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2-05-31郑思敏

中国水利 2022年9期
关键词:湄公河流域水资源

郑 茜,黄 璐,郑思敏,周 敏, 郝 钊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100038,北京)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 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跨界河流流域之一,中国、缅甸处于澜沧江-湄公河的上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处于下游, 流域内有约7 000 万人口。 澜湄六国于2016 年3 月共同建立澜湄合作机制。 六年来,澜湄水资源合作呈现出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六国有事商量着办”,通过推动政策对话、人员交流、项目合作、联合研究等多种方式,凝聚协同治水的共识,其国际传播力显著提升。

一、水资源合作情况

1.澜湄合作机制建立前

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前,澜湄流域没有覆盖全流域的协调机制。 1995年,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四国政府在泰国清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成立了湄公河委员会(简称“湄委会”),这是该区域唯一直接开展合作的政府间组织。1996 年,中国、 缅甸成为湄委会对话伙伴国。1999 年,中国、缅甸开始参加湄委会的对话会,中缅高级别领导多次参加湄委会峰会, 同时广泛开展水利领域经验交流、 技术培训、 实地考察等活动。2003 年起,中国向湄委会无偿提供每年的澜沧江汛期水文数据(水位、雨量)。中国、缅甸与湄委会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但总体来说,六国的涉水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层次级别较低且作用有限。

2.澜湄合作机制建立后

2016 年3 月,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三亚召开,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水资源合作被确定为五大优先领域之一。2017 年2 月, 首次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会议召开, 标志着首个覆盖全流域,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水资源合作机制建立。 六国政府商定在中国建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2018 年1 月, 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召开,澜湄六国共同发表《金边宣言》,重申加强在澜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合作。 2020 年8 月,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召开,六国共同发表《万象宣言》,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支持建设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

2016 年, 澜湄流域旱情严峻,中国在同样受灾的情况下,对下游采取应急补水,有效缓解了下游旱情,受到湄委会和下游国家的广泛赞誉。 澜湄六国积极推动流域涉水活动,水资源合作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提质升级, 成为澜湄合作的旗舰领域。六国制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确定了六个合作领域和各领域的共同牵头国,据此联合申报并实施务实合作项目,举办了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开展技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活动,中方在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下直接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澜沧江水电站全年水文信息。 澜湄国家政府、研究机构均高度评价澜湄水资源合作,认为水文监测及预警预报、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人才培养等示范项目惠及民生。

澜湄六国水资源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沟通交流的主渠道进一步明确,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作为六国水资源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正在积极发挥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秘书处的作用,推动水资源合作迈向新高度。

二、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主要情况

近年来,澜湄水资源合作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六国需共同采取有效举措,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

1.机制日益完善

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扎实开展水资源务实合作项目,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在六国水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对话决策、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组织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技术交流、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综合支撑的水资源合作机制。 目前共召开1 次部长级会议、2 次合作论坛、4 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及若干次特别会议,六国水利部门通过高级别互访和政策交流,不断凝聚合作共识。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以秘书处的身份提出有关倡议, 利用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每日发布最新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 水文信息,更新各国治水兴水有关进展。这一系列举措强化了澜湄流域社会各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奠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的主基调。

2.技术交流密切

近年来, 澜湄六国人员往来密切,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了60 余次交流活动,1 000 多名湄公河国家官员、学者来华交流。 结合水利合作项目的实施,澜湄六国轮流组织交流互访,调研考察各国在澜湄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或选择本国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进行参访。 这些活动让各国相关人员对彼此的国情、水情有了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从流域整体角度开展水资源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境内外交流互访活动受到影响,但澜湄六国仍通过线上会议、邮件等方式保持密切沟通,成功举办澜湄周等水资源主题交流活动,邀请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澜湄国家主流媒体代表参与。 这些交流活动既是媒体联合采风行动, 也是公共外交活动,成为公共外交的新亮点,为促进六国民心相通,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营造了良好氛围。

3.多渠道主动发声

澜湄六国主流媒体多次发表文章,有力提升了澜湄水资源合作话语传播力。 中方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水利报》、 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发布澜湄水资源合作有关信息。

