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就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22-06-02郭双凤
郭双凤
随着国家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之下,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产业正在逐步崛起,以绿色发展为背景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形成,这也就意味着原来依靠人口红利作为驱动力的发展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所以现阶段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待就业群体就是大学生。再加之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以及受到新冠疫情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本文以高质量就业作为整体背景,重点阐述了在这一时期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希望可以对于未来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质量发展就业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大经济增长奇迹,但是随着迈入新时代,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由原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要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绝不仅仅只是淘汰落后的产能,而是进一步去提升社会的生产力,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结合最新的社会矛盾去进行相应的改革。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增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供给就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结合到社会发展来说就是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所谓的升级就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增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产业的升级则是需要在原有的产业类型上逐渐提升生产力。生产力的提升一定是要依靠政策的有力引领的,所以要坚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促进产业的升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传统的产业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完成升级。比如以创新为例,创新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想要实现第一产业的升级,提升农业生产力就可以在创新的引领下去进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原有的人力要素和土地要素都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大幅度提升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中国在原有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逐渐递减的情况下,依靠着杂交水稻这一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大幅度提升了水稻种植的生产力。所以可以看出新发展理念是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思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发展形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原有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要素作为基本的驱动力,这里的要素主要指资源的消耗以及人口的红利等,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增量变大的背后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在人口增长逐步放缓的今日,旧的发展方式很显然已不足以支持国家更好的发展,现阶段要降低发展的速度,提升发展的质量,在此背景之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产业的变革与调整,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未来发展一定是以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的,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也会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从长远来看,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一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质量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高质量发展对于产业的发展来看,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产业发展的结构进行调整,这会催生很多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能够提供更加多元的就业选择,能够产生更多的风口行业,很多未知的市场还有待开发。在产业结构上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二产业与三产业即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尤其在服务业方面,未来服务业多占的社会比重会进一步增加。原有的第二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主导,以制造业发展为例,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區贴牌代生产为主,但是现阶段的制造加工业是要求以高精尖的制造加工业作为主导,在产业发展中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的驱动力。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以大数据作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以数据作为基础布局的数字化产业也正在逐渐形成,所以对于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将会产生一批全新的行业和产业,广大高校毕业生有技术有学历,可以在全新的领域充分探索,具备更多未知的可能性。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现有的很多产业已经基本饱和,在市场上竞争初创型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对于全新的领域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市场中的蛋糕还足够大,可以充分发掘产业的潜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做强做大。
高质量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抑制作用
伴随着高质量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的落后产能正在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以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发展前景也逐渐堪忧,但是很多的高校学生依然深耕在原有的产业领域,再加之缺少创新的意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会产生难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高质量的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新的发展驱动力,大量的人工智能正在替代人力,传统的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所以社会上对于用工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减少,很多的生产型企业已变更为流水线作业,所以大量的用工需求正在逐渐消失。
在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通过一两项措施的实行,就可以立竿见影看到效果,而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这一阶段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未来发展的最新趋势,帮助大学生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率,实现就业与创业的有效结合。
首先,加强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现在因为物质条件和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不用再为温饱发愁,所以在面临社会中就业与创业的挑战时,总是会选择逃避。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创业的艰辛,同时还可以锻炼大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重点,通过实践,帮助大学生快速提高专业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与工作单位保持联系,通过工作反馈,学校可以改进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内容,减少理论知识灌输,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难以就业,很大部分的因素是由于在就业时专业受限,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上的岗位不匹配,所以导致寒窗苦读却并无用武之地,或者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市场上早已处于饱和的状态,但是选择其他相关专业的职位却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也很难就业。所以在高校端首先应该对于专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上的招聘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要根据社会的用工需求,及时对于专业招生目录进行调整,对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专业要加大招生的规模和力度,强化对于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对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中淘汰的产能配套的相关专业要尽早从专业目录中移除。其次是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培育实践型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机制上,高校要进行调整,重点强化在实践领域的教学,可以和企业展开合作,打造就业实践基地,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体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坚持择优原则,广泛动员高校各级团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组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上岗见习。帮助青年提高社会化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在与企业合作的路径上也可以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在高校建设专项技能人才班,成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再强化高校和企业的研发团队合作,让人才可以做到定点培养,毕业即可实现就业。
强化政策引导开展创业教育
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萬众创新的口号,在社会上也掀起了一阵创业的热潮。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因此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应该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点,要强化政策引导,培育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在高校大力举办青创赛。每年定期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按照当下创业的重点领域可以分为互联网创业组别、农村农业产业组别、文化创意组别等诸多比赛类别,引导大学生搭建创业团队,通过创业项目书的撰写搭建初步的创业想法,之后通过路演展示自己的创业想法,通过创业大赛旨在高校中掀起创业的热潮,发掘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二是在高校构建青创园。通过在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器以及创业园区主要解决学生创业初期的创业场地问题,并且在园区中为创业项目提供最基础的项目扶持与指导,比如创业企业的法务服务或者是税务服务,帮助初创型企业能够顺利渡过创业的初期阶段;三是为创业的学生提供青创贷。创业型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所以在高校创业的学生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支持,高校可以联合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以贴息贷款或者执行基准利率下浮的普惠性贷款为基础,由高校注入一定的风险补偿金以此来撬动金融机构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从而助力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四是搭建青创平台。可以在高校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旨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交流平台,创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市场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联盟就是为了打破信息的壁垒,形成一种共享式的创业模式。做好高校的创业工作也是现阶段解决高质量发展之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关键一环。
开展就业培训搭建就业平台
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好就业桥梁和平台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该着力做好就业引导的工作。首先是在就业培训方面,应当提前对于社会上的用工需求进行调研,找准社会上的用工缺口,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就业技能的培训。结合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一些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比如新能源产业、比如现代化农业方向,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引导广大高校学生通过就业技能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是需要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现阶段基层是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所以要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广阔农村,大有所为,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基层人才引进政策,到祖国的农村去,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发光发热,积蓄青春的力量;最后是要搭建好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在高校的毕业季要积极开展千企进校园等招聘活动,在高校端先把控好企业的质量,确保进入校园开展校园招聘的企业都是具有合法资质的优质企业,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签订合法的用工协议,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得到合法的权益保障,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云招聘等诸多的招聘形式组织好招聘活动。
加强科技引领打造创新高地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直接关乎在高质量背景下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因为现阶段想要在高质量的背景下就业与创业,就需要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被时代所接纳,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才能真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多渠道增加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学校要依托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学校可以依托校友会等社会组织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加大科研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学校要制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工作或讲学,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最后是积极推动学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学校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参与联合投入的,允许企业优先获得成果转化权和使用权。学校要积极申请和承担政府及企业的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对于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在高质量就业背景之下的就业创业能力。
对于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解决好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资源要素。在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广大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背景之下,形成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高校的专业设置目录与市场的用工需求保持一致,确保学生的能力与用工企业保持一致,着力在高校中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掌握用人单位实际走向,在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坚持顺势、有效的变革,争取显著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为杰,李少林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现实与政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6,(4).
[2]巫德富,谭雪燕“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青年就业与发展保障制度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2).
[3]马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6).
[4]魏艳秋,和淑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c业结构调整的就业影响效应一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