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能力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2-06-03张庆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教育

张庆云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数字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并非天生就拥有,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才能够形成。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数字能力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我国对数字能力教育的理论研究更多集中于对国外数字能力教育概念的辨析和政策的解读上,还未形成本土化的数字能力教育框架,并且关于数字能力教育的实践研究还很少,整体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未来的研究更应关注构建本土化的数字能力教育框架,开展生活化的数字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整合地方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数字能力。

关键词:数字能力;教育;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8-0174-02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正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数字应用接连在经济、政治、医疗和教育等多领域为公民带来便利,由此,批判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其中,我国20~29岁网民占比为17.4%,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第三位,对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频率高达84.1%。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似乎对如何使用数字技术无师自通,然而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于休闲和娱乐,而非应用于学习和创造。为了帮助这一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教育系统必须拿出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教育本身要采用合适的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效果;另一方面,教育有责任承担起发展大学生数字能力的重任,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发展需求。

1 数字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很难离开数字化操作。尽管现在的大学生非常熟悉数字生活,擅长使用各种数字设备,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数字能力。因此,为了明确大学生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各个领域均做出了广泛、深入的探究。

2011年,欧盟开始实施“数字素养项目”,形成包含五个素养域的数字素养框架[2]。同年,欧盟发布了《映射数字能力:迈向一种概念性理解》技术报告,指出数字能力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3]。欧盟颁布的有关报告为明确数字能力教育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但并不能成为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习者数字能力的操作指南,为此,我国学者王佑镁提出了要建立起数字能力构成要素到教育目标体系的映射[4],为教育者更好地培养与发展学习者的数字能力,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字能力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具有多样性,而且经常在不同的领域、学科中与数字素养、信息素养、ICT能力等混合使用,导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综合众多学者和专家们的研究可以发现,数字能力并非简单地会操作数字技术的一种技能,而是每一个生活在当下数字化时代并且未来要面对未知数字环境的人身上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复合能力,能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信地、批判地并创造性地使用数字能力,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数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应当给予重视,并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

2 数字能力教育的研究现状

2.1 数字能力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

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数字化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在数字社会中应用数字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逐渐聚焦于数字能力的定义,欧盟开始关注如何在教与学中使用数字技术并在该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国内对数字能力的研究集中在相关素养的研究中,包括数字素养、信息素养、网络素养等。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数字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王佑镁构建教育映射后的数字能力整合模型的具体框架[4];任友群表示数字素养是指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5];吕建强[6]指出5G的蓬勃发展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公平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数字技术未能有效融入学习过程的新挑战等。国内学者对于数字能力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向前发展,不仅对国际数字能力教育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为国内建立和完善数字能力教育框架提供意見和建议,还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多元并举提升国家整体数字能力。

关于数字能力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相关理论研究均有学者涉猎,但“怎么做”的理论研究却少有人问津,未来应逐步加强研究数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模式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开展大学生数字能力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2 数字能力教育的实践研究有待加强

在数字时代发展的现在,培养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新西兰Kristin学校的教师安德鲁(Andrew Churchest)首次提出“数字布鲁姆”,也就是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将其映射到大学生数字能力的培养中,能为有效提升大学生数字能力提供数字化学习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数字能力的目标。随后,祝智庭教授受此启发,构建出中国化“数字布鲁姆”[7],为国内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在开展数字能力教育活动时提供数字技术的使用参考;王艳丽等学者也结合“数字布鲁姆”,提出了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8],以期发展学习者的数字能力和提高其非正式学习的效果;王佑镁等学者也开始研究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3],为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提供数字化学习建议。此外,众多学者提出的数字能力教学模型为一线教师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提供了教学指南,如王静[9]等人将“数字布鲁姆”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字能力,还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感到困难的教师提供路径参考。胡玮开展面向学生数字能力的自适应平台应用研究[10-11],目的是培养学生各层次的数字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展示了自适应平台能够为开展数字能力教育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之外,还提出了如何运用自适应平台培养学生数字能力的方法和思路。

现阶段国内关于数字能力教育的实践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以“数字布鲁姆”为依据,在课堂上结合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间接提升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或是调查学习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对如何提升其数字能力水平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但对于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数字能力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待加强,需要开展更多样化的研究。

2.3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师生的数字能力

教育信息化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需求层出不穷,数字化时代下的学习更加注重人们使用数字技术开拓创新。环境的建设与熟练的技术并不等同于能够有效地利用技术实现更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面对新的数字化环境,反而对人们的数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环境适应、自主学习、协作分享和批判创新等。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一代的数字能力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然而相关的调查并未指向这一判断,他们在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数字版权意识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培养大学生的数字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因此,时代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同时也促使师生的数字能力不断更迭。

3 数字能力教育的未来展望

3.1 构建数字能力教育框架,推进本土化进程

数字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进行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石。虽然我国对国外数字能力框架进行了分析,也对国内开展数字能力教育进行了研究,但仍未形成系统的数字能力内涵及应用体系,而且数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简单地靠建设基础设施就能够奏效的,它更强调对数字能力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内化到行动中。因此,我国不仅要借鉴国外数字能力框架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更要注重创新思维,考虑如何将数字能力发展融入教育教学中,从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能力教育研究,构建出更符合我国大学生数字能力内涵与应用体系,为提升大学生数字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2 开展数字能力教育实践,完善数字能力评估体系

数字技术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仅凭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并且提升人们的数字能力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中。因此,数字能力教育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上,更要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实际情境中开展专门的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和素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今的数字社会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工作者仍对大学生课内外的数字能力教育起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系统地考虑、选择、整合并使用数字资源解决问题。此外,由于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评价也要因人而异,需要建立并完善数字能力的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数字能力的发展。

3.3 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加大共享与协作

在数字化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学习、工作、交流、社会服务等都是基于网络来进行,因此,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数字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事情。而国内开展的关于提升大学生数字能力的教育多从课程入手,还应该联合高校图书馆、社会等机构开展大学生数字能力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殿堂,更应在数字化时代中与时俱进,为大学生提供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培训服务,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数字能力的重任,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化发展服务。另外,高校还应联合社会机构的力量,如数字设备、软硬件供应商等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使用培训和实训基地,整合公共资源,共同搭建数字化教学与实训平台,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开发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数字能力。

4 结语

在数字化潮流不可逆转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的质量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未来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与学中提升大学生的数字能力,助力我国不断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目标靠拢,是机遇,更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8/27/c_1127800127.htm

[2] 任友群,隨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3-12.

[3] 王佑镁,胡玮,杨晓兰,等.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1-7.[知网]

[4] 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24-29.

[5] 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3-12.

[6] 吕建强,许艳丽.5G赋能数字时代的教育公平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1(5):18-26.

[7] 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71-77.

[8] 王艳丽,程云.“数字布鲁姆”对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32-36.

[9] 王静,詹蓓.运用“数字布鲁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5):145-148.

[10] 胡玮.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学生数字能力发展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3-5.

[11] 胡玮.面向学生数字能力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建构[J].中小学电教,2017(12):78-80.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微课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