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背叛者:电影《姜子牙》的结构主义分析
2022-06-01廖依
廖 依
2015年以来,我国的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众的视野,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剧作,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随着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出现,国民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希望。2020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以现世的眼光重述了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平定战乱封神的传说,收获了很高的票房,也引起了些许争议。文章借助结构主义理论中 “行动元模式”和“符号学矩阵”的理论,通过分析《姜子牙》影视文本的表层、深层结构,探讨故事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从而进一步的探索故事背后丰厚的主题意蕴和思想内涵。
上世纪五十年代,结构主义浪潮席卷西方学术界,学者们开始把目光深入到文学作品内部,挖掘“叙事”文本的内部结构和规律,这样的批评理论被称之为“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多得益于俄国学者普罗普,他提出了“功能”说。格雷马斯发展了普罗普等叙事学的模式,将文本分析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提出一种结构的单位“行动元”。“‘行动元’包括主体和客体、施动者和受动者、助手和对手六种,它们形成三对语义形态的‘二元对立’”,如图所示:
图1 格雷马斯行动元关系图
具体分析三对二元对立的行动元如是(1)主体和客体:主体为叙事中的主人公,客体为主体的愿望。(2)发送者和接收者:发送者为引发主体寻找愿望的力量,接受者为主体行动的接收者或受惠者。(3)辅助者和反对者:辅助者为在于提供帮助,或促成愿望的实现,反对者为则相反,为制造障碍,或阻碍愿望的实现。“它们在具体事件中构成了两个轴系,一个是以主体欲望中的客体为中心,另一轴系以主体欲望反映于助手和对手关系为模型,由此形成一个基本的图式”,根据这基本图式可用于分析叙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事物存在之间的关系。
格雷马斯还发现将普罗普提出的31项叙事功能安放在一起,“会形成基于二元对立原则的语义方阵”,并以此推导出一个以二元对立的形式发生出来并不断向周围辐射形成意义的连续统的 “符号学矩阵”的概念。即设一项为S1,它的对立一方为S2,第三项为-S1,第四项为-S2。其中-S1项与S1项矛盾但不对立;-S2项与S2项矛盾但不对立。通过行动元和“符号学矩阵”的分析,可以探讨影视文本《姜子牙》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一、《姜子牙》的行动元及结构图
影片《姜子牙》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可以用3组行动元范畴对立关系来概括。通过运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整个模型以主体所追求的愿望对象(客体)为轴;作为交际的内容(客体),愿望对象位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而主体的愿望则投射于辅助者和反对者”,可以进一步分析影片《姜子牙》的故事情节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姜子牙》的主题与思想意蕴。
(一)主体与客体
影片主要讲述了姜子牙平战乱斩九尾狐救小九,困扰于“要不要舍一人而救苍生”之问,在知悉真相后,斩断三界的宿命锁,让人间、妖界恢复一片宁静。以上姜子牙的行为都是为了遵从其内心“众生平等”的观念。因此,影片的客体是“众生平等”。
(二)发送者和接受者
师尊派姜子牙平定战乱诛杀九尾狐,向姜子牙抛出了“神,不要舍一人而救苍生”的叩问,因而,发出者为师尊。姜子牙多次拯救小九,并让困在归墟的人、妖重生轮回,脱离静虚宫的控制。因而,以小九、九尾狐为代表的人类、妖界为接收者。
(三)辅助者和反对者
