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野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评价

2022-06-02周满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评价思维

周满生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强调借鉴西方的经验和评价领域的经验,那么西方教育长处在哪里?一般来说,西方比较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强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涉猎知识,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自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十二五”专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与试验”认为,钱老的教育思想融合了教育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的观点,把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贯穿于全年龄各学科教育中,是培养创新杰出人才的理论向导。顾明远教授认为,该项研究对钱学森教育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梳理,但关键是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学校,开发一些新的课程,通过实验研究真正实现智慧的课堂。对于什么是好课堂,他认为,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就是好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发展思维,真正落实到学校里,就是要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小学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中学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内驱力、毅力、开放精神、智慧和领导力。

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论。美籍华人学者陈志武提出,国内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比较突出,但思维方式比较僵化、偏执,除了狭窄的专业之外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中国经济需要转型,教育同样需要转型,要做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只能继续给别人打工。前任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多次访问中国,他认为,中国本科教育的根本弊端,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宽度,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培养。因此,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同时善于修正自己的论点。教育评价也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要让学生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创造力是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注点,也是21世纪人才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创造力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能力,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研究者认为,创造力的培养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基础教育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国外研究团队,如日内瓦学派、哈佛大学等,还是国内的研究团队,如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对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林崇德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个体创新能力在幼儿阶段就已萌芽,并在小学、中学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创造力培养要从小抓起。很多人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打基础,创造力培养是大学阶段的事,而大量实证研究和事实表明,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例如,日本获诺奖的科学家大多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喜欢阅读,而且强调启蒙和指导作用,同时日本的幼儿园、小学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是特别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如果要等到高中甚至更晚阶段再来强调培养创造力,那么创造力提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二是要构建知识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确实更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带来的效应。例如,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屬中学,随处可以看到各类公益讲座的宣传,学生除了日常学习外,还可以听到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从而开拓自身的视野。

三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学校是一个让学生提问的地方,而不是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莉说,今天要找到问题答案非常容易,你可以问百度,可以问谷歌,都特别棒,但回答因此变得越来越便宜,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好的问题是一个新的领域,问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驾驭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问题非常重要。

四是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发展学生创造潜能有12条策略,其中一条关键策略就是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恩田彰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本身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有创造力、有求知欲、能形成创造性的班集体、有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能给予学生创造性的评价,等等。

五是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当前,由于我们过分强调教育评价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标准化考试。而标准化考试大多只要求学生对答案做出选择,测试的是学生对低水平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的能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从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转化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上来,对学生进行完整评价。

此外,还有改革课堂教学、重视思维方法训练,等等。3B6B9992-8A73-43D5-930D-61DB592E91FB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评价思维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