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视野下的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目标争章行动策略研究
2022-06-03高菊萍
摘 要:当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由于课堂时间、课堂体验的有限,学生知行断裂,出现“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而课后行为却不尽人意”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笔者尝试将“雏鹰争章”活动与道德与法制课程有机结合,从多维融合,因需定章;多彩形式,激励争章;到延续成功,精心护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争章体验中,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里实践、感悟、明理,从而有效落实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导行目标,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雏鹰争章;道德与法制;导行;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3-0115-04
一、 课题缘起
(一)课堂导行的局限
笔者在教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干点家务活》时,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场景模拟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关心体贴家人,孝敬长辈,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愿意分担家务。学生交流得异常热烈,纷纷表示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然而,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7%的学生当天回家帮家长做家务,但仅仅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坚持下来每天承担一项家务。
要知道在学生品德结构四要素知、情、意、行中,行是关键,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弊端,由于课堂时间、课堂体验的有限造成学生知与行的断裂,出现“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而课后行为却不尽人意”的现象。
(二)雏鹰争章的优势
“雏鹰争章”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是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有效团队活动,其奖章体系、争章目标、争章过程、评价方式均实现了“开放多元”的争章模式,以及不受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相对灵活的活动形式正好可以弥补品德教育的缺陷。许多在道德与法制课上无法落实或需要在课堂上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的实践活动,可以与争章活动结合,使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课堂教学延续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及时督促、检查、反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实行弹性地延展,提高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实效。
文章旨在借助丰富多彩的“雏鹰争章”活动,延展道德与法制教学时空,使学生课堂上不能深入内化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目标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达成。并通过“雏鹰争章”平台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顺时改变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落实课堂导行目标。
二、 操作策略
(一)多维融合,因需定章
思想品德教育,倡导“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笔者作为班主任,任教班里的道德与法制课、语文课,可以说和学生是朝夕相处。只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这样的情形下,根据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特点出发,将道德与法制教材、学生的不良行为、特殊的节日资源等加以整合,因需定章,趁势导行,它对德育教育整体的效应远远大于相对孤立而行的导育效应之和。
1. 依“材”定章
經过仔细比对研究,道德与法制教材和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在内容上有诸多交叉点,而且两者在追求的目标上也有许多共性。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材的主题为“春天的歌”,争章内容便可以定为“绿化”,它们的共性目标是亲近大自然,植树护绿,美化家园;第二单元:主题是“今天我当家”,争章内容就可以定为“自理”,它们的共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单元:主题是“我在班级中”,争章内容就定成“团结”,它们的共性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分享、帮助、责任、参与,逐步建立集体意识;第四单元:主题是“快乐的学习生活”,争章内容是“乐学”,它们的共性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性,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使学习习惯有一个质的提升。
2. 由“病”定章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做事情磨蹭,不珍惜时间,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书包、课桌总是乱七八糟,还丢三落四,把作业忘家里;有的不注意环保,随地乱扔垃圾,还踩草坪;有的不爱护公物,在课桌、墙壁上乱涂乱画……
所谓由“病”定章,是指发现这些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后,先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这些问题定下雏鹰争章活动,引导学生在争章的过程中改变行为。
3. 顺“机”定章
“三八”“五一”“六一”“十一”……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在这些特殊的时间里,整个大环境都形成了一种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我们抓住这些契机,调整课堂节奏,设定雏鹰奖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4. 以“趣”定章
由于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心理直观感知等特点,我们将导行目标具体化,运用学生喜爱的形象图案,运用个体能动性来设计奖章。这一过程中,可能有飞翔的大雁章、温暖感人的爱心章、活泼悦人的小松鼠章、勤劳团结的小蚂蚁章、翠嫩欲滴的绿苗章……我们设法让奖章看起来浅显易懂。
综合考虑“材、病、机、趣”各方面因素,加以融合渗透,我们确定了以下章目:
(二)多彩形式,激励争章
我们根据“雏鹰争章”进课堂的达标要求,共同构建一个学习化的核心主题,在单元教学中配合基础奖章的实践机制,来完善“雏鹰争章”的各项操作步骤和环节,使得原来单一的课堂活动,成为学生从内心出发的自主、自觉行为,最后再形成既具有激励性,又具有操作性的可借鉴学习活动模块。经过研讨、实践和提炼,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环节”活动模块:
具体操作如下:
1. 启动环节
这一环节是为了引起学生动机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争章要求,让学生用一种比较积极的姿态,主动投入争章实践活动中来,是所有环节的基础。
(1)彰显情境的教室布置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我们在教室的墙面上开设了一块“雏鹰争章园地”,两棵争章树高高地挺立在那里,让五彩斑斓的奖章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告诉他们只要达到要求就能获得那一枚枚精致的奖章,每个孩子获得的奖章也是一颗有特殊意义的果子,可以和自己的照片一起贴在大树上,让自己也靓丽在这道风景线上。在新奇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都会被特殊的奖章所吸引,进而为争获五彩章而不懈努力。
(2)生动形象的启动仪式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争章动力,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都会安排一个启动仪式。首先让事物拟人化,比如“大雁”“小蚂蚁”“小松鼠”……在动听的旋律中,这些小天使翩翩起舞来到学生之间,再加上形象激励的言语来分别介绍各种奖章和图案的意义与象征;过程中,运用小故事、小演说,小作品、小视频等形象化的信息化处理,真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应该怎样做”。特别的启动极富有仪式感,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各類争章的意义和要求,会对后续的道德行为指导,产生极为直接的影响。
