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域下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路径探究

2022-06-01金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常州

摘 要:常州史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千余年来,常州老城厢始终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区域,然而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老城厢面临着传统建筑凋零败落、街区规划布局混乱、多样化生活方式日渐消弭、城市记忆不断消散、社会功能日益边缘化等一系列困境,发展不尽如人意。复兴老城厢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文脉。在复兴开发中,要注重有机更新,以文化城,在寻根中重拾城市记忆,通过IP赋能实现文旅融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老城厢打造为常州新的城市名片,使其成为“最常州”的最佳代言。

关键词:常州;老城厢;城市更新;城市记忆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市社科课题“文旅融合视域下常州老城厢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三全育人视阈下课程思政‘道器融合的功能向度研究——以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为例”(2020SJA1294)、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2020QYSJ105)研究成果。

常州老城厢是常州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延续江南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大运河穿城而过,为常州带来“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盛景,运河两岸青砖黑瓦、粉墙褐柱,各类茶馆、酒楼、旅馆、戏院星罗棋布,热闹繁华。作为曾经的城市核心区域,常州老城厢往昔的富庶与繁华在时光的洪流中日益斑驳,其发展多了些许遗憾,少了些许活力。

一、常州老城厢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

(一)昨日繁华——传统建筑凋零败落

常州老城厢拥有连片的典型江南民居建筑,粉墙、青砖、黛瓦,是山川毓秀、人文鼎盛的交融,是深巷听雨、诗情蕴藉的意象,然而这千年的繁华与荣光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的烟尘中渐渐黯淡了。其中,大部分遗存的砖木结构建筑因长期风化、年久失修,渗漏、残破现象严重,且由于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匮乏,不加节制地进行改扩建,导致建筑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格局遭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此外,老城厢大部分沿街民居被改成临街店铺,在店面装修上材料的使用十分随意,卷帘门、铝合金窗、装饰灯箱等与传统建筑的本来面貌不相协调,严重影响了街区内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意蕴不再,凋零败落,生存境况堪忧[1]。

(二)古今杂糅——街区规划布局混乱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老城厢街区周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批现代的民用住宅楼及商用办公楼,这些建筑体量较大,整体风格与传统街区极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传统街巷的空间肌理和整体面貌[2]。老城厢一般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块,街道纵横密布,巷弄蜿蜒曲折,道路网络形态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但现实情况是,部分老城厢街巷成为连接街区外围城市主干道的交通要道,各类车辆川流不息,严重影响了老城厢居民的交通出行及环境氛围,并对老城厢的街巷道路、民居建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三)千城一面——多样化生活方式消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街区改造沿用了西方以功能分区和城市交通为主导的规划理念,对老城厢进行推倒重来、大刀阔斧式的大拆大建。随着老城厢物质空间的格式化改造,原居民不断迁出,街区社会关系、社会空间产生了深刻变化,独具特色的老城厢日渐凋敝,原生态、多样化的街区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万楼同形的格式化城市生活[3]。简·雅各布斯曾说:“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因此,多樣化是城市的活力来源,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消弭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文脉与肌理,从而使老城厢失去了活力。

(四)渐行渐远——城市记忆的消散

老城厢不仅记录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更保存着浓郁的城市记忆,街巷里藏着老常州真正的惬意生活,总能勾起人们记忆深处最初、最真挚的感动,展现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从青果巷走出去的著名翻译家屠岸曾表示,对他来说最有温度的记忆是大庙弄的条石,是青果巷里细碎的踩雪声,是糯米汤团银丝面、酒酿元宵米糊汤。然而,随着老城厢的拆除和市井生活的没落,曾经丰富而生动的城市记忆越来越模糊,人们再难从同质化的现代城市中找到脑海深处的那份惦念,再难体会到精神家园中的那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再也找不到老常州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乡愁[4]。

(五)影响式微——社会功能的边缘化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14亿人口中约有63.89%的人居住在城镇,千万人口城市已经增加至17座,且预计到2035年,全国60%以上人口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七个城市圈。城市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聚居地与核心区,也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介质、文化的容器、新文明的孕育场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建设,当成片国际化风格的高楼大厦、遮天盖地的高架道路、形象雷同的街区迅速崛起时,老城厢却由于相对单一的社会功能定位、狭小逼仄的传统建筑尺度、割裂的街巷空间与周边现代城市功能和环境产生了隔阂。有限的建筑和环境容量难以承载现代公共生活中的多样功能,因此老城厢在社会功能方面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逐渐走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边缘。

二、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的路径

(一)以文化城,寻根中重拾城市记忆

城市是地域文化和人们情感记忆的载体。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城市记忆的重要内容。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老城厢作为城市的根与魂,承载着常州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乡愁,它是记忆的起点和乡愁开始的地方,记录着当地的街巷肌理、园林古建、名士大族、市井商业、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寻根老城厢是在探寻城市文脉,是在重拾城市记忆,是在文化自觉引领下对自身根的找寻与继承。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无论身在何方,乡音起处便是故乡。乡音是大家难以忘却的根,是夹裹着浓浓乡愁的方言。常州方言记录了常州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也记录了其中的各种传统文化、民俗以及民谚等,是常州的城市记忆,是常州文化的延续。近年来,常州方言面临语言弱化与环境萎缩的问题,其传承岌岌可危,能说常州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此,思考如何在不同维度下传承、发展常州方言这一城市记忆也成为复兴老城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2021年4月30日,常州老城厢地标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字在青果 音而有光”青果巷有光拼音文化季活动,使“今朝吃嗲”“来白相”“覅客气”等常州乡音为更多人所了解。当前,常州方言的推广方式也不应再局限于过去的口口相传及媒体传播,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提炼常州话的文化内核、打造根植常州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是重拾常州记忆、传播常州文化的有效方式。以文化人,以常州方言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以文化城,从更多元的角度呈现常州地域文化,打造常州城市新形象。

