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2022-06-03罗蓉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意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指出了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途径、策略,从食品材料与瓶罐材料出发,阐释了生活化材料在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作潜力、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强化幼儿对生活的热爱等多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材料;创意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4-0079-03

引  言

幼儿时期的启蒙对幼儿自身的未来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思维与社交能力也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如今,关于幼儿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向前发展,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创意美术课程在不断发展与改革,课堂上幼儿教师所传输的观念对幼儿的审美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得当则可以有力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与此同时,教师若能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与生活化材料有机结合,实现对生活化材料的巧妙运用,便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培养幼儿绿色环保生活观念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一、创意美术活动

艺术常常来自现实,幼儿若想要制作创意美术作品,就要对生活进行更多的观察与思索,以便作品能够在反映现实美的同时,展现自己的风格。幼儿创意美术课程应满足幼儿对视觉艺术与实践操作的需求及教学改革的硬性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对艺术的敏感程度与鉴赏能力;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创意美术活动和课程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将生活化材料进行开发和充分利用,增强创意美术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素材与空间,也为美术创意活动增添生活气息与色彩,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加入一定的奖励与竞争,调动幼儿思考与实践的主动性,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手头上的材料,大胆发挥想象,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自己的想法[1]。

二、生活化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在收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所需要的美术材料时,幼儿教师应注意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美术材料不仅要在生活中常见,更要符合幼儿的兴趣,以便幼儿配合教师完成手工制作。材料的收集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同一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寻找美术活动要求的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合作的乐趣与益处,从而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沟通水平与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协调家长,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材料的收集。这个过程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长的指导下,幼儿能够拓宽视野,学到更多生活常识,实现自身的成长[2]。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行寻找生活化材料。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后,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身边可利用的生活化材料。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减少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三、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现状

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对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开展有所影响。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化材料的认知,对生活化材料多加留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材料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在创意美术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使用成品材料,多利用生活化材料,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在丰富材料类型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创新活动的形式。例如,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不局限于用颜料在纸张与画板上进行。教师应当合理引导,为幼儿的创作提供其他思路,如引导幼儿在瓶罐、水果等生活化材料上结合材料特点进行更新颖的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在手工制作方面,教师可不局限于橡皮泥等传统玩具的手工制作方法,而是将多种生活化材料进行不同种类的拼接与组合。

四、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凸显创意美术价值,明确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思路

开发与利用生活化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首先,生活化材料在生活中很常见。生活化材料容易获取,且成本较低,部分废旧材料还可以再次利用,并进行二次艺术创造。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家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艺术创意课程开展的难度,也减少了材料的准备时间,还能满足幼儿的实践需要,有利于培养幼儿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观念,也更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合作与帮助。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多的观察与思考,使幼儿获得依靠自己能力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深化其对生活化資料的认识。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优化幼儿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且关键的启蒙作用,并对幼儿后续“三观”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幼儿的个性与行为方式予以理解、尊重与鼓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素养。因此,幼儿教师应注意避免机械式的指导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现与创造,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鼓励幼儿自发运用现有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幼儿教师应与家长联合起来,结合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工具与材料,积极支持幼儿的自主思考与创造。对于专业的美术内容,教师可以稍加讲解,然后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思考,对生活化材料进行更多创新性的组合与排列。

(二)确定创意美术原则,组织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活动

为了对生活化材料进行更加充分与合理的利用,教师应在立足科学环保与操作性强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适合幼儿进行手工创造的素材,组织开展相应的手工艺术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情趣[3]。教师要合理安排设置手工美术课程,并增强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不为幼儿及其家庭增添压力的同时,将鉴赏艺术、手工创造、视野开阔与激发创造四者有机结合,增强幼儿对生活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意识,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提升自身艺术品位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悟和生活完美融入课堂中,促使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美、寻找美、观察美、创造美。

