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馆藏珍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1时媛媛
时媛媛
美术在小学阶段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发展的形势下,美术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引入课外元素,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对徐州地区的小学而言,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徐州本地的美术元素利用起来。比如,徐州汉画馆的各种藏品,就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徐州汉画馆藏品的内涵以及其对小学美术的教学价值,再分析小学美术教学运用汉画像需关注的要点,最后探讨小学美术课程运用相关藏品素材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近年来,小学教育形势在不断发展创新,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各科目教师都要对教学活动加强研究,采取合理的方式创新教学,让教学活动可以顺应“双减”的政策方针。小学美术教学就应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尤其是要关注本地美术资源的挖掘,将其融入美术课堂。这样一来,依托本地美术资源,可以推动小学美术课程实现创新发展。
一、徐州汉画像及其对小学美术的教学價值
(一)徐州汉画像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区之一,有1400余块汉画像石被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中。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云龙湖畔,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徐州汉画像的题材广泛,涉及不同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如此,徐州汉画像石雕的雕刻技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鲜明地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理念。
(二)教学价值
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而言,将徐州汉画像引入课堂,作为美术资源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显著呈现多方面的教学价值,这需要美术教师加强这方面认识。首先,将汉画像引入美术课堂,能对小学生的兴趣形成有效刺激。结合当前美术课程教学实情,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并不积极,并未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将汉画像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通过这一新鲜事物,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其次,汉画像的引入,能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深度。小学美术课本中的美术内容安排有限,多以常规性的美术知识为主,缺少特色化内容。徐州汉画像作为本地的一大文化招牌,是特色鲜明的美术资源。将其引入课堂,可以扩大美术课程的内容范围。最后,汉画像在美术课堂中的引入,有助于对传统美术艺术的传承与弘扬。随着时代发展,不少传统美术艺术逐渐衰落、消亡。以美术课程为依托,将传统美术艺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认知了解,这样有助于实现传承。
二、小学美术教学运用徐州汉画像的要点把握
将徐州汉画像运用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能体现一些方面的教学价值。但如何让徐州汉画像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其和小学美术课程完美结合,还需要美术教师把握相关要点。
第一,要多角度切入,让汉画像发挥不同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徐州汉画像的运用,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角度,需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着手,运用汉画像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可以从文化理解的视角切入,运用汉画像进行教学;也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切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多元化运用。对徐州汉画像的教学运用,还需在具体的方法形式上保持多元化。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汉画像进行赏析,挖掘其中的美术内涵;也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绘画,进行美术实践。将汉画像灵活、多元运用,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才能使其在美术课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第三,契合美术教学需求。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徐州汉画像,根本目的是通过汉画像辅助美术教学的开展。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美术教学是绝对主体,汉画像是用于教学的素材资源。所以,在使用汉画像素材的时候,就要和美术教学需求保持契合,二者要一致,这样才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第四,注重趣味性体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面向的是小学生。小学生身心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学习的认知水平较低。这也造成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容易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较为积极地参与学习;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注意力就会较低。所以,要运用徐州汉画像辅助美术教学,就要关注趣味性的体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三、小学美术课程运用徐州汉画馆藏品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对汉画像的运用,可以立足徐州汉画馆藏品,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用于美术课堂教学。
(一)依托汉画馆藏珍品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讲解美术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形成文化理解,切实把握美术背后的文化内核。因为对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并不单纯是要让学生对表面的美术知识形成理解,更需要对其中存在的文化内涵有深刻把握。因为美术本身就兼具了文化属性,是文化的一部分。如传统的国画、木版画、剪纸、泥塑等,都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有相应的体现。所以,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透过美术作品本身,对其中的文化内涵予以挖掘,让学生可以从中实现文化理解,提升美术课教学的深度。对徐州地区的小学而言,在美术课教学中,就可以引入徐州汉画馆藏品中的《力士图》对学生进行教学。《力士图》形成于东汉,头上雕刻着七个力大无比的力士,边缘装饰涡纹。雕刻的技法属于阳雕。从左至右,分别是拿剑执盾的力士、擒住老虎的力士、拔树的力士、抓住牛尾背牛的力士、举鼎过头的力士、抱着兽犊的力士、靠胸抱壶的力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这幅石像画,然后面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有表现大力士的内容?2.当时社会为什么赞扬大力士?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基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积累,再联想古代社会的情况,有的学生就表示:古代需要躲避野兽的攻击、狩猎、寻求食物等,大力士在这些方面更厉害,因此大力士备受尊重,在人们心目中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石像画表面出发,对其中的内在文化内涵和属性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文化内涵和美术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表现画中的人物,把握美术造型和细节,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如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大力士,模仿倒背牛的模样,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动作,再现从降服牛到把牛背身上的过程,先是脱掉外套,搓手攒劲,然后转到牛的身后,抓住它的尾巴,尽量让牛站在高处,人在低处,最后大吼一声,将牛倒背在身上,牛蹄四脚腾空。通过模仿,让学生把握怎样用动态线条快速表现人物的动作。7060BC63-A0FB-4CDB-8CA4-626BBA8795DA
