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的可持续性

2022-06-02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戴岩

节能与环保 2022年5期
关键词:山地杨树场馆

文-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 戴岩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古杨树村区域,包含三个竞赛场馆和两个非竞赛场馆。竞赛场馆为国家滑雪跳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及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非竞赛场馆为技术官员酒店和山地转播中心。古杨树场馆群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承担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等4个大项,31个小项的比赛,产生31枚金牌。

作为张家口赛区唯一的全新建组团,古杨树场馆群在冬奥场馆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低碳绿色的办奥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确保各项可持续性政策与程序的贯彻落实,所有竞赛场馆均获得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

1 绿色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古杨树场馆群根据山形走势,结合赛事赛道的需求规划场馆,实现了在一座山谷中,同时承载国家滑雪跳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技术官员酒店和山地转播中心五大场馆的壮举,使古杨树场馆群成为历届冬奥会中最为集中的雪上运动场馆群。

为了更好地衔接不同场馆,场馆群设计建设了“冰玉环”,成为冬奥会历史上首次解决前院区与后院区流线交叉问题的典范。“冰玉环”是一个立体化的连接平台,综合管廊将三个场馆的市政需求收纳其中,管廊上方是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机动车道上方架起了一个步行廊道,可通往三个场馆。“冰玉环”的立体化设计为赛后再利用提供了便利,需要增加管线时,不需进行土方开挖,可直接敷设在综合管廊内,大大减少对场馆周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

设计团队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采用了GIS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Rhino数字建模技术及BIM技术等多种先进手段,制作了精准的局部场地三维数字模型,方便直观,为建筑工程的精准设计、精准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技术楼大面积使用了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幕墙是在工厂生产下线后,运来直接安装,减少施工量。玻璃幕墙采用高性能中空工艺,能减少室内冷热量的散失,降低空调负荷,减少能耗。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2 建设过程的环境友好措施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山谷生态的影响,古杨树场馆群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施工方法。场馆群建设过程中启用多个装配式系统,实现模数化设计、工厂化预制加工、现场安装,以减少现场实地作业。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整体结构主要采用钢结构体系,整体装配率达到90%。赛道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保证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

古杨树场馆群实施土石方减量化措施,对12000立方米挖除石方进行再利用,不但减少土石方外运量,而且达到了良好的装饰效果。

为避免浪费,古杨树场馆群大量使用临时设施,通过租用集装箱房、篷房、板房、脚手架等成熟产品,在场地简单硬化处理后进行快速搭建,赛后还可快速拆除或移至他处循环使用,实现“轻触式建设”和“对自然最小干预”的设计目标。

为了节水并满足冬季造雪需求,古杨树场馆群建设了雨水、地表水、融雪水收集系统。滑雪场建设融雪水利用设施,滑雪道设置截水沟,滑雪道侧面与底部设置汇水沟。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在场馆群上游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区域设5万立方米蓄水池,下游主入口区域设20万立方米蓄水池,蓄水池采用地下硅砂蜂巢雨水自净化系统,将雨水及山涧溪流进行蓄存、净化,经蜂巢系统净化后的地表水回用于冬季造雪、夏季绿化灌溉、景观河道用水、浇洒道路用水以及冲洗厕所等,做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多效并举,致力打造“海绵赛区”。

古杨树场馆群的绿化种植与生态修复技术以山地原生态景观塑造为目标,尊重场地原有地形,尽可能保留并利用现状植物,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利用本地植被,尽可能强化林地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做到新增植被和原始林地融为一体;所有植物材料均采用本地驯化物种,保证苗源数量,确保种植成活率;着重考虑对可视面及破坏严重面进行重点生态修复,采用格宾支护体系、生态袋、无土混合纤维喷播复绿等技术,既保证了山体护坡安全稳定,又能实现生态修复。针对阳坡植物生长不易、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难度大等问题,施工方采用台层式生态植生固土处理方式来恢复生态。这种生态恢复技术先保持土壤稳定,然后一层一层种植植物以恢复生态,既保证了植被存活率,又大大提升了整体环境效果。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及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3 低碳高效的场馆运营

