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教师的情绪智能表现
2022-06-01袁丽芮建花蒋惠琴
袁丽 芮建花 蒋惠琴
【摘 要】教师的工作承载着大量的情绪劳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养成。专家型教师情绪智能方面往往表现突出,通过对话唤醒、经纬开放、技术加持、美学观照、身心成长等方式展示自身情绪智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对话、情境、审美、探索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情绪智能;对话唤醒;美学观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8-0024-04
【作者简介】1.袁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主任,高级教师;2.芮建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主任,一级教师;3.蒋惠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情绪智能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并识别、利用情绪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理解和运用情绪的能力、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专家型教师在情绪智能方面往往会显得尤为突出。基于这样的认知,笔者认为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教学特征表现为工作中进行良性的情绪互动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对话唤醒:在同频中感受语言的力量
教学是一场多方对话。语文课堂上对话的核心是让学生入文境、触文心。专家型教师在打破学生与文本之隔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往往能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共视、共语、共体、共情:让学生把自己的目光还原成作者当时的目光,在教学时通过“摄影”的方式把学生的目光转换成与作者同步的观察目光,体验他看的视角、看的順序、看的节奏,在这种“共视”中明晰作者行文的格局;寻到作家的言语习惯和言语特点,让学生投入那时那景中,与作者“共语”,在模仿中达成对特殊言语所形成的表达范式的积累,形成语用经验中的典范记忆;引导学生全情代入,以此身代彼身,去亲历亲见,以置换体验法跟随作者进行一番“剧本杀”式的演绎。
比如,一位语文专家型教师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教到“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这一“过孔隙”的环节时,通过“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这么简单的一句,就迅速把学生拉进那个极窄极狭的孔隙空间,教师开始进行一连串追问:“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呢?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呢?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呢?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呢?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
在这样连续性的情境式问答中,学生慢慢步入文本深处。一开始的回答还是在重复作者的原初体验,后来逐渐地开始代入角色中,产生了新的创造式的体验回答。入“孔隙”体验之难显而易见,因为学生极少有亲历此举者。为解决经验不足之难题,教师在激活学生肢体感觉之余,趁热打铁地抓住如“贴”“挤压”等关键词语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以读促讲,以诵传情,让抽象的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流动的画面,从而达到品味文字、深入情境、体验情感的目的。
专家型教师往往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他们会有更灵活的方法,更懂得该如何唤醒学生的角色体验。而在做好导演的同时,教师并不会忘记语文学科本位,能迅速地把“演员们”拉到文字的身边,在同频中体会语言的力量。
二、经纬开放:在陌生中获取新鲜的视角
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往往经纬开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更大的丘壑,有更宏大的知识体系和经纬,所执教的课文在他们眼中只是经纬之中的一个小点,这个“点”必然会承载着更多的知识体量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神话故事,因为其形象简单,很多学生在幼年时代就已经有接触,因此读来可能会缺少新奇感。某位语文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便刻意以陌生化视角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她首先将盘古开天的画面想象和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宇宙模型”进行关联式对比,让学生早已熟悉的神话画面陌生化:“‘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会有怎样的声音呢?滚滚的闷雷声,在四面八方翻涌、滚动,会有怎样的画面呢?”紧接着,她又抛出了陌生化的问题:“‘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为什么是鸡蛋而不是石头?”学生通过探讨发现石头没有生命,鸡蛋是有生命的。教师接着学生的话题衍生开去:混沌的宇宙里看起来没有任何东西,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可以说是“无”;但随着时间流逝,混沌宇宙吸取能量,“无”的内部就产生了“有”。这种“孕育”感,藏在故事中,新的力量、磅礴的力量、开辟一切的力量,就孕育在这枚小小的“鸡蛋”中。回顾中国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开辟崭新天地,便恰好和这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一脉相承,这故事里藏着民族的根与魂。
关联性的思维,承前启后的立足点位,中西文化的对比视角,这些都是这位教师在课堂中去帮助学生建立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思维模式观照下,一个创世神话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晓故事梗概的浅显达标基础上,而是拥有了更为内隐的文化探寻价值。所以,“打开”需要更丰厚的底蕴相托。
三、技术加持:在全息中享受沉浸的体验
专家型教师的信息智能、信息素养、信息与学科的融合创新能力显得更胜一筹,他们往往会寻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最佳融合点,把学习活动下沉,让学生获得更有沉浸式体验的学习经验,卓有成效地达成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应用。
一位专家型教师在执教四年级课文《蟋蟀的住宅》时,将法布尔对蟋蟀的住宅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巧妙的演绎和再现。