(二)借助汉画馆藏珍品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个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便需要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感知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寓意,把握美术作品的内在思想。就美术课程的教学来说,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艺术感知,也被称为艺术知觉,是指发现和把握艺术的一种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艺术的感知和发现,要能从事物中提炼其存在的艺术内涵,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内在情感。对小学生而言,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快速掌握相关美术知识、技巧等,对美术作品形成深入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徐州汉画像石馆的藏品《墓门画像》,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包括内容、构图、线条、肌理等。画像石中刻了什么内容?构图怎样?用了哪种雕刻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分享。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如有的学生表示柏树寓意“常青树”,生生不息、永远常在;有的学生表示墓门上的图案有看守护陵的作用;有的学生表示圆形的玉璧表示圆圆满满,玉是身份的象征。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提示信息,可以让学生对石像画的艺术感知进一步加深。
其次,可以构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黑色笔模仿石刻的刀法画汉画像石。在实践中,学生反复尝试,不仅可以提高相关技能水平,还可以对石像画本身的艺术内涵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还可以构建起艺术对比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的对比,强化艺术感知。比如,可以将石像画和现代插画进行对比,也可以将石像画和山水画、花鸟画、木版画等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艺术异同点,提高认知水平。
(三)利用汉画馆藏珍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对小学生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学生兴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就实际观察来说,兴趣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就比较积极,能主动提问、积极答问。而兴趣低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就显得不活跃,既不主动思考,也不回答问题。学生兴趣的高低,不仅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更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就需要注重对学生美術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可以对美术课程教学产生浓厚兴趣,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
首先,可以引入具有趣味性的石像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在徐州汉画馆藏品中,石像画数量和类型都很多,其中一些题材的石像画,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对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比如,《迎宾宴饮》这幅石像画,主要内容就是汉代豪门贵族宴请宾客的热闹场面,对迎宾、拜谒、宴饮等情景进行了刻画。娱乐饮宴这类题材是学生感兴趣的,引入这幅石像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先让学生分析画中内容,再分析其中的美术知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基于石像画的画作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趣味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在《迎宾宴饮》这幅石像画中,宾客参加宴会,多是乘马车,那么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也被邀请参加宴会,那么你会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呢?”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学生联系生活,提出公交车、地铁、步行等多种方式,再进行绘画创作,如此就让课堂变得热闹有趣。
(四)基于汉画馆藏珍品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当前小学教育发展来说,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融入,要从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家国情怀等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小学生取得进步发展,提高素养水平。其中家国情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从小就让学生形成对家乡的热爱,这为将来学生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打下思想基础。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拓展,渗透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徐州汉画像作为徐州本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将其引入美术课堂,对增强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徐州汉画像石馆的馆徽——凤鸟,引导学生分析凤鸟的造型:分为头—颈—身体—腿—冠和尾,凤鸟脖颈长而弯,凤冠和凤尾由弧线带动圆球的造型组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1.用对比法比较:汉高祖刘邦扬起衣袖,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气魄与凤鸟张开巨大的羽翼的气势,相似之处。2.用联想法分析:凤鸟张开的翅膀好像在迎接什么?拥抱什么?诚邀天下客,见则天下安宁。
借助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看懂祖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体现在后期艺术创作中,用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创作主题是“我也来设计徐州汉画像石馆馆徽”。学生用稚嫩的笔触表现自己理解的汉画像石艺术,他们更注重自己作品的构思以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的寓意。作品的展评与评价是对画像石艺术特点、表现方法、历史文化等内涵的深层次提升,这个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播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让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珍品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富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独特的优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汉画像石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文化理解、兴趣激发、艺术感知等方面切入,将徐州汉画像引入美术课堂中,挖掘其中的美术内涵,对小学生开展有效教育,切实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效果。
(左毓红)7060BC63-A0FB-4CDB-8CA4-626BBA8795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