此外,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开展具有特色的并符合幼儿审美和兴趣的个性化美术创意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及不同年龄阶段,在美术活动中对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幼儿可以参与创意艺术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应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相互交流意见,共同寻找新的可利用的材料,探寻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幼儿茁壮成长。将生活化的材料进行二次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环保节约、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态度,引导幼儿积极寻找可利用的材料进行艺术的创新,提升幼儿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创意美术实践,丰富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视角

1.食物材料视角

开发并利用直观的实际存在的物体,是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应用最频繁的手段。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除了容易获取外,它们的颜色各异,形状也多种多样,因此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素材的首选。利用这些常见的食物,幼儿更容易受到启发,进而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自身的潜力,将这些食物转变成拥有无数种可能的美术作品。

例如,土豆是幼儿美术教学中极佳的素材。因为土豆的价格便宜,在我国的产量较高,也是家家户户都会购买的蔬菜。同时,土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限制与约束,在土豆的设计与操作上让幼儿自行设定。除了土豆以外,南瓜或者萝卜等在形状上有优势的食物,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食物自身的形态,制作符合节日氛围的南瓜灯笼、萝卜手提灯等手工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传统节日的知识融入教学中,提高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虽然这些食物都无毒无害,但是教师仍然需要确保幼儿的操作足够安全。在课前备课时,教师要多加思考,避免幼儿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伤害。教师应利用食物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供引导和帮助,让幼儿抓住食物自身的特征与形态。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切勿让幼儿先入为主,避免幼儿的创作作品出现既定思维,影响幼儿的创作思路,要尽可能让幼儿凭借自身的想象与观察进行创作。

2.瓶罐视角

在日常生活中,盛放各种东西的瓶瓶罐罐在家中随处可见,不同用途的瓶罐形状也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创造价值。将瓶罐作为创意美术活动的素材,能够使幼儿初步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并体会其中的价值,同时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能力。另外,教师需要对不同瓶罐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篩查,排除可能存在的所有不安全因素,选取具有塑料材质等安全特性的瓶罐作为幼儿最终的创作素材,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完成创意美术活动。教师可以选取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主题,对幼儿的创作进行积极引导[4]。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宇航员、星际遨游或太空旅行等科技主题。这不仅能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正面的思路,还能够在课堂上融入对我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介绍,提升幼儿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宇航员、火箭和空间站等与航天主题相关的精美图片及相应的幼儿科普视频,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然后让幼儿对手中现有的废旧瓶罐材料进行创造。对于幼儿在手工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答,并多加鼓励,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成功创造出带有自己风格的航天手工作品。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自身的力量与创造能力,引导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废旧物转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动手能力,培养其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

3.其他材料视角

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生活材料为主、现成材料为辅的材料利用方式。教师所用的材料多具有收集方便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食品类、纸品类、沙石类、管棒类等。在创意美术课堂上,幼儿通过绘画与手工的方式,能够完成对生活材料的创新与二次利用。同时,幼儿能够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和感受美。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材料,以及幼儿的不同思维、不同能力及不同兴趣,分别进行有效引导、启发和鼓励,与幼儿一起完成艺术创作。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提前备课,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应用方式,还有幼儿的思维习惯进行了解,对幼儿展开更有针对性、规范性及科学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颜色特征与形态特征的解读,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潜力,让幼儿对自己所拥有的材料进行组合与改造,创造出各具风格的艺术作品。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可以进行更多的讲解与示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创作。此外,在班级教室里,教师还可以专门布置一面艺术墙,或者设立多个艺术品展示处,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幼儿及家长面前,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积极性,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自豪感,使幼儿进行更多的艺术创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结  语

提高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率,在幼儿的美术创意教学中非常重要,对于促进幼儿全面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将生活化材料变成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幼儿的独立思考与大胆想象。这种美术启蒙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生活与实践经验、挖掘幼儿潜力,还能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徐英.试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31):185.

郭玉申.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运用艺术[J].新智慧,2020(13):42.

韦家艳.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0):365.

李新英.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7):284-285.

作者简介:罗蓉(1976.9-),女,福建龙岩人,任教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文亨镇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曾获县“优秀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创意美术活动幼儿教育
让童心在快乐创意中绽放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创新运用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