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信仰的炬火
2022-06-02
百年青年画卷像一杯美妙的茶,你能品尝到甘甜的信仰的味道。茶香馥郁氤氲,朦胧中走来几位穿着长衫或制服的人。他们如盏盏炬火,照亮了四周——他们是百年前笃定前行的青年,也许你对他们的名字已十分了解。此刻,他们从历史走向你,行进了一百年的距离。在炬火下,两个时代融合了,两代青年彼此注视,一方看到了火热的过往,一方瞧见了光明的未来。在这样的对视中,有关青年的对话展开了——
姜周昊(江山市贺村第一中学学生):我想问问李大钊先生,是什么驱使当时的你们走出了封建的重重束缚?又是什么让你们如此坚韧不拔地与黑暗搏斗呢?
李大钊:作为最早一批受到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熏陶的人,我们不仅开眼看世界,也同样用新的思想看中国。当我们看到旧中国许多同胞都陷溺到灰暗中,我们焉能独自享受光明呢?
殷夫(青年诗人):李大钊先生说得极是。周围的黑暗如果不破除,我们的光明也终将被黑暗吞没。同胞都在黑暗里面,我们不去援救他们,却自找一点不沾泥土的地方,偷去安乐,最后也只能陷入黑暗。我们只有努力救国,才能真正解放我们自己。
柔石(青年作家):殷夫的家人是颇有身份的国民党军队将领,他总是希望殷夫能安于家庭,过安稳的生活。但真理指引着殷夫,也指引着我们,加入左联就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邓恩铭(青年革命者):用民主战胜君主,让平民战胜军阀,让劳动者获得尊严,让所有人理解生命,这才是我们青年应有的使命。作为红船上年纪最小的青年人,我为这份使命而自豪。
姜周昊:那我们今日的青年和你们相比,是否缺少了什么呢?李大钊:现在的青年知识更丰富,生活条件更优越,但也缺少一种视野和冲击力,就是我在《青春》中说的“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的内在激情。这是生活改变使然,却不是青年应遵循的必然。
马思鸣(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我想问问各位前辈,当代青年该如何树立价值观?
朱自清:青年人应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但也要看到,个人在时代面前,如果不能融入时代,便很容易叹息人生苦短,走上消极悲观的“躺平”道路,人也会失去奋斗的精神。我在看到那片很好的荷塘前,也曾有过郁结,要好好思量自己心之所向。
鲁迅:在人生道路的起点应定好方向,若是方向不定,只看自己,不关注时代环境,想来是无法凭借时代的风力推动自己前进的罢。如同我們在计较新文化时,将新的思想和文化取为参照,为中国在“世界”这一新的“天下”的格局里去寻找自立的支柱。
李大钊:不少人在接触新思想之初,理想尚未实现之前,便觉有无穷乐趣、无疆福利,一日身陷囹圄,便觉不过尔尔,平白的一股失望的念头令其放弃。特别是天真而又自信的青年往往脆弱易伤。豫才兄作为左联的旗帜,应当见识过不少这样的青年吧?
鲁迅:我曾盼望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自主自信地成长起来,如今生活已不缺引路的炬火,然而困难的,便是自觉地朝前路去。
马思鸣:我们又该如何调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呢?
新潮社(五四运动前后北大学生社团):这个问题我们也许有发言权。五四运动伊始,受到陈独秀先生与《新青年》影响的我们,自发成立了“新潮社”,意在与旧的思想展开斗争。当时的我们还是学生,只好怀着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明真理,就真业。因此我们认为,不驰于空想,踏实地做事,便是青年应有的态度。
陈独秀: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一种力量做每天生活的驱动力。对青年来说,这种力量的来源便是理想。坚定了理想,便没有现实失利时的沉沦与悲戚,反能获得内在的凛然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