2. 实践环节
这一环节是学习参与者通过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实践或自主活动,了解掌握“雏鹰争章”的有关要求并能形成积极正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所有活动环节中的关键阶段。
(1)趣味竞赛,催发向往
基于低段学生的思维偏爱的好奇心、好胜心等特征,我们增加一些新颖有趣的挑战与竞赛,以此强化个体吸引力,催发学生对争章活动的积极正向驱动。比如,在争“巧手章”时,我们组织小团体之间的“系鞋带”“穿衣服”“理书包”等比赛,并根据战绩评出“自理能手章”,使他们在团建活动激烈竞争氛围中得到能力培养,形成生活技能。又如,在争“绿苗章”时,开展“环保小卫士,献言支招”大比拼,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侃侃而谈中,对章目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之后在校园里也更加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了。
(2)童谣吟诵,潜移默化
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知,我们为每一枚雏鹰奖章量身定制了一首童谣。童谣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口味,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语言适合朗诵,朗朗上口又富有童趣且容易理解。
当童谣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出现时,能在儿童朗朗的诵读声中潜移默化学生的品行。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一日之始的晨读、一日之中的午休、一日收尾的整理课,甚至是两分钟课前准备的时间,让学生边拍手边吟诵,慢慢地熟透于心,指导行为。当学生的争章需求一旦内化,便会自主焕发出极大的主动性,真正让“要我做”为“我要做”,进而达到自我要求、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自觉追标过程。
(3)家校同行,通力合作
家庭是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不一致,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开学召开家长会时,我们就将“雏鹰争章,优化品行”的一系列活动、争章的目标和家校配合共融的方法和家长交流并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让家长也能开展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孩子,真正让家庭教育与争章活动有机融合。
如我们教学一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春天的歌》时,我们结合争“绿苗章”来进行。我们把课堂搬进了公园、田野、山林……,事先联系家长请他们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投入春的怀抱,观察春天的变化,探究春天的秘密,引导儿童用眼欣赏、用耳倾听、用心感悟,通过各种感官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然后在道德与法制课《春天在哪里》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再次欣赏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起了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此时此刻,启动“绿苗章”的争章活动,水到渠成。
3. 赏识环节
赏识环节是教育闭环中的有效保障,让在参与体验成功的感触之上,通过活动能自觉实践,从而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渐形成新阶层的学习目标。根据低段学生爱模仿、好表现、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充分运用赏识手段,激励他们在每一阶层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1)形象化激励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对形式上的鼓励表扬比较看重,可爱的小奖章是用“静默”的方式,反映学生成功争章最佳奖励。我们以隆重的仪式将可爱奖章颁给他们,并把获得的奖章和照片张贴在“雏鹰争章园地”里,比一比谁争的章多,哪个学生落后了,让大家帮助他,用静默的墙体会说话,让学生的行动受到每个人看得见的肯定。
(2)榜样性激励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人物来给学生做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直观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在过程中运用,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正,有着很大的示范促进作用。
每一个争章阶段,我们都会寻找班里的榜样,在发现某些学生值得他人学习的闪光点后,结合道德与法制学习内容,将其大肆赞扬,并予以一定的奖励。这使得学生有“样”可学,有“光”引领,时时刻刻用对比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行为,确实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能增强班级团队凝聚力。
(3)师长式激励
师长的慈心善意、旁敲侧击在学生心中地位可以遇见,有时一句话都能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如“听说你昨天给妈妈捶背了,好孩子,你真棒!”“真替你高兴,成功通过了巧手章,很不容易,要保持哦!”……这些从内心出发的小善意、小肯定,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且有力量。
(三)延续成功,精心护章
我们的“雏鹰争章”活动不能因为几枚雏鹰奖章的获得而简单地画上句号,那样可能会造成学生一段时间后品行的下滑。我们还得继续开展护章行动,给学生一种长效性的行为肯定,用自己争得的章,来鼓励自己努力践行,以获得更多肯定。
1. “雏鹰奖章银行”,储备美好品德
顾名思义,便是把学生经过争章获得的雏鹰奖章存入我们设定的“银行”,当然它也是有利息的,只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品行良好,不违反奖章要求,会有特殊的奖励。不过,如果品行出现滑坡,那么奖章将被暂扣,并接受一定的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需要重新考章。
2. 继续心手相牵,家校共同督促
有的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可能就是“小霸王”;学校里获得了雏鹰奖章,在家里可能放松懈怠。所以,我们常常通过“家校联系本”、QQ、微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表现,共同督促学生,即便他们已经获得了雏鹰奖章,还是得让家长不断参与过程,对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一起心手相牵,方能形成合力。
三、 结语
一路尝试下来,雏鹰争章活动不受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形式灵活,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落实或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的实践活动,与争章活动结合之后,给我们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既拓展了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外延,又丰富了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内涵。而一枚枚富有寓意的奖章,对学生既有行为的挑战性,又有着追求的吸引力,这种过程化的考核评估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性。学生很自觉进行达标争章且乐此不疲,他们在精致奖章的激励下,不仅习得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体验到成就感的责任感,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知行脱节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仲学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先生”制之解读[J].教师,2014.
[2]何文清.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主体发展:以“小先生制”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2014.
[3]杨裴.“小先生”的发现与培养:试论从“生”中挖掘“教”的资源[J].教育前沿,2015.
作者简介:高菊萍(1979~),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