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藕粉厂:藕花深处著富民文章
——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参评单位宣介
2022-06-01陆凤霞陈宝安董日志
□ 文 陆凤霞 陈宝安 董日志
荷花莲叶向来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作诗赋词,传承不绝。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有这样一家小作坊—背靠大湖,面朝荷田,锉藕作粉,雕琢富民文章。
百年历史传承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渔家藕粉厂位于白马湖畔,老板周长来是土生土长的岔河人,“世以采藕做粉为业”。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翰林学士曹典初与安徽知州鲍有恪购水旱荒地各6区于白马湖畔,招股集资,佃农垦殖。曹典初后创办长湖垦殖公司,“垦成两圩,熟田逾万亩”“初种棉花,因土壤不适,加之常遭水灾,产量低下”,故改种水稻等喜水作物。曹典初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对佃农及附近百姓乐于相助,借钱借粮从不计息,深受百姓赞誉,周长来的祖父为曹氏善行所感,便应募为其管理鱼塘。后来,曹氏积劳成疾,身患出血性疾病,周长来的祖父听说后便向曹大人建言常食藕粉。曹氏熟稔岐黄之术,明白“藕节粉,血症人服之尤妙”之理,因而命周氏一家专司种藕制粉一事。从彼时至此刻,周氏制粉技艺已传承百年。
技艺按循古法
周氏藕粉制作工艺原本十分粗放,即与农户制作山芋粉无异,后经曹典初点拨,遂改进了工艺,提升了产品质量。根据周长来的叙述,其藕粉制作参考了明代养生专家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记载的藕粉制法:“法取粗藕,不限多少,洗净截断,浸三日夜,每日换水,看灼然洁净,漉出,捣如泥浆,以布绞净汁,又将渣捣细,又绞汁尽漉出恶物,以清水少和搅之,然后澄去清水,下即好粉。”按照这一方法制作出来的周氏藕粉,微带荷香,淡着紫色,经温开水叠加冲调后,晶莹剔透,浓稠若膏。
粉“饰”富民产业
白马湖自咸丰五年(1855)滞积成湖以来,长期承受着由草泽河带来的洪泽湖泄洪之水,地方民众为防洪避涝,就地取土围垦造田,但荒年无谷、涝年无米,故使芡实、莲子、莲藕、菱角等水生作物变成了周边百姓糊口续命的“良药”。而莲藕出于“淤泥”之中,虽荒年不减其产,于是湖区百姓渐渐将种藕、采莲、挖藕、制粉作为农事的重要内容。
自2022年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项目建设以来,洪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名特优小作坊建设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关键词密切关联,与岔河镇政府联手打造“洪泽区岔河镇渔家藕粉厂”这一品牌,助其走向全省、走上网络。名特优小作坊的打造,拓宽了藕粉厂所在的堆头集村藕粉的销路,帮助全村20余名留守村民实现了灵活就业。
富民产业尚小,但民心所系不小。如今的藕粉厂,加工设施使用了全新的不锈钢材质,加工厂房变成了防水扣板加瓷砖,从业人员头面清洁。开门十里藕花,闭院满屋荷香,美哉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