很多学生知道蟋蟀,但对蟋蟀的住宅了解甚少,因为其小、其不起眼而被忽略。在作者眼里,“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学生却不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矛盾冲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感受建筑的伟大。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和一定的环节,以加深其印象,激发其继续探索的热情。EE8860DC-0425-45B1-9691-E6BB17314D7E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操作平板电脑上的希沃白板课件,直接拖动文本中的关键词,填入两侧表格,概括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和内部特点。学生利用希沃白板课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出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是向阳、隐蔽、弯曲、宽敞、干燥等,内部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光滑等。在第二个学习环节中,学生利用平板浏览欣赏其他同学提前绘画的蟋蟀住宅的外部、门口、内部组图,小组合作评价这些绘画是否科学、美观,是否符合课文的描述,教师相机引导他们学习相关文章段落。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学生利用平板中的“蜜蜂剪辑”软件,选择视频进行配音,把对蟋蟀和它的住宅的欣赏、赞叹全部藏在了声音里。在评价视频配音学习成果时,交流欣赏一位同学的配音视频,所有同学身临其境地感受蟋蟀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第四个教学环节则是技术手段最酷的AR(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学生利用平板中的“探索昆虫世界”软件阅读《艾布克的立体笔记》AR4D立体书,直接观察到蟋蟀打斗的立体视频,能更好地观察和探究昆虫世界的秘密,倾听和观赏微观世界的奇迹,这也直接为他们在下一个学习环节“用上恰当的动词,描写自己所看到的一幅画面”的迁移模仿打下了基础。最后,学生用希沃白板欣赏电影《微观世界》,欣赏神奇的昆虫王国,发现我们身边某个角落隐藏着的星球般巨大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妙。
在这样的课堂中,时代的最智能化的前沿技术得以巧妙运用,专家型教师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注重技术对于学科本位知识的补充和强调,融合之中体现的是教师的学科素养、人文情怀与知识大观。
四、美学观照:在赋能中提升人文素养
专家型教师能把自己对文字的美学欣赏传递给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不仅仅是在与知识对话,也是在与丰富而微妙的心灵对话。这样的知识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需要有更多的知识转化能力——以艺术化的方式让知识在灵动、丰盈的美学状态中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
《田园诗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着读着人就醉了,那美感、那写意却无法言说,专家型教师会让这份美、这份静得以充分传递。课堂伊始,教师便提问:“如果把荷兰的牧场看成是一幅画卷,这幅画卷用什么作底色?”这样的提问其实是“非典型性的语文问题”。这个问题很有力量,它能在瞬间拉动很多文中的句子。有些是显性的句子,如“碧绿如丝绒的草原上”“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有些是隐性的,如“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辽阔无垠的原野”。对这些散落在片段中的句子进行聚焦,会发现“绿意”无处不在,于是学生看到了语言背后的色彩。有底色意味着必然有渲染色、主色、点缀色,从绘画色彩的角度去看荷兰的风光,我们可以看得更美,欣赏得更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是自己首先发现了这份色彩美,根据她对学生的了解,她认为学生可能会对这色彩美视而不见,因为学生可能看到的更多是奶牛、长毛山羊、小鸡、郁金香这些具体的“象”,教师借用“画卷底色”这个概念把一个个独立的“象”连起来,营造完整的意境。她教的是一种美学阅读方法,也是一种美学欣赏目光——正是这样一些带有绿意的句子在文章里反复出现、反复勾勒,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广袤而清晰的画卷。这样的写作手法,教师虽未点破,学生却定然已经储备在心。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配乐出示了梵高笔下的一幅幅名画,配乐是Vincent,这首歌由美国歌手唐·麦克莱恩在1971年创作并演唱,他用这首歌来纪念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梵高。这首歌的第一句“Starry starry night……”为人熟知,它描绘了梵高的著名作品《星月夜》。同时,歌词中还穿插映示了梵高的其他画作。
学生都知道梵高,却不知道他笔下的名画竟是荷兰的风光。教师把《田园诗情》和梵高的名画关联起来,和浪漫写意的民谣歌曲关联起来,这样的关联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一篇文章,而是由文本这扇窗户看出去的美学世界。
五、身心成长:在探索中点亮思维的光芒
专家型教师深知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如何分辨一个善于倾听和思考的学生,只要看看他的眼神便能知道,因为只要是深入思考得出结论,这个学生的眼睛就会“发亮”。在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中,总能看到学生眼睛里发出这种光亮。只有基于儿童视角,教学才会准确链接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活动才会有儿童的模样,教学的重点才会聚焦到儿童学习的难点处,才会把教学的目标转向学生学习的目标。
某位专家型教师在执教苏教版《间隔排列》时便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情绪智能。教材中的主题图只有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端相同的情况,如果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容易让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产生片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材主题图中增加了两端不同的情况。整个教学的过程如下。
抛出开放问题: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分类探索研究: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放开探索方法: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吗?在练习纸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自主探索交流:数一数、圈一圈、一一对应描述等。
反思追溯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迁移应用结构:两端不同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如果将排成一行围成一圈,数量关系会发生变化吗?
回顾方法结构:我们是怎样找到规律的?
从两端相同,到自觉地补充两端不同;从排成一行,到自觉地联想排成一圈,根据已有的结构推导出更为丰富的内容结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由扶到放,由具象到抽象,问题难易层次、学生思维能力层层进阶,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实验当中,经历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促进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维;同时,也使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身心参与、亲身体验,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发现与创造,形成一种身心融合的沉浸式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分明就看到学生眼中的光不断被点亮。
专家型教师就是这样,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情绪需要,设计并实施教学,展示自身的情绪智能,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对话、情境、审美、探索中获得成长。EE8860DC-0425-45B1-9691-E6BB17314D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