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6-02李亚荣张雪鹏张瑞

商业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商科文科融合

李亚荣 张雪鹏 张瑞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将新技术与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懂管理会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商科专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案例,总结问题和解决思路,探寻创新做法,以不断提升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当人类社会迈进大智移云时代,“新文科”理念应运而生。新文科概念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将新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相融合,推动文科的发展。

中国新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推动着文科的升级和转变,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发布“新文科“理念。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作为高等教育“四新“之一的新文科开始部署发展了。

新商科属于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与新文科建设影响下,将商科专业与新技术相融合,培养懂管理会技术的综合性商科人才,是商科专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本文以新转设民办高校西安工商学院学院为例,在适应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探索新技术与商科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新模式。

探索新商科“求知、育人、服务”三位一体的融合功能体

打破商科与理科、商科与其他文科、商科与工科之间的传统界限,探索求知、育人、服务”的功能意义上的实质性整合。其一,既要发挥新商科建设中的技术性,更要探索其经济管理思想传承与创新、涵养中国企业价值、发扬中国企业家精神等内容。其二,新商科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和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三,新商科一定要具有服务经济生活、造福社会、塑造价值的意义,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探索商科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共创的学科共同体

新商科建设,需要打破专业壁垒,搭建各专业之间的融合交流平台,致力于建成具有一定学科广度、跨专交叉融合的多元网络化专业体系。优化组织结构,改革传统的按照专业划分系部的行政设置,打破院系之间、系部之间的专业壁垒,弱化系部功能,建设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主题的团队,进行融合式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探索协同共创的学科共同体。

探索中国企业价值创造的跨界融合的学科集成体

加强校际联合,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共生、共融、共同发展的学科集成体。探索理论与实践、高校与企业、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发展的能力,建设优质学科和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创造企业价值。

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以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以“数字”+“商业”+“环境”为关键点的教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模拟与实战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教学与技术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强专业、懂技术、精数据、能创新的交叉复合型经管人才。

融合型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岗位胜任能力

立足西安,着眼于陕西行业产业链和价值创新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定位,融合学校各专业建设资源,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近年来申办的金融科技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典型的新文科专业,融合了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商科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陕西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标陕西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人才需求,大数据创新企业发展需要,以数智化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升商科人才素质,推动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提升商科专业建设服务陕西经济发展的能力。

融合新技术与行业实践推动应用型课程改革

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管理会计业务处理的培养,采用PBL项目式教学设计,将企业业务处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相结合。基于人才岗位需求和毕业要求,进行课程内容重构,设计课点的数量和序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推动云翻转、云对分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推动“四维”深度交叉融合,采用了“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案例+模型”、“知识+技术”的多维度融合教学设计。

融合型實践教学功能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协同

数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现了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教师科研、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和业务方案设计等功能,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融合型功能,全方位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

西安工商学院商学院坚持将融合性发展作为学院发展战略,注重顶层设计,从5个维度对交叉复合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与市场需求动态平衡

学校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充分借助企业资源,对社会产业结构发展、未来人才需求变化进行调研分析,预测相关专业,储备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近几年来,商学院根据数字化商业人才未来需求变化,新开设了金融科技专业,成功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并增加了如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金融科技国际班等新的培养方向和模式,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新兴行业的发展,提高专业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整体思路是依据以自上而下的立体框架,从国家战略出发、分析产业、行业现状及趋势,再到具体岗位的需求、技能分析,推导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基于校企共同培养模式,拓展教学实施,结合数智化企业需求,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将新技术实践应用引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交叉复合型经管人才。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依据新文科建设要求,夯实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真实案例,采用PBL项目式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企业课程平台双方合作对课程做设计规划,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面向商科专业群搭建“四模块”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

商学院与企业面向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智能会计师,面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数字人力资源管理师,面向金融科技专业培养数字化金融分析管理师,搭建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学科综合、创新创业四模块、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打造融教学、实训、校内实习为一体的“智慧学习中心”。让学生在高仿真的实践中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流程,做到“上课”即“上班”,所学即所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在创新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打造“专职教师—企业高管—国际名师”三维的专业师资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呈现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特征。企业为专职教师提供课程赋能、企业实践、产业拓展、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师资研修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企业教师承担部分特色实践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定期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到企业发展变革和教学内容创新。与此同时,学院发挥国际交流项目的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引进国际导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授课,形成了“专职教师—企业高管—国际名师”三位一体的专业师资团队。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建立了多元主体需求导向的专业建设机制,完善专业设置和建设逻辑。

实现培养目标创新

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明确以“跨界融合、专业交叉、数智内涵、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实现三个转变:从单一专业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从传授专业技能向全面发展转变;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以全面地开发数智能力的转变。

教学理念创新

创新了以“数字”+“商业”+“环境”为关键点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区域、产业数字化应用研究,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升级专业内涵。研究真实商业案例,把企业搬进校园,打造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利用技术升级教学环境,理实一体,打造商业实习环境。

合作型组织创新

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教学团队,共同构设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承担教学任务。建设以企业项目为主体学习型课程团队,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通过研究陕西省制造业的数智化应用,以复杂经济、财务、管理等实践问题所需的多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推出在线情境虚拟方针实验项目,形成线上操作、情境真实、市场仿真、决策实施、结果显现的实战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新商科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学校商学院成功获批新文科建设金融科技专业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持续建设财务管理省级一流专业,新申报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持续建设《管理学》升级一流课程和《管理会计》等6门校级一流课程,开发4门云教材,建设《财务管理》虚拟仿真课程。持续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校级一流课程,新申报升级一流课程。

学生科创能力显著提升

近三年来,学校商学院学生在“互联网+”、“三创赛”、商务谈判等大赛中获国家级奖30余项、省级奖100余项,获奖人数超过500人。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16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2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沟通能力显著提升,科创能力提升明显。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逐年提升,通过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生的成长证明了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初见成效。

实验教学平台示范效应突出

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立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3项。建设商科融合型实践教学平台,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云财务实践平臺、财务共享实践平台等。以VBSE为首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覆盖全校13个专业近6000名学生。面向省内60余所院校,协同政校企共同承办大规模行业竞赛。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建立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完善实习管理与指导,采用多种形式为合格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推荐,2021年商学院就业率达到94%以上。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产教融合,打造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专业能力较强、既能教学又会实操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2021年,组织教师参加校企项目培训、数智化实践能力培养、智能化课程等师资培养60余人次,教师获得创新教学比赛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校级项目20余项。

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1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陕西省赛,省内共60余所院校参加,首次协同政校企共同承办大规模行业竞赛,提升了我校在全国院校和社会中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为我院积极落实“产学合作、校企协同”产业学院合作提供了多渠道、多样式的实现路径。承办“数智赋能新商科,产教协同育人才“高峰论坛,协同政校企会共同研讨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商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数智产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提升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新文科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专业结构优化,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链、创新链等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改革。在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就业以及产业学院建设等各个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探索打造“专业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新商科建设路径。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教育厅民办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GJZZ202002)的研究成果。]

(西安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召开,掀起高教质量革命 助力打造质量中国[EB/OL].2019-04-29.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moe_1485/201904/t20190429_380009. html.

[2]龙宝新.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1(01):135-143.

[3]何瑛,郭家荣,苏欣.跨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人才培养路径:基于商科的视角[J].商业会计,2021(19):11-16.

[4]张敏,王银屏,李昂.新文科背景下的商科学生项目制学习方法——以智能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月刊,2021(23):63-67.

猜你喜欢

商科文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破次元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融椅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