合作课堂的构建具备一定的先行优势。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细节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合唱表演中的很多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是单单依靠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以及非常短暂的演示时间,学生很难完整地记住不同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各项基本要领,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合唱中不仅掌握良好的歌唱能力,还学会与同学相互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如果不注重相互合作,很难取得最佳的合唱效果,还会出现跑调的现象。因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应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这不仅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能提高学生音乐合唱水平和音乐素养。音乐包含大量不同的种类、曲风、演奏模式,同时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豐富多样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演唱模式或表现形式。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情境,并利用趣味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合唱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乐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乐队的乐器,如吉他、架子鼓等,让会演奏的同学使用乐器进行伴奏,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组成一个临时的“小乐队”,然后其他同学跟着小乐队的伴奏一起合唱歌曲,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激情,并将自身融入合唱,感觉自己就是乐队的一分子,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歌曲风格,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素质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学校、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