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22-06-02赵立华谢献忠
赵立华 谢献忠
摘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创新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内容。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进出口贸易实验”课程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感和领悟力,提高了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和素
养。文章介绍了SimTrade虚拟仿真平台的框架,分析了其在“进出口贸易实验”课程教学中凸显的优越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SimTrade;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53-02
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创新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内容。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给我国外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大数据与全系统的实务操作要求[1],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创新“进出口贸易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熟悉进出口交易流程及法律法规、掌握实际业务操作技能的创新型外贸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了虚拟仿真教学在“进出口贸易实验”教学中凸显的优越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时代商科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一、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框架
SimTrade是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的平台。SimTrade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世格软件合作开发,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多高新技术。该平台设有四个模块:外贸实务教学模块、外贸习题模块、外贸单证模块、外贸实训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不同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一)建立外贸实务的联系结构
外贸实务教学模块由单证全库、经典案例、外贸常识三部分组成[2]。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复习、梳理与总结外贸知识,温故知新,并将获得的知识建立关联,形成联系结构。
(二)巩固外贸实务的基础知识
外贸习题模块汇总了大量外貿业务操作的习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题库中部分习题,预先安排学生有序练习,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捋清外贸单证的相互关系
外贸单证章节中有很多单证格式灵活,填写步骤复杂,且各单证的签发日期必须符合逻辑性和国际惯例,单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靠。实验之前,教师可按时间顺序帮助学生捋清外贸单证的逻辑关系。
(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
外贸实训模块是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灵魂。该模块以仿真在线业务为主线,学生模拟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与进口地银行五个角色,各角色在既定规则下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
二、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优越性
(一)逼真的国际贸易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全方位的仿真贸易环境,为学生实训提供了清晰完整的可视化平台。SimTrade平台设置了14种外贸业务的相关当事人,学生可直接切入当事人所面对的工作,体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平台产品库储备了240种交易产品,涉及外贸单据共60种,提供了11种外币与人民币的互换汇率,设有200余条国际航线。为强化学生的预算能力,平台采用外贸公司的预算系统,涉及的费用计算多达30项。为增强学生规避风险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判断与解决能力,平台设计了突发事件机制。逼真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将学生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激发了学生潜能,有助于实现学生从贸易理论学习者向外贸工作者身份的过渡。
(二)角色扮演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实践体验水平
学生分别扮演外贸业务中的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独立的角色[2],通过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工作。角色扮演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实训主线,学生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业务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角色扮演不但促使学生明确了工作内容与职责,增进了其对所扮演角色行事方式和态度的理解,而且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每个业务环节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学生在循环往复的操作中品尝成功和失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三)动态调整的参数促进了贸易情景与现实的对接
平台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权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局部调整国际贸易情景,增加、修改或删除某些背景资料,比如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港口进一步融合,智慧港口引领着世界港口新的发展方向。教师可增设厦门、青岛、上海等智慧港口的相关资料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港口发展动态。
(四)完整的商务方案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SimTrade平台以完整的商务方案为载体,设立了专门的B2C门户网站。学生通过门户网站注册公司、宣传企业及产品信息、与交易伙伴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整个贸易过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模拟仿真实训中经历多次摸索与打磨,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高了其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放共享式平台提供了独立学习的便捷性
SimTrade平台是基于浏览器操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外出实习难的问题。学校搭建服务器平台,开放共享资源,实现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教师既可根据课程需要,组织学生在机房集中实训,也可安排校内分散实训,让学生通过手机,利用闲暇时间和碎片化的时间访问服务器,通过账号登录,随时随地学习外贸知识,提高外贸业务技能,使其不受时间、地理位置和天气因素的影响。
三、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程序设定比较固定与机械
Simtrade平台目前只允许L/C、D/P、D/A、T/T四种结算方式,而且只能择其一选用;只允许选择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只允许选择海运或空运方式等,导致了业务程序比较固定。部分学生做第一笔业务时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感,重复做几笔业务,就演化成“刷分数”。
(二)单据模版内容存在一定的错误
SimTrade平台虽自带批改及纠错功能,但有些单据模版内容本身就存在错误。系统只根据模板内容审核学生递交的单据。例如,有些单据填写内容明显正确,系统却不予通过,导致后面的业务流程搁置;有些单据填写内容明显错误,系统却允许通过,学生在后续环节的操作只能将错就错。
(三)评价指标不注重交易磋商环节
平台以人工智能模型构建了一个评价体系,对实验过程的基本资料、单据制作、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和业务能力作了量化评价。但是评价指标不注重交易磋商环节,系统只根据学生邮件数量来计分,对邮件格式与内容没有检查、约束和反馈。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使用中文写函电,或直接复制粘贴现成函电,或随便拼凑一堆英文单词组合成不知所云的函电,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交易磋商意识的淡薄,无法有效建立通过交易磋商争取有利贸易条件的概念。
(四)系统自动完成的信用证业务审核不严谨
信用证审核业务由系统自动完成,看似十分严苛,标点符号的半角与全角有误系统都会拒绝通过,但系统并不会审核逻辑思维的正确性,有些单证在重要时间的设置上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系统无法察觉与识别,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责任心。
四、完善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措施
(一)校企合作优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库
进出口贸易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及完善应遵循实用性和前瞻性[3],教学资源的补充要顺应全球国际经贸规则变革重构的大趋势。行业专家和教师合作,根据外贸专业岗位要求,及时更新优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库。
(二)进一步增强贸易情景设置的灵活性
尽量减少贸易情景的静态与机械设置,增强设置的灵活性,赋予教师更多的设置权限。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实训的难易度;随机设定模拟交易条件,提高学生实训的新鲜感和挑战感;也可添加贴近最新现实的习题、案例和实训内容,删除与现实情况脱节的习题、案例和实训内容,训练学生对国际贸易现实及趋势变化的关注与敏感度。例如目前全球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各国对安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师可加强这方面信息的解读,在预算系统增设安保费用,提示出口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安保成本和货物可能面临的额外风险。
(三)强化外贸函电的训练
外贸函电是交易磋商的重要方式,外贸人员不但要用英语清晰表达谈判意图,而且要具有很强的英语理解能力,准确洞悉对方的谈判意图。教师通过人工方式弥补平台功能的缺失,加大人工审查外贸函電的力度,重点审查外贸函电中的英语用词和语法是否正确简洁、版面是否规范,将审查结果与评价指标挂钩,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贸易函电写作习惯,最大限度减少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疏漏和误解。
五、结论
虚拟的贸易环境与真实的贸易环境总会存在一定偏差,“进出口模拟实验”的虚拟仿真教学对学生外贸技能及素养的训练也不可能完全契合职业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虚实融合,加强外贸实习基地建设,分期分批派遣学生到实习基地定岗实习,让其向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学习实战经验;加快他们“走出去”的步伐,以及承接外贸企业的翻译、产品推广、单据缮制等工作,让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方旖旎.关于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验”课程建设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6).
[2]袁定喜,刘增科.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8-9.
[3]伦淑娴,李春杰.新能源分布式发电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