(二)有机更新,促使老城厢可持续发展

有机更新是将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吴良镛认为,城市就好比是有机联系的生物体,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

首先,在复兴和开发老城厢时要在改造中坚持有机更新理念,要保护历史遗迹,延续历史文脉,在改造老城厢整体环境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将历史文脉融入改造细节,少拆多改,修旧如旧,保留原貌,注意传承,同时防止建设性破坏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的完整性。

其次,在复兴和开发老城厢时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理念落地生根,努力打造城厢特色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趣的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并拓展老城厢传统风貌建筑的使用功能,活化利用保护性建筑来开设博物馆、纪念馆、传统手工作坊、地方非遗传承所等服务经营场所,引入和培育文化、展览、餐饮、休闲、居住、小型旅游商业等特色业态,推动老城厢保护与旅游、文化、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发展,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最后,在复兴和开发老城厢时要将保持多样化、聚集人气、增强活力作为基本原则,在改造中尊重居民意愿,关注民生福祉,建设宜居、绿色、合理、有序的人文城厢,同时提升管理效能,以绣花式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老城厢有机更新的可持续化,从而推动老城厢高质量发展。

(三)IP赋能,以老城厢代言“最常州”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指一种由脑力创造的知识产权,现今已经由法律概念扩展为泛文化概念,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符号和商业模式。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游戏、动漫、影视的泛娱乐表达,主题公园、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全方位进阶,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的迭代提升,这些都与IP密切相关[5]。

文化IP是文旅产业集合品牌效能的动力引擎,也是文旅产业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其中文化IP的塑造、学术文化的深耕功不可没。常州老城厢IP的塑造要萃取、提炼老常州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内核,挖掘文化要素,用创新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让内在的“灵魂”审美变为外在的“颜值”魅力。同时,可从常州老城厢千年运河、深宅名园、名士文化、工商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存中提取元素,用更形象化、生动化、年轻化的方式打造创意IP品牌,用更人格化、社交化的形式来生产IP内容,使文化与创意、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共同打造老城厢新IP,演绎老城厢故事,呈现“最常州”的文化形象。

(四)文旅融合,打造常州城市新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了文化元素的植入,旅游才会更有内涵,更具魅力。老城厢集聚了常州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其发展坚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大旅游理念,将原有散点式的文脉资源、人文遗存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以文旅融合视野把老城厢打造成为江南文化乡愁地、运河文化会客厅、全域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示范区,全面提升老城厢文旅业态,用“文旅+”为老城厢的复兴发展赋能。一方面,可以在老城厢打造文旅核心节点,以文塑旅,将文化融入景区、景点,精心设计建筑、店面、街巷等街区景观,让创意遍布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打造更多转角即可遇见的网红产品、打卡胜地,让游客随处邂逅惊喜;另一方面,注重文旅互动体验,打造文旅融合互动型文化场所,将原有单纯的在景点走马观花式欣赏的旅游模式逐渐转型成一种可以在名人故居、文化街区参与故事、重拾记忆、体验创作的静心之旅,打造一个有记忆、有故事、有文化气息的体验之旅。此外,在现今内容为王的眼球经济时代,借助新媒体形成在线直播、短视频营销、软文营销等新传播模式,线上线下与受众建立良好有效的互动关系,引爆老城厢的人气。

2021年夏,常州老城厢的青果巷街区推出了“青果熙市”夜游季,在华灯初上、灯火渐明时围绕国货之光、潮流之魅、手作之美、青果夜宴、主题演艺、青果联名六大主题内容,在朦胧温婉的江南夜色之间解锁老城厢夏夜新玩法,再现古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集市盛景,在“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的古街古巷中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夜间文化盛宴,为老城厢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引擎,也为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拓宽新领域。

三、结语

一脉古运河,千载毗陵地。老城厢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前行,忆过往,岁月婆娑,士隐烟火,看今朝,重整旗鼓,崭新出发。老城厢复兴发展的脚步铿锵而有力,坚定且从容,创新的灵魂正源源不断地注入传统的肌理,千年文脉与新兴产业碰撞交响,时代节奏与厚重历史交织相融,老城厢在生生不息中焕发活力,在传承发展中历久弥新,融入常州城市更新发展的时代激流,成为常州文脉与城市精神的最强代言。

参考文献:

[1]徐沐阳.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及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2]敖雷,郑炘.传统与现代:历史街区的建筑空间创新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2018(6):54-59.

[3]丁少平,陶伦,王柠,等.原真性视角下历史街区风貌更新的困境、根源与实践:基于南京、苏州、杭州、福州五个历史街区的比较分析[J].东南文化,2021(1):14-22.

[4]叶英姿.常州老城厢的复兴发展与文化传承:上[N].常州日報,2021-03-02(5).

[5]苏刚.文化IP:引领文旅产业高水平发展:以常州青果巷为例[J].江南论坛,2019(10):13-15.

作者简介:

金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及文化传承。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常州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常州的早晨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