古杨树场馆群的电力系统100%采用市政大电网供应的绿色电力。赛区内建筑冬季采暖应采用电供热系统,不仅使室温灵活可控,还能避免火电带来的空气污染、显著减少碳排放。照明采用太阳能照明设备,限时控制节省电力。

古杨树场馆群采用智能造雪系统进行造雪,通过ATASSPLUS智能化造雪系统将所有造雪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就可以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精准投放。合理控制造雪量,减少浪费;优先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用于人工造雪,通过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使人工造雪变得更加“绿色”。

古杨树场馆群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大巴实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场馆间接驳。氢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因此是洁净环保的能源。该种技术的输出功率高,能源转化效率是传统内燃机的2~3倍。此外,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安静”的技术,产能过程产生的噪音很小,乘客的乘坐体验也更好。

古杨树场馆群广泛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一级节水器具。三相配电变压器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水泵满足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评价值的要求;风机满足国家标准《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9评价值的要求;选用高效的LED照明设备,所有区域照明功率密度不高于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目标值的要求;电梯选用变频电梯,同功能的电梯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产品,且可以联动控制。

雪上场馆餐饮供应链条长,服务点位、覆盖人群广。供餐团队在张家口市建立了中央厨房,将原材料、半成品在中央厨房加工之后,配送到场馆群里的前置厨房,再加工之后通过保温桶和保温车运送到餐厅和场馆的备餐间,接下来采用自助和半自助的方式进行供餐。在保障赛时餐饮合理供应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常规餐饮加工可能产生的垃圾,助力场馆绿色环保。

4 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

古杨树场馆群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核心驱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滑雪中心为两翼拉动,整合古杨树场馆群的所有场地、场馆和设施设备,开展以山地运动为主的四季经营,多业态在同一空间内进行高度复合,服务涵盖户外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的社会大众。充分考虑场馆群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唯一性,赛后将打造成山地运动中心、山地运动教育培训中心、山地运动国际交流中心和山地运动康养中心。

山地运动中心是古杨树场馆群运营的首要定位。作为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杨树场馆群除冬季滑雪项目之外,还可以利用场地及周边山地进行轮滑、骑行、健行、定向越野等多种户外运动,跳台下端的标准足球场可用作于足球的竞训,用于造雪的大蓄水池可用于运营部分水上运动项目,场馆群内可利用一些场地建成汽车营地、极限公园、蹦道等等,切切实实打造一个全季节运营的山地运动中心。

山地运动教育培训中心是古杨树场馆群运营的重要方向。利用国际标准场地、场馆及配套设施,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山地运动教育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山地运动的教育培训和普及推广,古杨树场馆群将可作为体育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中小学生的营地教育基地。

山地运动国际交流中心是古杨树场馆群运营的良好远景。借助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古杨树场馆群已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相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承接更多国际赛事、国际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地运动康养中心是古杨树场馆群运营的强力支柱。依托区域生态环境、场地场馆与配套设施以及周边的配套业态,以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项目为承载,着眼于不同年龄群体的养生消费需求,把健康生活方式与医疗保健、山地旅居等结合起来,打造运动、康养、文化、旅游、地产的复合运营平台。

具体说到每个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助滑道系统冬季制冰、夏季使用陶瓷;着陆坡冬季造雪、夏季使用人工植被,从而实现冬季跳雪、夏季跳草,四季举办国际赛事;顶峰俱乐部可作为展示、观景、餐饮、会议使用;底部体育场可举办赛事开闭幕式、演艺秀、足球比赛、仿真冰冰上表演等活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与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除了举办赛事及日常训练外,冬季可让公众体验越野滑雪与射击运动,夏季借助丰富的山形地貌举办斯巴达勇士赛、马术比赛等活动。

5 结语

古杨树场馆群秉持着“绿色办奥”理念,严格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制定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可持续性指南》,从设计、建设、运营到赛后利用的全过程落实各项可持续性措施,实现了与场馆建设运行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树立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场馆典范。

猜你喜欢

山地杨树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跟踪导练(五)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高跟鞋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