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2-06-01闫颖斓
闫颖斓
(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农业作为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上被提出后近年来备受瞩目,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这一重要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关乎亿万群众的幸福。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更应注重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对农村金融运行机制的研究方面,我国缺乏对特定地区的相关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不匹配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所以探讨河南省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完善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河南省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1.1 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根据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各金融机构服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5大类: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机构。近几年,河南省不断深化农信社改制,截至2020年末,河南农信社完成组建农商行总数达到103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河南省村镇银行总行数量也达85家。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呈扩大趋势,结构改革、升级、完善的效果显著,正朝着多层次、全方面、规范化方向发展,各金融机构之间合理竞争、合作共赢,不断为农村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1]。
1.1.2 河南省农村金融规模呈扩大趋势
在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资金供给者,其存贷规模在农村地区占有绝对的比例,所以选用河南省农村信用社1999—2020年的存贷款数据来分析河南省农村金融的规模现状[2]。根据图1数据可知,1999—2020年,存贷款规模扩大了5.67倍;1999—2005年,农信社存贷款额稳定增长,速度较缓;2005年以后,农信社存贷款规模成倍扩张,在2015年突破6000亿元,2005年农业税的免除,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惠农的同时,金融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但在2015年后农信社的存贷款额有所下降。
2020年末河南省各项贷款余额64115.2亿元,涉农贷款22441.67亿元,比年初增加1935.71亿元,涉农贷款额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在各类贷款比重中稳定在40%左右,但仍有一定下降的趋势,农业需求的资金仍面临着供给不足的情况。
1.1.3 河南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较低
金融的发展效率可以用资金的分配效率来衡量,本文用贷存比来分析河南农村金融的发展效率,反映了存款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转化为贷款,进行投资,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根据图1数据计算可得,存贷款额贷存比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始终在1以下,同时农信社的存款额的增长幅度要快于贷款额,存款额与贷款额之间的差较大,表明大量的资金外流,并没有运用到需要资金的农村地区,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多年来,河南省农业经济总产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4年农业经济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税的解除,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增长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求进,稳中提质,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的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结构、农民收入将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3 河南省农村金融支农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3.1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目前,河南省初步形成了包含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各类机构在支农资金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河南省内,只有唯一一个为农业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的银行,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政策资金支持有限,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农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商业性金融机构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在季节、气候、生产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较多,若商业性银行将资金投放到农业领域,会增加其经营成本和信用风险,所以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自然地脱离农村地区或者提高贷款门槛,减少对农业领域的资金投放量。村镇银行的发展比较迅速,弥补了金融机构在更偏远的小地区覆盖面不广的缺陷,但其只针对一些小企业提供服务,在支农服务方面的力度不够,仍弥补不了农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农信社居于主导地位,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在农村地区一家独大,相应缺少了竞争的活力,导致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效率低下,降低了其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3]。
1.3.2 金融产品供需不平衡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领域面临着更大的资金需求。近年来,涉农贷款量每年都在增加,但在各类贷款中的比重却在下降,表明金融机构仍存在对农业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涉农贷款量与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仍有很大的缺口,农业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大多数为传统的存款、取款、小额贷款,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出现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产品的设计与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在周期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对季节、气候要求较高,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在1a以上,与较短期限的贷款产品之间不相匹配,降低了支农的有效性。
1.3.3 金融发展效率较低
近年来,贷存比的数值一直在1以下,而且存款的增加速度大于贷款增加速度,存贷差之间逐渐变大,表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地区未投入到农业领域,存款量没有充分转化为贷款进行有效投资,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许多农户贷款的目的不是进行农业经营性生产,而是用来满足自身生活中的需求,如婚嫁置物、贷款买房、教育费用等这些非生产领域,这直接限制了信贷资金的增值能力,没有带来更大的财富创造功能,也降低了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力度[3]。
1.3.4 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河南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仍不完善,有些客户故意隐瞒自身的一些情况,导致不能准确评价各客户真实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在农村金融中没有广泛应用,没有建立起全面的信用库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在农村地区,农户普遍缺少相应的抵押物,同时为农户、涉农企业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机构数量也不足,均不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有效的担保,使农业发展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2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选取和模型构建
2.1.1 数据选取
农村金融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范围,金融的发展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指标进行衡量,多数学者采用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来衡量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本文也将以这3个指标来衡量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1999—2020年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为《河南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银保监会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
