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态(不完全)调整指南
2022-06-02吴桐
吴桐
——“克拉克”现象
板栗:我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在大考中失常或忘记带东西的情况了,自己都想不通是为什么。
蛋黄:你这是典型的“克拉克”现象。
板栗:克拉克是谁?他也总是在大事儿面前“掉链子”吗?
蛋黄:罗恩·克拉克是20 世纪60 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 次打破5 000 米和10 000 米的世界纪录,但他在两届奥运会上都没能获得金牌,和他本身的能力极不匹配。有研究者对他的情况开展了研究,发现不仅是他,在历届奥运会中有大约三分之一能力很强的运动员,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就总结出“克拉克”现象,即优秀的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表现出原本的水平,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解释在其他领域的同类型问题。
板栗:那大家都是因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蛋黄:研究者们根据持续数年的调查得出结论,影响一个人出现“克拉克”现象的最重要因素,是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就是潜意识里的“焦虑因子”不太安分,当遇到大事儿的时候,就会出来扰乱你的心态。
——對问题认知“太绝对”
板栗:但有时候我自己也没办法控制心态,该怎么办呢?
蛋黄:你别着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潜意识里的“焦虑因子”比较容易出现。
板栗:难道不是任务压力最大、问题最紧急的时候吗?
蛋黄:其实不是的。依据心理学上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此高彼高、此低彼低”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 型曲线”。具体来说,就是当我们的动机强度处于适宜的状态时,工作效率最高。而当动机强度过低或者过高时,则工作效率都不高,尤其是过强的动机会使得我们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进而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如果焦虑过于严重,也有可能出现“木僵”的状态,比如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语言断断续续等。
板栗:那我要怎么让自己处于“最佳动机状态”中呢?
蛋黄:想要找到令自己心态平稳的方法,先要对事件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避免因为产生超过自己能力的预期而导致过分焦虑。例如,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在重要考试中能有较稳定的发挥,就需要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有一个正确合适的认知,既不能完全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要依据自己日常的考试表现合理定位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目标。并且要意识到,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个人的真实水平,更不用说用成绩去衡量你的个人价值了。正确的认知能使我们处于“适度焦虑”的状态,从而让自己保持较为平稳且积极的心态。也就是所谓的保持“平常心”。
——寻找“共生”力量
板栗:但有时候我自己很难想明白,总觉得像是钻进了一个死胡同里走不出来。尤其面对重要的考试,我总是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
蛋黄: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就显得矮小且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生机盎然枝繁叶茂,生态学家将此称为“互惠共生”。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这样的“共生效应”。也就是说,个体受到所在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劳动成果的影响,从而获得了思维上的启发和能力上的提升,任何人都因为在这一集体中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收获,达到了“1+1 > 2”的效果。
板栗:意思是我可以去寻找伙伴的帮助?
蛋黄:没错,缓解我们自身的焦虑情绪,寻求“朋辈”——也就是处于类似年龄阶段的伙伴的帮助,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往往很难从自己的视角全面地了解自己,如果借助他人的眼睛,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和心理需求,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互相鼓励中获得力量。
板栗:哇!原来好朋友就是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另一双眼睛”呀!
蛋黄:当然,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快去找好朋友聊一聊吧!
当然,除了以上说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式能帮我们缓解过度焦虑的情绪,比如舒缓的运动、冥想或者品尝美味的食物……但最根本的,是我们需要对即将到来的事情有正确的认知,不要急于给自己定下发挥最好的目标或者抱着“只有……才能……”的绝对化理念,做好扎实的、系统化的学习和复习,才能用一颗“平常心”面对“大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