对域内外一些不实言论,流域内各国媒体邀请水利专家发表科普文章,进行客观分析和专业解释。 2017年老挝《万象时报》和缅甸《缅甸时报》发表专家文章,强调澜沧江水库对河流调丰补枯缓解旱情具有积极作用,澜湄六国人民“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充分照顾下游国家实施应急补水,受到下游国家的广泛赞誉。 2019 年泰国《考苏得报》邀请专家发文,呼吁湄公河地区需要携手应对干旱。2020 年8月24 日,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在《万象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加强水资源合作,携手促进澜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 年,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发声,再次强调澜湄水资源合作直接关系澜湄六国国计民生,中方在澜沧江上开发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秉承“调峰补枯的原则”,一方面减轻下游各国民众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也在枯水径流发生的时候满足下游沿河民众用水需求。

三、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面临的挑战

1.传播内容影响力不足

澜湄国家的主流媒体参与澜湄水资源合作宣传报道较少,一些正面报道形式较为单一,缺少深度报道,影响力较大的国际传播平台利用不够,传播效果尚不尽如人意。 受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限制,一些宣传内容国际传播的号召力、说服力、影响力有限,澜湄水资源合作形象尚未确立, 无法引起国外特别是澜湄六国受众的共鸣;一些国家的媒体还会发布一些负面不实报道。

2.传播渠道协调性不强

澜湄六国主流媒体在澜湄水资源合作宣传上尚未形成合力,正面有效宣传力量相对分散。 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平台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信息来源单一, 未充分发挥六国联合发声的作用。此外,面对流域内出现的不实舆论,六国应对措施不多,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快速及时响应不够。

3.国际话语传播权威性不够

尽管流域内国家政府层面对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对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国际传播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尚未建立固定交流机制、专家智库和人才队伍, 对澜湄流域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未能集中研判, 统一发声回应。且澜湄区域地缘战略价值较高,受域外影响较大,澜湄区域国际主流话语权仍在以西方为主的媒体手中,严重影响澜湄六国民众的互信。

四、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的建议

历次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均强调,澜湄国家山水相连,世代和睦相处,友谊深厚,要进一步促进各国民心相通。 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国际传播力建设,强化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

1.把机制建设作为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核心内容

澜湄六国政府层面亟须进一步增进互信,应坚持“澜湄流域的事澜湄六国商量着办”的原则,继续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建设,共同制定规则,深化务实合作。 对于澜湄流域的事务,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统一发声、统一应对。 如定期举办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强化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沟通主渠道作用和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的平台支撑作用。

2.打造亮点精品工程塑造正面传播形象

澜湄水资源合作惠民工程实施以来,受到湄公河国家普通民众的一致好评。 今后,澜湄水资源合作还需继续通过六国共同协作,打造更多造福民生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让流域民众感受到澜湄水资源合作为当地民生改善带来的益处,增强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3.加强媒体间的协调合作

尝试开展澜湄国家主流媒体记者联合采风活动,围绕澜湄区域媒体及民众感兴趣的主题、 故事密切合作, 挖掘澜湄六国的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并进行广泛传播,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传播合力,发挥好澜湄国家主流媒体在扩大澜湄水资源合作影响力方面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拓展国际媒体宣传手段,通过联合建立Twitter、Tik Tok、YouTube账号等方式,及时推出公众可参与的新媒体产品,制作科普绘本、短视频等, 畅通与澜湄国家民众的沟通渠道,宣传流域内各国水政策、水文化及澜湄水资源合作的显著成效。

4.加快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积极开辟澜湄国家更多公众话语沟通渠道,如充分利用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客观公正的澜湄水资源合作报道或专家观点。 积极讲述澜湄水资源合作故事,加强澜湄国家水文化的传播,营造积极的话语沟通环境。

还可考虑逐步开发多语言文字版本的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语言壁垒,及时发布新信息,报道新进展,制作新闻专题,发布共享成熟实用的技术,扩大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国际影响力。

5.组织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组织澜湄六国公众可共同参与的涉水活动,通过交流互访、会议研讨等形式增进相互了解,塑造良好的水资源合作形象。 结合公共外交活动, 深入了解流域各地节约用水情况、水资源水环境状况,了解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下区域民众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对水资源合作的建议和诉求;强化澜湄六国涉水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和公众沟通渠道,为澜湄六国在涉水问题上的互动创造条件。

6.加强人才培养和专家智库建设

澜湄国家青年在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合影

提升澜湄国家能力建设、为澜湄合作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是澜湄六国的共识。 澜湄水资源合作亟须水利、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快打造澜湄区域专家智库,为澜湄国家共同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高全流域整体战略谋划和决策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

猜你喜欢

湄公河流域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水资源(部级优课)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走近湄公河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