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困境”中的少年

2022-06-01李猛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困境

李猛

【书籍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展开,展现校园生活的单调无趣、社会生活的污浊庸俗。霍尔顿出身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玩世不恭,又孤独胆小,他眼中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然而,从理性的视角看,那个世界又是真实而深刻的。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叛逆精神在当时就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塞林格在作品中展示的“守望”精神更是跨越时空,给教育者以启迪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

【关键词】教育思考;困境;守望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8-0074-03

“守望”是一种美好的教育姿态,也是一种理想的关怀方式。我和许多教师一样致力于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却并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初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更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也需要我们守望。当我阅读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后,心中的疑惑终于被解开,对于“守望”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讲的是一位出身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中学生被学校开除后,在外面游荡了两三天的故事。主角霍尔顿没有传奇的际遇,只有颓丧的体验。尽管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霍尔顿的成长“困境”依然有普遍意义,这样的谜题值得教育人关注与反思。

少年之惑

小说以霍尔顿的视角来讲述,语气多是玩世不恭的,引发人们对“坏孩子”眼中的校园生活的好奇。霍尔顿之所以玩世不恭、消极颓废,究其原因是其陷入了成长“困境”——他葆有天真,不愿面对世俗化的成人世界,但又用世俗的外衣包裹自己,敏感、孤独、苦闷、茫然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内心。

今天的少年们也像霍尔顿一样或多或少面临成长的“困境”。他们渴望独立,却缺少责任担当。霍尔顿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学习不够用功,也很少体谅老师的苦心,只是一味追求“獨立”,被学校退学后便开启玩世不恭的流浪之旅。少年们常以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独立,事实上独立必然离不开责任的肩负与使命的担当。由于少年们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只看到独立的好处,而忽略独立背后的责任,由此陷入矛盾与挫败之中。

他们个性张扬,却受到规则的约束。霍尔顿作为球队专门保管器材的人,稀里糊涂地把器材丢在了地铁上,使得全队不战而败,而他竟不以为意。如今的少年和霍尔顿也有几分相似。在学校,他们不在乎班规、不在意校纪,甚至不注重传承传统美德,只在乎如何张扬个性,随性地表达自我,给其他人带来诸多困扰。同时,少年们在受到规则约束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无奈与苦恼。

他们想要实现目标,却缺乏积极的行动。霍尔顿苦恼于自己得不到认可,因为他不愿意付诸行动,只是在行动之外的“舒适区”里游荡。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少年们都渴望得到师长的认可与同伴的赞赏,也知道应该把握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当机遇来临之际,他们又因害怕被嘲笑、被质疑而退缩。

理性之思

少年们的成长“困境”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正如霍尔顿的苦闷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少年们面临的“困境”。霍尔顿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讨厌被约束、被管教,他尤其反感成人的虚伪。不难发现,许多外在因素也制约着少年们的成长,甚至制造了更多的“困境”。而在故事的后半段,我们便渐渐理解霍尔顿,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又纯净的心。

霍尔顿在街上游荡时遇见两位修女,他们交谈得很开心,她们纯真的笑脸让他念念不忘。他甚至为她们募捐的艰辛感到心疼,并坚持向修女捐款。他兴冲冲地约女友萨莉溜冰,结果看到萨莉也变得虚伪,便与她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后来,他因为思念妹妹菲比,便在夜里跑回家。妹妹的率真打动了他,他动情地说起自己的愿望:“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谁曾想这个玩世不恭的少年竟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他不想干其他的事,只想站在悬崖边保护那些在麦田里自由玩耍的孩子,不让他们坠落悬崖。也许在他看来,成人世界里充满“悬崖”,他希望儿童始终保持天真的个性、纯洁的心灵,他愿意“整天”守望,这样的霍尔顿让人心生敬意。与此同时,霍尔顿自己也是个在悬崖边徘徊的孩子!我们不禁要问:谁来守护“霍尔顿们”?

守望之责

尽管时代不同、境遇各异,当下的少年们依然面临着成长“困境”,需要我们担负起守望之责。

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与美好的心灵。霍尔顿与他在好莱坞发展的哥哥不同,与他逝去的聪慧过人的弟弟艾里不同,与他活泼可爱的妹妹菲比不同,他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他的父母亲恐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让霍尔顿感到在家里没有存在感。他在学校经常说脏话,这也是一个找存在感的表现。守望学生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犯错的权利和成功的机遇。

二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少年的内心是被矛盾包裹着的,远去的童年时期让他们留恋,成人世界的复杂状况又让他们望而却步。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像霍尔顿一样用叛逆来寻找存在感、排解忧愁、发泄苦闷,也有学生以沉默来应对一切未知的挑战。这些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唯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有可能了解他们,成就他们。

三是给学生树立正直的榜样。霍尔顿最反感的是虚伪,尤其不能忍受老师的虚伪。不过,也有两位老师对他不错,这两位老师都不虚伪。尤其是安托利尼先生更是勇敢正直,他曾救起满身是血的坠楼儿童并送其就医。也因为如此,霍尔顿大半夜打电话向安托利尼先生求助时,安托利尼先生收留了他,安托利尼先生的家成为霍尔顿的安顿之处。

四是给学生适切的成长指导。最让霍尔顿欣赏的是安托利尼先生,他劝霍尔顿遵从社会的规则:“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可当时已经是深夜,霍尔顿困得睁不开眼睛,这些振奋人心的话恐怕一句也不奏效。如果安托利尼先生待第二天霍尔顿醒来后再讲这番话,效果便会不一样。我们教导学生时也要注意时机,同时多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身心,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胜过反复说教。

五是为学生创造健康的环境。教育并非只是家庭与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展现良好的素养,营造和谐的氛围,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揭示了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境”,还在于提供了一种“守望”的教育理念,引领我们修养身心,修炼教育本领,守望少年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拓展阅读·

《小王子》 〔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译林出版社,2018年

有一个孩子永远长不大。他很勤劳,每天都会把自己生活的星球收拾得井井有条;他很细心,非常在意一朵玫瑰花的心情;他很纯真,丝毫不会受到成人的干扰。他就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我们也曾经像小王子一样纯真、善良,可如今我们长大了,快乐变成一件困难的事。幸运的是,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小王子”。他们模样可爱,单纯善良,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读《小王子》,有助于我们找回当初纯真的自己,拥有安适的心灵与诗意的人生;还有助于我们与身边的“小王子们”——我们的孩子、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勇敢探索。1B39A539-20E7-4C2E-B841-928F7DE6A9F4

猜你喜欢

困境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课程故事向左,现实困境向右
技术语言困境下的中文打字机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走出困境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