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的N种打开方式

2022-06-01本刊编辑部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螺蛳柳州拱桥

本刊编辑部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古老、传统,碰不到摸不着,跟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这只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如果你打开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下简称非遗名录),会发现除了藤编、刺绣、武术这些意料之中的项目,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即使是那些古老的项目,遇上满脑子新奇想法的年轻人,也能在电光火石间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每一项非遗,都曾经流行一时。它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可以古老,也可以好玩又新潮。唯一确定的是,它的打开方式绝不只有一种。就让我们从这期特别策划开始,成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一起去探索非遗的无限可能。

任务探究一

凭什么螺蛳粉能成为非遗?

听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进入非遗名录,网友们炸开了锅:“螺蛳粉和非遗有什么关系?”“螺蛳粉都算非遗,那我家乡的那些特色菜是不是也能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非遗选拔赛”的现场,看看螺蛳粉这位候选人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成功登上本届“优胜者名单”的。

选拔条件1:

非物质形态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上榜的并不是“柳州螺蛳粉”这种食物,而是它的制作技艺,技艺需要人来操作和传承,而且不像一碗螺蛳粉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满足了“非物质形态”的条件。

不过要入选,技艺还是得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比如螺蛳粉的选材、制作步骤等,否则每碗做出来都不一样,就很难形成特色,更不可能传承下去了。

选拔条件2:

文化内涵

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候选人太多了,哪些更有可能成为优胜者呢?当然是有内涵的了!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并不仅仅是一种烹饪方法,它还体现着广西柳州独特的饮食文化。螺蛳和米粉都是当地人的心头好,两者结合而成的螺蛳粉,更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可以说,螺蛳粉是柳州人的共同记忆,能够成为家乡的代名词,让他们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选拔条件3:

代代相传的遗产

虽然螺蛳粉最近几年才成为“网红”,但其实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20世纪80年代就在柳州流行开来;螺蛳粉独特口味的来源酸笋,更是要用到柳州人的“祖传绝招”来腌制。

不过,这个选拔方向是螺蛳粉的“短板”,毕竟和那些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老前辈”们相比,它还是太年轻了,只能算勉强合格。

亮点SHOWTIME

☆随着螺蛳粉在网络上爆火,这个柳州夜市小吃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

☆仅2020年,柳州螺蛳粉的销售收入就达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也过百亿,许多当地人借此脱贫致富。

☆螺蛳粉拥有一流的话题度和吸睛能力,它的入选能够提高大家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度。

·探究结论:逐一拆解下来可以发现,螺蛳粉不但满足了“非遗选拔赛”的各项基本条件,还有着不容忽视的亮点,难怪能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成为非遗名录上的优胜者之一。

·思考:根据以上信息,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了吗?

任务探究二

加入名录,

就能阻止非遗消失吗?

最新一届“非遗选拔赛”的现场竞争可谓十分激烈,为什么这么多“候選人”都排着队想要加入非遗名录?加入名录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让我们来采访一位名录上的“老前辈”,听听它的看法和经历。

姓名: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居住地:浙江、福建等

年龄: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距今已近千年历史

特点:建造出的木拱桥不用钉,不用铆,不需要桥墩桥柱支撑,就能越过三四十米的水面,桥身坚固,造型别致,是古人水上的重要通道和观光胜地

成就:中国桥梁建造技术的“活化石”、技术含量之最;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

很多人觉得非遗已经脱离了时代,没必要花力气去保护和拯救,你怎么看?

我不认同。就拿我来说吧,我诞生于古代山区谷深涧幽、“舟楫不通”的生存难题之下,是古人在与水的共生中探索出的发明创造和生活方式。我和我的非遗小伙伴们,都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我们消逝,那么失去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支撑。

为什么大家都想要加入非遗名录呢?

师徒之间口传心授、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曾经是我们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我们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少,愿意了解、学习非遗的人更是少见,无人传承就意味着消失,所以我们才急切地想要加入非遗名录,以获得更多重视和保护。

那么,加入非遗名录就能阻止这些非遗项目消失吗?我们的受访者热情地讲述了它的亲身经历,并展示了自己加入名录前后的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加入名录前

明清时期

仅浙江、福建境内就有200多座木拱桥掌握营造技艺的工艺世家有30多个以此为生的工匠有500多人

1949年-2000年

木拱桥不能通行载重车辆、无法适应现代交通需求上百座木拱桥因自然或人为原因损毁,剩余数量不足100造桥工匠相继改行或去世,剩余人数不足60,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加入名录后

2008年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至今

政府大力关注与支持,出台各种保护方案和具体措施

专业的木拱桥施工队成立,负责维修、重建和新建木拱桥

传承基地兴起,成为新桥和新工匠的摇篮

木拱桥文化走进校园,融入小学校本课程,开展全国高校巡回展

·探究结论: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真正能拯救非遗的,并不是加入名录这个形式本身,而是加入名录之后所能获得的关注和保护。只要我们在尊重非遗、了解非遗的前提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进行保护,阻止非遗消失就不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当非遗走进生活

保护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们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在人们的奇思妙想下,非遗变身为美观实用的日常物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关于非遗的创新与发展,机智的你又会有什么新想法呢?3B40D382-7DD3-4C5B-ACB7-E2AF1D929357

猜你喜欢

螺蛳柳州拱桥
螺蛳树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螺蛳粉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水里的“小拱桥”
水里的“小拱桥”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蛋壳与拱桥
套拱法加固圬工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