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中的时间回响
2022-06-02
正房保留了老屋并进行加固,泥土披刮的墙面和老房梁奠定了整个空间的基调。这里是茶室和展厅,老肖经常在此举办一些艺术展览。西汉的印纹硬陶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泥条盘筑成型,老肖觉得质感和这间土屋非常和谐,不管是插花还是空置始终把它放在土屋里。
老肖有着近10年古董的收藏经验。时间古远的艺术品带来的滋养由心出发延伸至双手,最终让他在制陶过程中寻求和泥土的默契。
老肖,本名肖光勇,陶艺家, “ 稷山窑”“寻常茶事”创始人,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热爱自然,痴迷古美术。中年开始学习制陶,希望可以一生研究创作陶瓷。
茶室内简单的茶席是老肖和三五好友最常交流的场所,大家喝茶聊天。定窑执壶和沙铫均是稷山窑出品。吊灯来自画家圃生。
老肖和太太于红都是北京人。2019年他们做出决定,从城区搬到顺义村里居住。这个决定让一家人的生活从以向外工作为中心转向面向内心的生活状态。
院子在改造之前是一间不起眼的房子和一片杂草丛生的小菜地。老肖和于红却在其中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可能。经过3个月的改造,一个围合式的小院脱胎换骨般地诞生了。我们進入小院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主人一家平和愉悦的心情:“回”字形的结构围出一个内院,人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透过落地窗面向院子;自然天光从天顶开窗照进来洒在客厅里的绿植上,如同一小片绿洲;作为公共区域的展厅和客厅,以及音乐室和私人区域之间仅用垂帘在视觉上区隔,自然气息在空间里自由流动;夯实的墙土和老木横梁让空间呈现出岁月的沉积感。
这个家的惊艳之处在于老肖的古器物收藏和他的作品都以一种朴实的状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他在沉浸生活的同时保持创作。“我对陶瓷的兴趣先从收藏古代陶瓷器物开始,我的作品里一定会有古器物的营养滋润。”他喜欢在空间里不断为心爱的藏品寻找最佳位置,去感受物与物对话所散发的气息。
老肖爱陶制陶之路也是峰回路转。他曾经接受过8年的工业设计系统训练。也正是如此,他对标准化的工业设计有所顾忌,反而偏爱双手触摸陶土的感觉,为其不确定性着迷。“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便捷生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去通过触摸一件陶瓷器让我们在水泥丛林里感知自然。” 相对于中国古代官窑的产物,他更欣赏来自民间手工艺人的陶瓷器物。比如家中一只汉代的盛水器皿,掂在手里分量轻盈,出水顺畅干净利落,透露出无名的手工艺人对泥土的理解。在他看来这种器物汇集了民间的智慧,粗粝朴拙才是“最真实最健康的美”。
因为热爱这种泥土气,他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稷山窑”。“‘稷山窑’这个听起来很高古的名字本身就带有浓浓的泥土味,让我想起自己曾在六朝时期的一处窑址泥土里抠出的一枚古陶片。”每天上午,他一个人安静地在工作室里和泥土相处,并把这个过程称为“和泥土沟通”。老肖在制陶过程中很少使用拉坯机,更多是以手捏成型或盘泥条成型的方式,让双手充分接触来自不同产地的泥土带来的不同反馈。“最终成为什么形态其实是按照泥土自己的要求自然而然形成的,我说了不算。和泥土沟通的过程寻求默契才重要。”
他的作品多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着手做好跟手冲咖啡有关的器物之后,春天到了,在绿茶下来之际,他又开始琢磨做一款适合泡绿茶的“匜杯”。“我做的东西能跟老东西放在一起是很大的成就感。”正如他的咖啡分享壶有着质朴的釉色,和汉代的陶罐摆在一起时,从古及今,都是泥土的气息。
老肖的工作室是他制陶的主要空间,眼下正值喝绿茶的时节,他专门设计了一款绿茶匜杯。
1.客厅与餐厅相连,一旁的谷仓门通往厨房。无论是咖啡壶、月亮罐均出自老肖之手。餐边柜里摆放着他们四处收藏的生活器具。
2.客厅通往茶室,保留了老房的墙壁和屋檐,像被镶嵌进新的空间。
3.展柜中都是稷山窑的产品,第一层左边两个是磁州窑的柿子罐和乐藏罐,下面三排都是定窑产品。
进门处专门留出花池,天光洒下来分外舒适,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这里主要摆了一些磁州窑月亮罐和灯笼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