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临床观察
2022-06-01袁会娟陈金香唐长凤胡燕青
袁会娟 陈金香 唐长凤 胡燕青 王 骄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因睡眠质量与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密切关联,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不仅会对患者血糖水平产生影响,还会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长期睡眠不足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出现头晕脑胀、心烦意乱等不适感受,降低生活质量,需加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范畴,其病机在于阴虚津亏,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定,故常出现失眠情况[2]。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特色化施护,以达到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3]。当前临床关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的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8.77±4.15)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02±0.47)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83±4.25)岁;病程0.6~4年,平均病程(2.05±0.50)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5]中失眠诊断标准;②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由其他疾病引发的失眠;③合并免疫功能缺陷。
1.3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宣教糖尿病与失眠相关知识,告知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要求睡前尽量避免过度思虑;告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嘱其积极配合;调节病区室温至21~24 ℃,湿度至60%~70%,尽量避免噪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睡前尽量避免饮用浓茶,避免观看具有刺激性的视频,避免熬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耳穴压豆:指导患者选取平卧位或坐位,常规对其耳廓进行消毒,使用探棒探知穴位敏感点,主穴包括肾、神门、心、垂前、交感。配穴结合患者情况辨证加减,心虚胆怯者加胰、胆穴;肝郁化火者加肝穴;痰热内扰者加大肠、肺穴;心脾两虚者加小肠、脾穴。上述诸穴均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按压时以感到微微酸胀痛为宜,1~2 min/次,2~3次/d,每3 d换贴1次,共干预15 d。②中药沐足:选用当归、生姜、炮附片、桂枝、川芎、赤芍,加水浸泡,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待药液温度降至40 ℃左右后进行沐足,以患者后背或额头微微出汗为宜。③足底按摩: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足底按摩,使用拇指指腹按压涌泉穴1~3 min,随后依次对足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失眠点分别摁压1 min、5 min、1 min。按摩过程中应注意足部保暖。2组均护理15 d。
1.4 观察指标①血糖:对比2组护理前及护理后(护理15 d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采用快速血糖仪(济南健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JPS-6)进行测定。②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PSQI)进行评价,该问卷共7个条目,采用0~3分评分法,分值0~21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该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共74条目,采用5级评分,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100÷满分,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2组护理前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BG、2 h 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2.2 睡眠质量2组护理前PSQ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分,
2.3 生活质量2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分,
3 讨论
失眠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与药物、病理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常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会对患者的神经兴奋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夜尿增多,进而影响睡眠;同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受,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6,7]。当前临床尚无有效根治糖尿病所致失眠的有效方法,长期用药助眠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与成瘾性,增加反复性失眠发生风险,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与劳逸失调、气血亏虚、饮食不节及情志过极等因素有关,其病机在于阴阳失调[8,9]。故临床干预应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为主。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FBG、2 h 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利于提高其睡眠与生活质量。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个体病情及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中医干预措施,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10,11]。《灵枢》中记载:“耳为宗脉之所聚”。手足三阳经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廓相同,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相当密切[12]。耳穴压豆是中医特色穴位护理技术,主要利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耳部,以刺激耳廊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调节脏腑机能的目的。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耳部选取与脏腑对应的交感、皮质下等穴位,利用王不留行籽对上述穴位施以按、压刺激,利用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用,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及调节脏腑气血的目的,有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症状对患者睡眠的影响。中药沐足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主要利用适合的中药方熬水来泡脚,利用中药药效与温度,透过皮肤代谢、消化、吸收,作用于全身肌肉、骨节,以改善新陈代谢,达到调和周身气血与五脏六腑的作用。本研究将中药沐足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沐足方中所用中药包括当归、生姜、炮附片、桂枝、川芎、赤芍等,其中当归性温,具有补血活血之效;生姜发汗解表;炮附片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桂枝助阳温通经络;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可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效,能够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同时药液的热力作用可对足部各反射区进行刺激,发挥疏通经络、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排除机体毒素、加快新陈代谢等作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沐足后进行足部按摩,通过强化刺激涌泉穴,第一、第二及第三失眠点,能够起到安定神志、清心除烦、镇定亢奋神经等作用,进而改善睡眠障碍。多项措施联合,通过不同机制起到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作用,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改善失眠症状,减轻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睡眠与生活质量。但本研究样本总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及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后续研究中应增加纳入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深入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可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