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Web前端开发1+X认证
2022-06-02刘丽
刘 丽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中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创新[1]。《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 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1+X证书试点的工作。通过1+X证书的考核,首先克服了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脱节问题,并加速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以职改机制创新支撑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国家责任,按照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新时代布局,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本文展开了基于Web前端开发1+X证书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
1 研究背景
本文是基于Web前端开发1+X证书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研究,是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改革背景的。学院目前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配置良好,具备很好的研究支撑基础。本文将探究怎样把“X”多技术培养需求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学员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知识,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1+X认证,进而增强高职学校的实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以完成对现有培养方案的设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力。以Web前端开发1+X证书考核标准与专业培训一体化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考核标准与专业培训一体化项目的重要作用。通过把1+X的证书项目纳入培训,能够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强、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好适应岗位要求的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二批通过1+X认证的试点院校,作为国家1+X认证机制试验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如何推动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有机连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评管理模式变革,成为学校专业改革发展与教学建设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基于Web前端1+X证书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有着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2 web前端开发1+X证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实行。试点工作中特别强调“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意味着在1+X制度的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时代即将来临,结构性就业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3]。
Web前端开发1+X认证是软件技术专业针对互联网软件开发相关技能水平的一项综合性考核,考核内容涉及该专业Web页面制作基础、HTML5开发基础与应用、轻量级前端框架、JavaScript程序设计、PHP技术与应用、Web前后端数据交互技术、响应式开发技术、网站项目实战、MySQL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移动Web设计与开发等多门专业课程。Web前端开发1+X认证重点考核网页的前端应用与技术,包括运用 HTML、CSS、JavaScript、Web development framework等知识、方法与工具,把UI的设计草图实现为网页技术。职业技能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和较强的设计分析能力,能够使用配色和点、线、面布局设计出让用户体验更好的网页。
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来自社会对Web前端开展专业活动的需求。它是衡量从业人员水平(包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准从业者)能力的基本标准和规范,Web注重当前时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能反映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通过对Web前端开发1+X认证的研究,可以将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和未来学生就业创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培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分制等具体措施,与学校试点专业学科建设、教师队伍构建、课程设置和教育认证体系改革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针对性、多技能的高职专业人才[4]。
深化高职1+X认证制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职教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宽广,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都会更高,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3 基于Web前端开发1+X认证的人才培养目标分级分析
Web前端开发1+X证书包括三种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通过对不同级别考核标准的要求分析,制定出不同级别的培养目标、结业方向和主要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到,初级Web前端开发关注目前中国“互联网+”时代和新型软件技术产业发展所提出的对Web前端开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Web前端开发的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独立自主完成静态网站页面设计、开发、功能调试和系统维护管理等技术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能从事Web前端应用软件代码编写、软件工程综合测试、软件系统管理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岗位。
表1 web前端开发1+X证书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表
中级关注于“互联网+”时代和高新科技产业对前端开发能力和移动终端开发技术技能的需求,中级考核目标以企业雇佣人员的基本职业技术发展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核心,旨在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人文素养,同时熟悉Web的前端与后台数据交互、响应式开发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动态网站设计、研发、调试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并能够从事Web的前台与应用软件编程、测试、软件技术服务、智能终端接口研发工作。
高级关注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对Web前端开发、移动终端用户开发等技术技能需求,高级考核目标以公司用人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术发展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重点培养具备良好道德与人文素养,熟悉Web前台框架应用、系统性能优化与自动化科技等专业知识,并具备前台框架、移动智慧终端用户开发技术、Web组件化开发技术等基本能力,能从事Web前台框架产品设计、相关技术选型设计、Web组件化等岗位工作。
通过分级考核目标的制定,为开展基于Web前端开发1+X证书软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依据。
4 基于1+X认证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 校企合作,强化实岗育人
基于1+X认证的职业教育改革,更注重企业实践内容的融入。结合Web前端开发1+X证书考核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不断创新,引入相关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并成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依据企业实践和Web前端开发1+X考核标准的要求,二级学校联合制订培养方案,联合实施学科、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联合进行课程教学和管理。学校负责供应教学实训室、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负责公共必修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开展招生、就业管理等工作和教育指导,为企业提供教育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Web前端开发1+X证书考核重点培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水平,学院围绕这一中心,积极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有示范功能的培训基地。形成了一个综合素养高、教育教学实力强、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养一流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下,发挥软件技术专业的服务和引领功能,打造良好的品牌意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2 课程改革,构建优质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课程主要依托行业企业需求调查成果,以适应职业技能要求为教学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增加了实务类教学所占的课程比例,并着重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结合Web前端开发1+X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通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架,软件技术专业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基础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岗位特色模块,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技能型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如图1所示。
在核心课程的选择上,结合当前信息通信行业中主流应用技术,开发岗位能力课程,并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及前沿通信技术确定课程体系结构,着力提升学生作为合格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了以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并建设配套教材、视频、动画、教学课件、多媒体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多样化教学资源。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当前企业所使用的最新的科技技术与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所带来的行业应用,利于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打下扎实基础,并掌握前沿科技技术、开阔了视野。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把所学应用到生产中去,为其就业增加了竞争力。
课程设计中,核心专业能力课程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进行开发,知识模块的知识点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对应。知识模块全面体现实际工作情境对于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并以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5]。在考取1+X职业等级证书的同时学生培养的学习能力、制造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等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毕业1到2年的时间里,可以成为符合岗位要求的“现代学徒”,在毕业后的3到5年中成为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能够实施通信工程项目、解决工程中较复杂问题,实现技术上改造并进行创新,从而达到高级技师或工程师的标准。
4.3 优化教学任务设计
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主要是围绕与1+X项目考核较为紧密的教学内容展开,利用专项教学研究开展案例教学、结合企业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等办法,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术素养、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为主体的框架,拟定教学任务,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并使用HTML标准和HTML5标准,以及CSS和CSS3标准,同时掌握包括JavaScript的基础语言和高级程序设计规范、完成项目模块化开发、数据库使用、以及各种复杂的交互设计与优化等。一般工作领域包括网站总体设计、页面制作、响应型网站构建、移动网站制作与设计、网页建设(门户(行业)网站、交易网站、企业网站、娱乐网站)、网页策划与设计等,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改革。
改变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课程重点即为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功能分析法,逐层分解,确定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从最顶层的主要总体目标(工作领域)开始,逐层建立中小总体目标(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或单元/要素),并且按照实现目标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专业相关能力的标准,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内涵和发展程度。这个方法以工作为目标,突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技术手段(专业知识、方式、操作工具、专业技能和其他专业相关要求)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水平。
教学任务设计围绕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开展,这些要求依托于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来源于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从职业领域而来这种倒推的参考,教学任务设计流程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任务设计流程图
5 结束语
本文对基于Web前端1+X证书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文中结合了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和证书管理相结合,并明确提出了分模块、分级、以岗位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优化教学任务设计培育更高层次、专业化的高职人才。研究成果可为高职学校1+X试点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推动我国1+X证书制试点的同时,积极培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