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雷达要靠用户来引爆

2022-06-03马春生

汽车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激光雷达上车特斯拉

马春生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王学思认为,激光雷达已从产品端火至销售端,应用端尚待培育。

五一长假的前一天,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王学思只忙一件事儿:与车企研讨激光雷达上车方案。

从早晨到晚上,晚饭后依然是开会研讨,即使是第二天的五一长假,也确定没有了休息的希望。一切只因“车企催得太紧”。

王学思的状态一点都不令人惊讶,毕竟激光雷达这几年太火了,火的即使是一个安装位置的问题,都能引起几大车企CEO们的唇枪舌战。

针对上述车企关心的激光雷达位置、数量等问题,王学思表示每种传感器的布设方案都是为了实现车辆对感知的全覆盖,从而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目前具体是什么样的方案好,还无法定论。除了车企点出的那些关键点外,王学思认为激光雷达能够实现最终上车,首先要满足五个必要条件,即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技术成熟度、低成本及较低的车载激光雷达系统能耗。

2022年被称为激光雷达上车的元年,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雷达公司,都将在这一科技盛宴中找寻到最符合自己的落点。只是激光雷达上车才刚刚开始,终端市场的真实反馈需要一段滞后的时间。

汽车圈内“网红”

激光雷达成为车企的宠儿,是因为无人驾驶的场景定义需求,但成为圈内“网红”却是因为车企之间的“内卷”。

激光雷达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车企超越特斯拉的关键配件。直到今天,业内依然存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和以中国车企为代表的激光雷达路线之争。

4月初,路透社一篇关于丰田汽车无人驾驶方案的报道再一次让这一路线之争成为焦点。

报道指出,丰田旗下的Woven Planet Holdings公司正在为丰田自己开发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并没有使用激光雷达等昂贵的车辆传感器,而是使用低成本的摄像头来完善自动驾驶系统,这一做法与特斯拉相同。报道同时指出,这些摄像头比以前的传感器便宜90%,并很容易安装在车上。

对此,王学思认为,无论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都是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感知元器件,基于每种传感器的技术路线,都有他自己的优劣势。目前我国车企所采用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是基于下一阶段技术去突破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路线,则是运用当下成熟技术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因此现阶段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激光雷达目前主要突破的是技术性能,是运行稳定,我们要把它做的更精密,这是发展的方向。”

在王学思看来,多种方案的融合或许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上车的每一颗雷达所担负的功能不同,对雷达的性能要求也有所差异。两种方案各有优劣,也就很容易做到各取所需。”

事实上,融合发展已有企业在践行。日前,Mobileye在以色列展示了自动驾驶的方案,其车辆搭载了纯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实现了二者的互为冗余。国内的集度汽车也是拥有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两套独立运行并互为冗余自动驾驶方案的代表。

“车辆一定是一个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每一个传感器解决的功能都不同,即使一个传感器解决了90%的诉求,但还有10%要解决,而这10%对车辆的行驶安全和可靠性来说是必需的。”王学思表示。

与此同时,如果说丰田“投靠”特斯拉让纯视觉方案拥泵者抓住了嗨点,那么被称为特斯拉杀手的美国新势力造车企业Lucid Motors上市的首款车型将采取激光雷达方案,同样让激光雷达方案支持者找到了兴奋的助力器。

“相信这场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技术路线之争,将随着激光雷达技术与成本的不断优化,最终握手言和。”王学思称。

激光雷达的第二个高光点是数量之争。起初,激光雷达有无是车企彰显自身无人驾驶技术的杀手锏,为了做到感知得更加全面与冗余,很快数量便成为企业角逐的着力点。业内最著名的一句话,当属2021年底沙龙汽车的那句“四颗以下不要说话”的豪言。

数量之争终将回归到一个合理区间之内,毕竟没有人会在自己的车上无限制地装雷达,即使有这种奇葩思路,也不可能实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成本问题,而且截至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并没有下降的趋势。

据智驾网根据企业官网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市搭载的激光雷达的车型达20款,搭载数量集中在3颗,最多的也就是4颗。

激光雷达的第三个高光点是位置问题。前不久,集度汽车曝光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机舱盖双雷达的设计方案,并引起了车圈大佬们的热议。对于机舱盖双雷达位置的设计,理想汽车CEO李想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李想认为,如果前部采用2~3颗激光雷达,大概率会布置在保险杠和翼子板上,风阻和造型都会更好,虽然成本更高。集度汽车的搭载位置,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规这一关过不了。

对此,集度汽车CEO夏一平的解释是,120。的 FOV 和 180。的 FOV 还是不一样的,解决的 corner case 也不一样,所以在产品的能力上和体验上甚至是安全性还是有差别的。车顶放一个FOV小于在机舱盖放两个FOV,差了60。。

没过多久,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也相继加入研讨。何小鹏公开与李想唱反调,对集度汽车的双雷达方案较为认可。沈晖则称单纯的激光雷达数量和位置之争意义不大,短期看成本,长期看技术,也许当感知硬件足够出色,纯视觉才是终局。

市场明日“新星”

与汽车圈内的火热相比,消费应用端对激光雷达的关注却相对低调很多。虽然目前消费者对智能化热情高涨,但对激光雷达的了解还处于只是一个科技产品的启蒙阶段。

这些互联网出身的车企大佬们,在激光雷达这件事儿上竟然没有了互联网思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将用户思维玩转的信手拈来的大佬们,将用户看得比谁都重。

实际上,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激光雷达上车只是刚起步,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小鹏P5)入市也只是去年底今年初的事儿。

对此,王学思也指出,任何市场都需要培育的过程,激光雷达也不例外。以扫地机器人为例,最初搭载激光雷达时市场不接受,消费者单纯的认为价格有点高。后来有企业全力普及激光雷达,逐渐市场有了起色。目前为止,搭载激光雷达的扫地机器人比起步时还要贵,但市场已经完全接受。“目前还很畅销。”

为此,万集科技加大了终端市场的培育工作。“尽管这是汽车企业的重点,但作为激光雷达的供应商,我们也愿意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万集科技以丰富的激光雷达行业经验,支持车载激光雷达提供完备的产业生态链建设。

此外,王學思表示,万集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产品,已经成为超过60家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依托公司激光雷达10余年积累的领先技术,支撑科研、制造和测试的科研基地,以及积累了丰富的车辆实际应用场景解决经验,为万集科技在激光雷达的终端市场培育上提供便利。对于万集科技自身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万集科技的雷达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认可提供了先天优势。

同样,车企似乎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有两件事儿让王学思印象深刻,一是某车企北京海淀的一家4S店里展示的全部车型都搭载了激光雷达。二是走访多家4S店后,发现很多销售人员对激光雷达非常专业。“你走进店里,聊到激光雷达时,他们会提到多少线束,有效返光点等非常专业的问题。”

这从侧面反映了激光雷达的火热,已经从产品端传导至销售端,目前仅差应用端的培育。“但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应用端的全面接受才是激光雷达上车方案可持续的最重要一环。”王学思表示。

在各方努力下,激光雷达正在终端消费市场具备掀起“热潮”的潜力,未来其会不会成为车企拉进用户关系的最有效和最有价值的抓手之一?至少目前来看,还是很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激光雷达上车特斯拉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激光雷达实时提取甘蔗垄间导航线
法雷奥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
融合激光雷达与超声波数据的障碍物检测方法
Ouster发布首款全固态数字激光雷达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防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