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学价值
2022-06-01凌艺文
凌艺文
美术课程涵盖内容众多,其中包含绘画、设计、雕塑、建筑等,而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教学领域中的一种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性绘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中国画的艺术美育蕴涵深刻的人生道理以及人与自然的最美境界,表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国画中所蕴涵的美育价值,以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不断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发展,最终实现中学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中国画的美學价值在于在传达审美情感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个人修养,促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同感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本文首先对中国画中所蕴涵的美学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其美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几点可行性指导策略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中国画美学价值
中国画的美学价值在于其表达的独特美学观点和范畴。其中意境作为中国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所在,凝聚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绘画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中国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也是画家创作的基本原则和鉴赏原则。其中意象是意境的前身,这两者需要主客观统一,求物我统一,其中意境的主要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境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宗白华先生曾指出:意境是化实景为虚景,之后又提出:艺术家创造形象时,并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非常显著地体现主体和客体、形和神、虚和实、动和静、情和景等多方面的高度完美统一。其根本的美学特征是不满足于有限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上,而是要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充分塑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有效引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另外形神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对古老的概念,也是绘画美学中所运用最多、最广的概念。形神统一观点的发展中,主要以顾恺之的画论作为里程碑,其提出了以形写神观点。其中形指的就是形似,它是对物象外的描绘;神则是指的是神似,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的相关把握。具体来说就是画家用自己的心灵体会、感悟客观对象,以不同的思想、文化、个性对客观性的事物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同时将这一情感表现于画面中,让画面中的客观对象与画家的情感融合统一。
二、中学美术美学教育意义
中学美术作为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中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能力,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开发学生艺术智力,提高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学美术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喜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美学教育,充分开发美术学科美学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真正领悟到美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以及审美品位,使学生达到心灵纯洁无私、情趣高尚的境界。另外中学美术美学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将美学理论渗透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行为、美的一切,激发学生艺术审美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言行、心灵、情操、品德全面发展,充实学生内心,进而最大化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国画在中学教学中的美学价值体现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鉴赏水平
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美术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美术价值和意义。传统的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口述、板书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很难让学生清晰明确地发现美术作品内涵和潜在特质。而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改善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围绕相关中国画作品,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更加客观的姿态引导学生探析中国画作品内涵,促使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高度,实现中学生自身美术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另外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中国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以人物画的临摹与创作为例,中国画通过其独特的形式语言表现中华文化的特质与价值。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呈现《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为学生创设丰富、直观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观看动态视频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国画中人物画的认识,以直观的形式有效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美术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提升。
(二)开展融合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中国画形式多样,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开展中,美术教师要重视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以多元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中国画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并可以以中国画的传统美为媒介,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提升。比如,美术教师可以将中国画与诗歌朗诵、音乐欣赏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切实感受,将中国画内容与其他领域资源相互联系,有效深化学生的中国画内涵与意境体会,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形式的感受、欣赏能力,进而全面促进中学美术课程中中国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是以人物画的临摹与创作为例,课堂上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增强学生的审美与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中传统工笔画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激发,了解和认识中国画作品独特的构图,通过欣赏作品中人物的表情、仪态,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接着美术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元素融合进来,比如,为学生播放琵琶曲,配合相应的古诗词,以此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课堂体验,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上,增强自身的美术内涵感受力,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素养,提升自身美术综合能力。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
(三)注重实践教学,丰富艺术体验
新课程改革教育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在体验、实践以及探究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美的感知和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促进学生时间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通过积极开展中国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美术自信心,从而充分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核心素养的形成。以“笔墨传神”为例,本节课程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和欣赏美术名家的相关作品,同时关注他们的成长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以此引发学生对其作品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内涵。接着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中国画博物馆,让学生走出课堂,以实践性活动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增强中国画美感体会,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价值认同感和体验认同感,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自然美好的艺术情怀。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自主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生活化教学,激发艺术天赋
美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它的美也来源于生活。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于社会生活,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将中国画元素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为学生创建符合时代发展主旋律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吸取美的营养,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激发自身美术天赋,感受中国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以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为例,针对这一中国画知识点,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美术课堂教育的生活化,有效渗透美的因素,践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力、生活体会力,全面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比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一下对花鸟画的认识,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升自己的中国画内涵素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画,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实践能力。
(五)拓展教学资源,提升综合能力
借助中国画特点,发展其蕴涵的美学价值过程中,美术教师除了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教学活动外,还要积极拓展美术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更为广阔,充分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在众多的优秀中国画作品中,激发自身的创作思维,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提升。中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包含众多的民间美术资源,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多渠道搜集一些有关民间中国画资料,同时整理其中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艺术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上体会到传统民间中国画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以山水画的临摹与创作为例,我国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样,民间艺人的创作目的和背景故事也都极为精彩,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搜集民间中国画资料,并进行充分的整理,让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民间中国画艺术,丰富自身的艺术素材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可以得以全面发展。
(六)开展竞技活动,提升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美术美学教学,是促进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借助中国画艺术元素,能有效优化美术课程的美学教育,借助全方位的教学活动,突破传统的美术和绘画教学活动束缚,做到与时俱进,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开展一系列具有竞争性的中国画绘画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學活动中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中学阶段的学生很独立,有一定竞争意识,他们愿意参加各种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学术发展的活动。而中国画博大精深,意味深长,有众多优秀作品,那么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竞技,同时进行作品展出,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修为,充分体现中学美术学科的美学价值。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的世界”这一章节内容的美学教育为例,本节课程素养目标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知识视野,陶冶艺术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场中国画艺术比赛活动,挖掘学生绘画创作潜能,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绘画自信心 ,有效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美术教师在中国画竞技结束后,将学生的作品作为展示对象,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需要,无形中增强了美育效果。此外,在开展学生中国画竞技与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能促使学生相互交流绘画经验,互相学习绘画技法,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画中,有助于形成一股推动力,推动他们在中国画领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这一竞技类活动,充分挖掘中国画美学教育内涵,发挥美术学科教学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性竞技活动,优化中学美术美学教育结构,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重视教学评价,重视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应该本着以生为本教学原则,积极地引入中国画教学元素,以多种形式不断丰富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热情,活跃美术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艺术作品内涵、价值,有效激发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实践美的能力,进而有效体现中学美术课程中中国画的美学价值的。
注: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FZ2020ZX047)研究成果。
(左毓红)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