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诗与粗茶

2022-05-31邹凤岭

人民与权力 2022年5期
关键词:茶品茶水水乡

☉邹凤岭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唐 顾况)赶着早晨的清风,走进熟悉的村庄。焙茶晒谷,小桥流水人家。宁静致远,村景如诗如画。故人相逢,粗茶一杯,悠然自得,曲美韵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喜爱茶,咏茶诗,百般红紫斗芳菲。“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唐 陆羽)白居易有诗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可见茶与茶文化,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一部分。“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能见宋范仲淹固筑范公堤,留下千古英名。

夏日的粗茶,那是水乡里独有的茶品。盐渎的水乡,河流纵横,湿地宽广。近水之物,取之为茶,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唐 李白)是说那泉溪近水边,茗草罗生,时有玉泉真公常采茗而饮,寿高八十余,还童振枯,面如桃李。水乡的茶品,是因独有的气候、土壤、水质滋养,甚比李白诗中泉生茗草的茶饮。

“北都旧产无淇竹,见说园池芦苇多。”(宋 岳珂)水乡湿地浅水处,田陌的岸边,到处生长着可用于茶的植物。初夏时节,水乡人饮用芦苇叶茶水。“苇与芦为二物,水旁下湿所生者皆为苇,其细不及指大。池圃所植者皆为芦,其杆差大,亦难得。然则芦苇皆可通矣。”(明 李时珍)水乡低洼地,成片的水泽河滩和荡区,是芦苇共生的最佳地。芦苇全身是茶品,芦苇的叶、花、茎、根均可煮水入饮。《本草纲目》载用它“煮浓汁服,解诸肉毒”。《王揪药解》谓之它能“清肺解渴,利水通淋。”夏日里,我与家人劳作在田地间,当太阳升高时,大口饮用奶奶送来的芦苇嫩叶清茶水,小憩田头树荫下,清凉回荡在笑声里。

喝过了芦苇嫩叶茶,荷叶茶水当其时。“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清清的水岸,蒲草与绿荷交相辉映。青荷田田,绿油油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等古药(食)典籍上说,莲心及荷叶有着清心火,平肝火,泻肺火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等功效。夏日水乡荷叶茶,是当之无愧的养心佳品。盛夏里,农事相对清闲,品茶成了村头一景。晌午时刻,热日当空,村上的人们聚到村前的大槐树下纳凉拉家常。一张小方桌,一壶荷叶凉茶水,置于树阴下。呷一口粗茶细品味,轻轻摇动芭蕉扇,茶香溢满了小村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去官归隐,种菊写菊,留下了千载传吟菊花诗。我最早认识的菊,是入不了诗的野菊花,它远离篱笆,却为田园增色。当年,清郑板桥辞官归隐盐城,绘画饮茶写人生:“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糁子饭,那是水乡收获的麦子碾成的。菊花茶,采摘于水乡的田陌。在这茶诗里,让人看到了大画家、诗人的平实、窘困和博大胸怀的人生。

如今的茶饮,品种繁多。品过了龙井,再饮碧螺春,甘茶尽,想起水乡夏日的粗茶。“醉翁酡,醒来徐步杖藜拖。家童伴我池塘坐,鸥鹭清波”(元 刘时中)古村落,粗茶水里裹着正、清、和与雅,民风纯正又古朴。全村人共饮一壶清茶汤,所有的恩怨都化解到了甘美洁净的茶水中,把盏相敬和气正,邻里间更包容。品读古人的茶诗,再饮夏日的粗茶,茶诗文韵夹着水乡泥土味,咏诗品茶,醉在无尽乡愁里。

猜你喜欢

茶品茶水水乡
由茶席独品《黄甲图》说说茶席设计的几点心得
梦里水乡画里藏
主题茶艺编创要点及实例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月饼也有“茶搭档”
新水乡歌
茶水间
茶水间
茶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