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等生”为何突然辍学

2022-06-01李少成

华声文萃 2022年5期
关键词:优等生古筝成才

李少成

贺卓(化名)辍学了!辍学的理由是“实在是学不动了”。

贺卓家境优越,为了让贺卓尽早成才,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对孩子的生涯进行了规划。花高价送贺卓进入双语幼儿园,让贺卓学钢琴学古筝,还报了“奥数”“作文”等特长班和兴趣班;为增长贺卓的见识,假期安排他参加各种“游学”和五花八门的“夏令营”活动……贺卓也不负众望,把英语学到了“第二母语”的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钢琴考到了十级,把古筝考到了九级,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获得各种奖项不计其数……贺卓的辍学几乎毫无征兆,说不上学就坚决不再去上学,打了家长一个措手不及。

通过与贺卓的交谈,我发现,贺卓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多次向家长提出过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可惜的是,家长都“成功”地没有听到。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在贺卓身上发生着,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愿望会自动忽略。他们认为孩子只是孩子,孩子的需求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成才。他们从来不知道,在孩子心里,“懂”比“爱”重要!严重的后果在于,不管家长嘴里怎么说“我爱你”,如果孩子的要求和愿望被忽略,他一定能感觉到家长拒绝和他交流,也根本感受不到“爱”。

其實,孩子非常在意爸爸妈妈的态度。孩子对爸爸妈妈提的要求,多数情况下是离开爸爸妈妈就办不成了,对孩子来说,这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当孩子的要求被爸爸妈妈忽视时,孩子被拒绝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如果孩子的要求和愿望多次被忽略,不被满足,就对父母心灰意冷,敌对防御。

他们内心的逻辑语言是这样的:妈妈都不在意我,谁还会在意我呢?妈妈都不帮助我,谁还会帮助我呢?再加上平时遭受到的伤害,孩子特别容易形成这样的人际知觉:世界上没有人会在意我,没有爱,没有好人,我需要提防。

此时,家长最该做到的是认真负责、倾情关注、全心陪伴。当孩子提出要求时,无论是否合理,都要认真对待,认真给出恰当的反馈。父母这样的积极关注直接给孩子形成这样强大的心理暗示:爸爸妈妈这样在意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我重要,我一定十分重要。

(摘自《燕赵都市报》)

猜你喜欢

优等生古筝成才
陈子芳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