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科普达人周晴烽: 带你发现另一个“蘑”幻世界

2022-06-01王丽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4期
关键词:黏菌菌类科普

王丽

林间叶下,墙角一隅,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科普博主周晴烽蹲下身,发现黏菌的一生。在她的微观镜头下,这些黏菌(一种单细胞变形虫)风姿万种,有棍棒状的鹅绒菌、会“越狱”的多头绒泡菌、像黄色挂面的煤绒菌……

偶然发现奇幻“菌世界”

90后女孩周晴烽是湖南常德人,从小就迷上中医中药的她,高考时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南大学药学专业。

进入大学后,周晴烽喜欢拍摄一些植物。有一次,她发现蘑菇的菌盖是慢慢摊开的,那是她第一次对菌物产生特别的兴趣。

2013年毕业后,周晴烽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担任研究助理。每天吃过晚饭,周晴烽喜欢带上相机,到宿舍附近的一个大园子里拍摄动植物。花、鸟、虫、草等,都是她观察、拍摄的对象,她经常到了晚上十点多还不尽兴。

一个雨后的傍晚,周晴烽在拍摄昆虫的时候,跟着它们的足迹来到了花园的一个小角落,那里堆着木材、枯枝和落叶。手电筒照射的光亮处,居然照到了好多非常微小的蘑菇,长柄有头发丝那么细,白球像一颗小珍珠,晶莹剔透。她看得入迷,蹲在原地拍了十多分钟。从照片上看,蓝蓝的底色上,有着像钻石一样的小颗粒。周晴烽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这种小精灵名叫闪光亮皮菌。

不久后,周晴烽从朋友的相机里看到一种奇妙的生物,由洁白经历淡红、深红、黑色,最后变得绚丽多彩,这就是黏菌。朋友介绍说,黏菌也属于蘑菇的一种,但它不是植物,不是动物,也不是真菌,而是独特的单细胞生物。

黏菌喜爱有机质丰富的潮湿环境,枯枝落叶、腐木上常能找到它。好玩的是,它们既会像动物一样四处觅食,也能像蘑菇一样散播孢子,形态十分丰富。初次接触这种神秘的小生物,周晴烽一下子着了迷,感到菌类真的很神奇。

周晴烽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热爱,从此她开启了拍摄微观菌类的大门,像个孩子一样,走进了“奇妙仙境”。

用镜头呈现黏菌生长过程

周晴烽知道,黏菌、真菌有个特点——生长不挑地方,只挑气候。不管在哪里,下完一场雨,长出什么都有可能。从2014年开始,她在业余时间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带上各种设备,前往黏菌藏匿的湿润地带寻觅“宝贝”。朽木腐叶、树皮石堆,她都不会放过。

有时候,周晴烽会和朋友在夜晚去山上寻找发光菌。她拍摄照片发到网上,很多人因为没见过,颇感新奇,不少网友说,真是开了眼界。看到这些,周晴烽的劲头更足了。

一年后,入门的卡片机已满足不了周晴烽的需求。为了拍出满意的成片,相机、镜头都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微距、超微距、广角镜头,各种焦段、云台等统统得有。而这些装备前前后后就花了她十几万元。

由于原单位薪水涨得太慢了,她就跳槽到上海的一家医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虽然工作忙了,但周晴烽却意外地收获了一项技能。本职做药物研发的她,有一项工作是培养微生物,以此来检测药物中微生物的限度。在工作中,她学会了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并尝试着养一些在野外采集到的菌物,效果非常好。

一开始她是养着玩,后来越养越多。为此,她特意租了一套郊区农家院,独门独栋,一年租金一万多元。她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模拟实验室”,专门培养采集回来的各种菌类。培养箱、光照箱、超净台、加热器、显微镜等实验室的基础设备,一一配全。

在此基础上,周晴烽还写了一些有关微观菌类的科普文章,配上自己拍摄的精美图片,在《自然》《博物》《科学之友》等刊物上发表。

2016年,周晴烽又开始拍摄视频。“几乎没人拍过黏菌变化的过程,每一个视频都是很重要的记录。没有人做过,才更有做的意义!”于是她决定尝试一下。

她用延时镜头拍下微观菌生长的过程。镜头里,形态各异的菌类呈现着奇妙的生长形态,可爱神秘,释放着无穷的生命张力。很快,她拍摄的视频引起了大批生物爱好者的讨论与赞美,网友惊呼:“太神奇了,这完全是不一样的奇幻世界!”

淘宝首个出售黏菌的卖家

当然,锲而不舍的拍摄过程中也会有意外之喜。在一次拍摄稀有菌种的过程中,周晴烽发现它旁边居然有尚在出生状态的更加稀有的品种,全世界可能都没有人拍到过。

因为喜欢寻找大自然“最隐秘的角落”,以及给黏菌拍“艺术照”,周晴烽的原创作品在抖音、B站等平台发出后,这些有趣生动的内容,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有些菌是我自己养出来的,比如说水玉霉、弹球菌、小皮伞……我在野外看到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小皮伞,就把它带回来,挑一些干净的组织接种到培养基里面,等它长大一点再分离纯净的菌丝,就像食用菌栽培一样一步步操作,全程都要在无菌的环境里,培养出来后再拍摄。”周晴烽说。

周晴烽亲身饲养过后发现,黏菌是一种又好养、又省地、又安全、又科幻的“宠物”。一个封闭式容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些燕麦或者平菇,就可以收获蓬勃生长的黏菌。

2018年冬天,《博物》杂志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周晴烽写的科普文章《教你饲养“史莱姆”》。这篇观察角度奇特的科普文,在网上迅速发酵。文中的黏菌极为聪明,为了觅食可以像果冻一样向四周爬行,并“计算”出最优路线,甚至可以找到走出迷宫的最短路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用黏菌的奇特智慧,来解决空间规划的问题。

周晴烽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道路规划师”的黏菌,不仅是绝佳的生物实验材料,还可以当宠物来养。为了方便和黏菌爱好者交流,2018年12月4日,周晴烽开了一家名为“小之微”的小店,成为淘宝上第一个出售黏菌的卖家。

2019年,周晴烽还建了一个“黏菌讨论”的微信群。最初群里只有不到300人,如今已有1000多個生物爱好者,有写字楼里的白领、艺术院校的老师,甚至还有很多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周晴烽会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不定期地分享到群里,群友相互间的讨论帮助彼此打开奇妙世界的大门。

到2021年,周晴烽成了拥有百万粉丝的科学博主,接到的合作邀约越来越多,有拍纪录片的,有上科普及综艺节目的,也有电视剧的邀约。她说,任何事情只要做到极致,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选自2021年第3期《伴侣》、2021年11月29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0C78C04D-8860-4BF5-ABFB-98B024AB37B0

猜你喜欢

黏菌菌类科普
菌类是米饭的好搭档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黏糊糊的生命
黏菌观察记
养群黏菌当宠物
科普达人养成记
黏菌一点不简单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