姜子牙在平定战乱、被流放北海、拯救小九时,四不像陪伴姜子牙身侧不离不弃。申公豹在姜子牙被流放北海时,私下北海照顾并监视他,在发现师尊的阴谋后则帮助姜子牙。因而,四不像、申公豹为主人公姜子牙的辅助者。九尾狐魅惑纣王扰乱人间,表面上,九尾狐为姜子牙的反对者。实际上,师尊为一统三界与九尾狐协议,并对小九、狐妖、怨灵等赶尽杀绝,这与姜子牙的愿望相违。因此,影片真正的反对者是师尊。
图2 《姜子牙》施动关系结构图
通过对《姜子牙》行动元模式的建构,可以看出影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复杂性。《姜子牙》把“作为神,要不要舍一人而救苍生”,即要不要救小九放在了叙事的主位,围绕救小九的元神、送小九去幽都山找阿父、去归墟“重生轮回”、解开宿命锁等情节展开。而在九尾狐道出师尊的阴谋,师尊为自我的阴暗面充分暴露。正是在此进程中,姜子牙对“苍生”、“妖”、“神”的理解逐渐深刻,体悟出“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不救”,解开了小九与九尾狐、人类与狐妖、昆仑与人、妖界命运的锁链,由此阐述了“众生平等”、“愿天下再无不公”的理想。
二、《姜子牙》的深层结构及语义分析
运用格雷马斯“符号学矩阵”,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影片《姜子牙》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上文对《姜子牙》的表层文本的分析可得出在影片中,四个元素的二元对立关系构成了其叙事结构。姜子牙为主人公,为S1;与其绝对对立的为当局所建立的秩序,为S2;师尊为当局秩序的支持者,是后期姜子牙行动的反对者,为-S1;以小九、九尾狐为代表的人类、妖界为-S2。综上所述,《姜子牙》的语义方阵由图4表示:
图3 《姜子牙》的语义方阵
从图3的语义方阵可以看出,影片中主要对立为姜子牙与当局所建立的秩序,当局秩序忽视个体的生存价值与意义,为了整体的利益而戕害无辜的人、妖、神,由此建立了一系列赏罚制度。个体服从于命令即可得到当局的肯定与提拔,姜子牙平定战乱被封为“万神之长”一事即可印证。相反,当个体对统治制度提出质疑时,被贬或者被杀就成为一种必然。九尾狐被骗,姜子牙被流放北海、被囚于引渡城,个体的价值在秩序面前荡然无存。为了维护当局的统治秩序,神建立了以天梯相连的北海、人间、神界的升贬通道。另外一组对立是以小九、九尾狐为代表的人类、妖界与师尊之间的对立,这在影片中有着最为直接的表现。师尊与九尾狐密谋,将九尾狐与小九、妖界与人类连上同生同死的宿命锁,却在九尾狐完成协议后,欲将九尾狐灭口。在宿命锁的作用下,姜子牙在战场上每杀死一只狐妖即有一个与其相连的人类死亡。人类、狐妖的生命在师尊眼里根本不值一提。这二组对立实际上是“有情”与“无情”对立,以中轴线为界,可以划分为A、B两个对立的世界。姜子牙以小九、九尾狐为代表人类、妖界属于“有情”世界A。姜子牙心怀苍生,即使是残忍贪婪的捕狐者,姜子牙也甘愿把沙漠里珍贵的最后几滴水相让。小九渴望寻找有着阿父的幽都山,在自己饥不果腹时,仍将饼转送给更为孱弱的孩童,可见其对人类的善意。九尾狐即使滥杀无辜,但对狐子狐孙仍有着难以磨灭的情感,拼死把他们从归墟里解救出来。无不例外,他们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而以当局的秩序与师尊从属于世界B,这个世界是“无情”主导的世界。当局建立了严苛的惩戒、赏罚制度来维护其专制统治,从而实现对人类、妖界的压迫。秩序的维持还需要监督执行人员,即产生了以师尊为代表的当权者,他们为了延续统治不断地物色继承者,并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当局的秩序进行质疑。当局的秩序是麻木不仁、不容置疑且无情的。而以师尊为代表的秩序的追随者,则被权力遮蔽了双眼,视苍生为蝼蚁,是有权而无人性的存在。由此可知,《姜子牙》的深层结构就是A、B两个世界的对立,是无情的压迫者与弱势有情的被压迫者之间的二元对立。
这二元对立是无法调节,B世界压迫A世界得以存在,是封建君权与百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师尊们被权力所异化,有着与之从属的价值观念。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放弃人性、放弃对个人的悲悯。人性对在位者而言,是懦弱,是束缚,会影响在位者的判断与抉择。在位者只有做到无情无性,才能使当局的秩序经久不衰。因此A世界要想改变受压迫的局面,只有推翻B世界的统治,推翻他们所建立的运行机制。封神榜,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封神”之名来维持秩序。平定三界大乱中的功臣可被封为神仙,由此吸引了一大批贪恋权力之人,他们都是当局秩序的追随者与继承者。