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德水:追梦44年 坝上深处“一粒种”

2022-06-01

华声文萃 2022年5期
关键词:落叶松木兰林场

身材矮小、体格消瘦、肤色黝黑、头发花白,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木兰林场”)龙头山国家重点落叶松良种基地,记者见到袁德水。虽然已61岁了,但他仍然身手矫健,只见他轻轻一跃,手扒脚蹬,短短十几秒,便爬上一棵10余米高的落叶松顶,摘下3个球果后,快速下到地面。

“一个球果大约有五六十粒种子,一粒也不能浪费啊!”视树种如孩子的袁德水,是位落叶松良种育种专家。44年来,经他培育的落叶松良种大都用于三北防护林、京津周围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等造林工程,造林面积达114万亩。

身份可以“临时” 但育种是长期的

1977年11月,高中毕业的袁德水经亲戚介绍,从老家河北承德平泉来到围场,成为木兰林场的一位临时工。“因为我字写得好,林场就把我派到良种基地当技术员。”袁德水说。

当时,我国林业育种技术落后,良种供给率低,严重制约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虽是临时工,但袁德水十分爱学习。他说:“要想建设林业强国,就必须解决育种问题,不然就会受制于人。”

华北落叶松如何育种?国内尚无成功经验。袁德水知道,林木育种不像农业育种可以一年一茬,失败了明年再来,而是往往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一个新品种选育,需吃得下苦、受得了罪、耐得住寂寞。

“我的想法很简单,国家给了我工作,身份可以‘临时,但育种是长期的。”袁德水说,自己当时就下了决心,“育不出好种,决不出山。”

四处寻优种 青山是我家

培育优良树种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优树。“只有基因好,才能育好种。”袁德水告诉记者,华北落叶松具有抗旱耐寒的特性,是我国北方绿化造林的主力树种。

20世纪80年代初,落叶松良种基地为了选择优良资源和建园材料,需要在全国海拔1600米至2780米高的区域选拔当地的优质良种。由于经费有限、条件艰苦,不少人都不愿意去,袁德水主动接下重任。

他背上干粮咸菜,踏上“寻优树之旅”。寒冬时节,听说海拔2780米的小五台南台有棵长势良好的老树,他便星夜赶往。踏着过膝的积雪爬到山顶,为带回更多种条,他扔掉干粮,腾空行囊。下山时,背包压得他筋疲力尽,遇到积雪,他只好滚着下山。

北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南下山西、湖北,只要有落叶松良种的区域,都留下了袁德水的身影。他行程26萬多公里,筛选引进落叶松优良无性系428个,为基地造林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基地建设之初,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窝窝头,冬季最低气温-30℃。“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虽然挨饿受冻,但几年下来也看不出个眉目来。”别人纷纷往沟外走,袁德水却一心往更深的山里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9年,该基地获评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重点落叶松良种基地。无怨无悔坚守科研一线的袁德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质量奖”等。为表彰其贡献,河北省人社部门打破常规,2014年11月将其转为正式员工。2020年10月,袁德水被破格晋升为工人高级技师技术职称。2021年3月,袁德水获得副高级工程师资格。

(摘自《河北日报》)B4B6656C-43DA-4857-90DE-D69074C024F7

猜你喜欢

落叶松木兰林场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东北地区落叶松种植技术
阿尔卑斯山上的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