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思考

2022-06-02韩小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散步初中语文

韩小星

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对教学合理化的一种追求。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情境对话,激发兴趣

初中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具有爱玩的天性,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俗话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良好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摸索和了解文本内容,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的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情境对话,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步》一课时,我就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模擬课文“散步”的动画,让学生进行观看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随后我再让学生分别阅读和朗读一遍课文内容,促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散步”时的不同心情,体会一家三代之间的情感。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你们有跟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和交流。有的学生回答道:“散步时,全家人都会把脚步放慢,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还有的学生补充道:“散步时,我们全家人也会把脚步放慢,因为弟弟年纪太小!”这两个回答刚好与文章的故事情节不谋而合。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章中不同的人物,包括“我”“儿子”“妻子”和“母亲”,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对文章中的对话和情节进行重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扮演过程中,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自主阅读,文本对话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若单凭自身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沟通,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对话教学的方式,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又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与阅读文本的对话极为重要,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均不同,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有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并未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正确且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桃花源记》一课时,我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结合目标导向法,明确学生自主阅读的任务——找出文章线索,总结文本内涵和思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前设置阅读目标,能够减少学生自主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从而积极发现文本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掌握文章的脉络。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与文本进行“亲密”沟通,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面对难以理解或未曾学习过的内容时,就会主动借助工具书、注释或其他手段对内容进行查询,理解较难的字、词和句,从而探索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理解作者写作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丰富形式,师生对话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主导、学生配合为主,并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沉闷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语文学习和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初中语文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坦诚相待,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对话,启迪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文本和领悟文本,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鼓励学生及时捕捉闪现的灵感,真正实现师生对话。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先设置问题,与学生进行积极对话:“你们知道苏州园林吗?有谁去过苏州园林吗?”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畅想有关苏州园林的景象和文化特色,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泛读,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建立起基本认识和了解。随后我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和视频,配以古朴淡雅的古筝曲,让学生沉浸于“苏州园林”的氛围当中,深刻理解文中所提及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等内容,进而让学生体悟到苏州园林所特有的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并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四、小组讨论,思维交流

阅读对话教学并不是机械性和复制性的,而是一种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它属于创造新课程意义的过程。对文本进行思考和理解,就是要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自身进行对话,从而使自己在对话中理解自己。这里所说的理解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材料,实现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对话教学并不拘于固定的形式,学生之间的对话具有无数的变化性和可能性。在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从而完成思维交流。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背影》一课时,我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最后让学生听读课文。通过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由于这篇课文多次提到了“背影”,我再让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和对文中不同“背影”的思考进行记录,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所记录的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我再让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本组整理并总结好的内容进行阐述。这样就能够实现整个课堂范围内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话是一种尊重人性且发展人性的教学模式,涉及的内容全面且具体,要求教师积极探索高效教学的新途径,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散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散步的收获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散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散步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