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代交替的历史和你我的人生

2022-06-02谵小语

检察风云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间烟火古人历史

谵小语

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应该照一照历朝历代寻常百姓的日常与人生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对历史做过这样的阐述:“历史不外乎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那么,问题来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如何在改变了的环境中继续活动以及用新的活动改变环境的呢?著名历史学者赵冬梅在她的新作《人间烟火》(副标题“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中,就以日常生活为线索,讲述了秦汉至明清两千多年来古人的个体活动与生活环境互动史。

书名  | 《人间烟火》

作者  |  赵冬梅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历史与日常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把目光聚焦到历史的细节与个人的生活,我们很难完整地回答上述的那个问题。如此,对于不同时期的当代人而言,历史就只剩下了宏大叙事,这对我们“鉴于往事”和“追索来者”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要想真正读懂我们的历史,搞清楚我们从何而来,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还要尽可能试着回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当然这并不容易,甚至理论上我们只能有限接近,更不可能真正到达,但是每走近一小步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族群回溯我们来路过程中的一大步,进而推断我们往后的路要怎么走,这大概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吧!

《人间烟火》,这个书名起的特别好,书中的的确确充满了烟火气和人间味儿。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曾经有那样一个民族、那样一群人真真切切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看似日常生活琐事的背后,其实映衬着大时代和大历史。

作者认为,所谓“日常生活”应该包括生活的日常和生命的日常。生活的日常就是衣、食、住、行以及休閑、娱乐等,生命的日常即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的生命轨迹。前者涉及古人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俗的演变,如唐寅《听琴图》中墙垣上覆满茅草、瓦片,是为防止断壁淋雨倾塌所做的保护措施;而后者则更多地受到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宋人燕文贵在《扬鞭催马送粮忙》中所描绘的秋收后农民运送官粮的场景,再现了古代驿站的发展状况;南宋陈清波《湖山春晓图》和清石涛的《山水册》(之九)都画了进京赶考的士子形象,二者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科举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实际上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此刻的你我,都在参与着历史的形成。如果历史仅仅是政权更迭,那么无论它多么宏伟壮观也只是空中楼阁。

字画类文献资料的利用

除了语言或者说叙述方式接地气,在《人间烟火》中,赵冬梅老师采用的一种方法值得讨论,就是借助古代书画与文学作品,尤其是绘画来说明历史问题。书中约插入了70幅高清绘画图片,除了上面提到的明代唐伯虎的《听琴图》、清石涛的《山水册》,还有唐代孙卫的《高逸图》、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以及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和敦煌壁画,等等。

这不是赵冬梅老师第一次在历史写作中引入古代书画作品,在她上一本书《法度与人心》中,就配有近60幅古人字画,包括范仲淹、欧阳修、朱熹和宋徽宗等人的墨宝。那本书笔者刚拿到手浏览的时候就十分激动,因为自己对古代字画有一些肤浅了解,早就关注了这样的问题:在这些古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里封存的信息远远超出艺术的范畴,我们应当怎样在艺术之外的诸多专业领域进行挖掘、研究和利用?是的,古人的这些字画涉及古代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大量信息没有被相关专业所重视,笔者自己也尝试写过一系列相关文章。赵冬梅老师的大胆突破,不仅使她的阐释更加清晰有力,而且极大增强了可读性。所以,当笔者看到书中的那些插图,就基本可以判断此类书的出版对于大众而言是绝对的福音。《人间烟火》所要讲的古人生活的细节,其实比此套装的另一本书《法度与人心》的制度探讨更需要直观的画面展示。

说到这,笔者不得不提及一个通识教育和阅读的问题。当代教育制度下,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且越往上走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口径越窄。从写论文的角度说,题目小更容易把握,这没问题;但是小问题也同样需要大的学识背景作依托,而且越往前追溯,专业界限越是模糊,许多学科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无论东西方皆如此。之所以此前罕有历史专业人士像赵冬梅老师这么做,不熟悉古代艺术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以为,对本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艺术有一个初步、全面地了解,这应该是国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术研究成果的通俗化

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历史类书籍,是理论化的,是学术化的,是专业化的。很多史学著作对于大众来说读起来会有不同程度的吃力和乏味,而赵冬梅老师的文字就没有这个问题。笔者读她的书是从《大宋之变》开始的。《大宋之变》当时很火,是“文津奖”推荐图书。那本书的写法很受普通读者的欢迎,因为作者放下了学术架子,用更通俗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交流,同时又没有丢掉专业的严谨,精彩流畅的叙述背后是大量的史料依据和学术讨论。这是赵冬梅老师《大宋之变》《法度与人心》和《人间烟火》等书的共同特点。

要知道,这类书的出版可能不会为作者带来学术上的成果积累,因为从下笔那一刻起它就注定不是学术著作。然而,坦白说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那么多学者花那么多心血和精力进行那么多研究,为的是什么?仅仅是学术上的进步或成功吗?那些研究成果寂寞地呆在学术期刊和发行量极少的专著中,至多在小范围学术交流会上被专业人士提起,这太可惜了,尤其是像文史哲类学科中大众原本十分感兴趣的领域及问题。如果有人愿意把晦涩的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读物,那真是善莫大焉,赵冬梅老师的历史通俗写作就是在做这样的事。其实回顾历史书写的历史,这本是史家的一个光荣传统。还记得鲁迅怎样评价太史公的《史记》的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的,司马迁当年就已经树立了这样的标杆,可是为什么在当代这样的历史书写反而变得稀有了呢?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赵冬梅老师诚然不是第一个如此写作的学者,但是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而作为非专业的文史爱好者,或者说普通读者,当然希望赵冬梅老师继续写下去,甚至有更多的学者能像她那样一起努力打通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壁垒。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98D5092C-0BAB-42D0-9800-5985F7B063D0

猜你喜欢

人间烟火古人历史
石林夏木繁 人间烟火香
好玩的古人
火锅,最美的人间烟火
古人怎么洗澡?
诸葛古村的人间烟火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新历史
人间烟火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