衡量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指标,用河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代表,记为Y。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本文中用农信社贷款与农业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记为X1。河南省农村金融结构指标,反映了对农业贷款的比重,用农信社贷款额与贷款总额的比值表示,记为X2。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用农信社贷款额与存款额之间的比值表示,以此代表资金的配置效率,记为X3[4]。
2.1.2 模型构建
在模型的选择方面,选择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VAR模型可以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其建立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将每个变量都作为变量滞后值的函数,可以在多个变量的VAR模型中对单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增加了数据研究的可靠性。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将从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3个方面进行检验分析。本文以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并构建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
LNY=αLNX1+βLNX2+λLNX3+C+εt
2.2 实证分析
2.2.1 单位根检验
在Eviews 8.0软件中创建新序列,并进行相关处理进行单位根检验。
根据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原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不能拒绝原假设,是非平稳序列,然后对4个变量进行1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发现DLNY、DLNX1、DLNX2、DLNX3 4个序列是平稳的。
2.2.2 协整检验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是变量是同阶单整的,上述检验中,4个变量之间是一阶单整,因此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检验可能存在的多个协整关系。
建立一个VAR模型确定滞后期数,利用AIC准则选择最小值时的滞后期或者多个准则中“多数原则”来确定,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最优的滞后期数为2;进行协整检验,根据表3结果可知,第1个假设为没有协整关系的情况下,在5%显著性水平下,P值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系统内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也就是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效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写出协整方程:
表2 滞后期结果
表3 Johansen检验结果
LNY=0.1968LNX1+0.0235LNX2-0.4160LNX3+0.4776
2.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各变量之间具体的关系,从而具体、针对性地分析农村金融在支农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表4的分析结果可知,农村金融规模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在5%显著性水平下,农村金融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关系;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有单向的关系,即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2.3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序列建模以及检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这4个变量构成的序列是非平稳的,但经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均服从一阶单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来进一步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5]。
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和具体的因果作用关系。河南省农村金融规模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规模每扩大1个单位,农业经济增长约0.2%个单位,但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农村金融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具有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构指标变动1个单位,农业经济指标变动0.023%个单位,同时两者之间还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负的抑制的作用,说明河南省现有的金融效率水平较低,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农金发展效率是农业经济的Granger关系,所以,要采取措施提高河南省资金的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的角色作用。
3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金融发展规模
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对农信社的补充作用。如,村镇银行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利用自身与当地农村、农民的关系优势,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吸收以及对农业领域的贷款发放,提高储蓄投资效率。农信社要加快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步伐,组建农商行,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主力军的作用。
涉农金融产品也要提高对农业支持的覆盖面,探索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为农业经济生产、销售提供一体化的服务,避免发生农业生产在某一环节因资金链断缺而造成的不利影响[6]。
3.2 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
建立完整的征信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各经营主体的主体信息和经营信息,建立初步的信用档案,引进电子科技,建立电子化巨大的信息库,保持信息的连续性,方便各个金融机构对客户信息数据的调查和收集;制定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弘扬提高信用意识的宣传,对信用好、信用等级高的经营主体制定优惠的贷款服务,如提前发布优惠信息、给予适当的补贴等,从而形成良好互利的金融环境;健全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根据当地特点选择适合的抵押物进行贷款产品的设计,如应收账款抵押、交通工具抵押等多形式的抵押物。
3.3 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农业生产应对风险的能力
加大科技、人才、先进管理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建立农作物实验室,培育优良的种苗,增强农业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推动绿色、循环、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其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7]。
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的保险模式,设置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以扭转商业型保险在农业生产领域覆盖面不广的局面,形成互补;政府对商业性涉农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商业性保险机构进行新的农业保险品种的投入,扩大保险在农业经济生产的覆盖面,同时发展再保险制度,对风险进行一定的转移,提高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的赔偿能力。
3.4 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有效支撑农业经济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要优化农业贷款繁琐的程序,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定期对农村地区金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发挥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功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实施一定的监管措施,缓解农业资金外流的现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8]。引入大数据技术,精准地分析、定位农业经济领域的金融需求,从而研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提供高效、精准的资金需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