“权力是指特定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和国家)在其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影片中拥有权力,意味着超脱自然生存法则对自我的束缚,享受众生的膜拜,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处置三界之中任何人、妖、神命运的权利,即师尊所说的“这是我对苍生最好的安排”的处置权,这权力尤为诱人。实际上,这种“封神”隐喻“官本位”思想藏于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已化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根深蒂固于每一个人的心里。追求权力成为当时社会的人之本能,权力扭曲了人性,成为一种不自觉的枷锁,造成了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几乎所有对权力、功名、金钱、美色的崇拜与渴求,最后都归结于'物 '对人的异化。”师尊被谋求权力的意识迷了心窍,为了获得权力一统三界,不惜欺骗姜子牙、九尾狐乃至苍生,被权力操控进而被其异化,因此师尊丧失了人性,丧失了作为“真正的神”该拥有的对万物的悲悯,为了一统三界,不惜弃苍生于不顾,权力对其的异化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师尊并不是特殊的个体,而是在历史长河里成千上万的追求权力形象的缩影,他们自愿沦为当局秩序的帮凶、甘之如饴,只不过更多的人只能成为权力的牺牲品,在当权者站稳脚跟后被权力遗弃。影片一开始,姜子牙被封为“众神之长”即是迎合了当局平定战乱的需求,他接受“众神之长”的称号可见在其无意识里已被权力渗透。从解救无辜元神小九到拯救苍生这过程中,姜子牙看清了建立在压榨民众基础上的权力的丑陋面孔,切身体会到民众被权力倾轧的惨痛正如四不像的消亡、小九的悲惨经历等等,这些是和姜子牙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的鲜活个体,不是空泛的“苍生”能指,而是站在姜子牙面前活生生的生命。姜子牙一直被“要不要舍一人而救苍生”的追问所困扰,同时对权力阶层的质疑也如影随形,渐渐地内心对“神”、“众生”、“秩序”相关定义的怀疑的种子已悄然滋长,无辜个体的消亡在姜子牙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振动,他逐渐领会到在当局的秩序下,接受“万神之长”的称号就意味着还有无数被权力挤压到失去生存空间的无辜群众。作为师尊继承者姜子牙在九尾狐撕开师尊面目的那一刻,即反叛了曾许他无限荣誉的当局秩序,孤注一掷地选择了众生,举起了抗争的打神鞭,摧毁了宿命锁,所有的权力以及所有被权力扭曲的灵魂在那顷刻间消失殆尽。姜子牙异于以往浅尝辄止的反抗者,他洞识了权力背后的渣滓,在可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继承者时依然决定反抗。姜子牙重拾了不掺杂统治意味、怜悯众生的神性,发出了反抗的最高声,毋庸置疑姜子牙是张扬着人性光辉的神的背叛者。可叹的是宿命锁的断裂并不意味着当局秩序彻底消亡,宿命锁只是当局秩序的表层组成部分,人间、妖界恢复其乐融融景象也只是一时春景。只要这个秩序没有彻底地打破,没有建立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有情”的世界,个性仍将被群体主义所淹没,师尊为首的幽灵们还会卷土重来,再次悬于人间、妖界之上。
通过上述的意义矩阵,可以清晰地把握《姜子牙》的深层叙事结构,以姜子牙、遭受迫害的小九、九尾狐为代表的世间和师尊为代表的当局秩序之间的主要矛盾来展开叙事,探讨了人、神、妖的主体定义,揭露了当局秩序对下层的压迫和对个体的异化,个体价值被群体主义吞噬,个体觉醒后对天地秩序的对抗。
三、结 语
影片《姜子牙》有着双线的叙事结构,运用结构主义理论中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和“符号学矩阵”将其抽丝剥茧,厘清故事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的掌握神话故事背后的深层意蕴,有助于以现世的眼光重新理解与领会神话故事的悠久魅力。
《姜子牙》在形式上,保持了一贯以来国产动漫的优质画面;内容上讲述一个了较为复杂的双线故事,通过重述封神演义传说,颠覆了姜子牙既往的形象,这是国产动画的全新尝试。虽然《姜子牙》对于讲好故事仍有些许吃力,在消费市场上也引起了的争议,但正是《姜子牙》不断地尝试与努力,开辟了一条不同的路,国产动画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