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公有资产的“三台实践”
2022-05-31许然
│文本刊全媒体记者 许然
“目前这个场地小了点,我们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看看附近还有没有闲置的场地。”日前,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的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朱云秀说。
在这个占地2000 平方米的厂房里,车间工人正马不停蹄地把肉类加工、包装,然后集中送往冻库。据介绍,该厂房自2021年投产以来,已吸纳了附近的200 多人就业,人均工资达到每月3000 多元。
该厂房以前是三台县原凯河镇办公楼,随着该办公楼的盘活,西平镇副镇长马银多也松了一口气。马银多表示,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后,西平镇共腾退出了48 宗公有资产。而在整个三台县,这个数量达到了772宗。
从闲置到盘活,这一变化源于三台县围绕“两项改革”所做的“后半篇”文章。截至目前,该县闲置公有资产的盘活率达到100%,这一盘活闲置公有资产的做法,也于去年入选为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盘活公有资产要先“摸清家底”
就在一年多前,原凯河镇办公楼还是另一番景象。彼时,这栋大楼已经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了让这处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还专门请人在这值守。不仅没有营收,一年还要支出好几千元。”马银多表示,由于凯河镇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并入了西平镇,原凯河镇政府大楼就闲置了下来。当时外界也有各种声音,有群众直指太浪费了。
事实上,如何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一直是“两项改革”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绵阳市被四川省委委以“全省唯一综合试点”的重任后,各区县对自身的闲置资产盘活率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按照省上对盘活率要达到95%以上的要求,我们县在乡村振兴中先行先试,力争将盘活率达到100%。这对大家来说,难度不小。”三台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王小君介绍,在“两项改革”前,三台县有63个乡镇、932个建制村,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小而密的情况较为突出。撤并后,有33个乡镇、462个村(社区),有大量的镇村办公用房被腾退出来。
为盘活这些办公用房,王小君表示,三台县成立了县“公有资产盘活办”,统筹全县资产盘活、遗留问题化解和推进工作,并探索出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即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拥有乡镇闲置资产所有权,乡镇继续保留使用权和经营权。
不过,压力首先来源于确权。因为实行“三权分离”的前提是拥有产权证。由于历史原因,有不少镇村公有资产的权属不清、权证缺失。三台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权问题一直困扰着闲置资产的有效处置利用。
“为厘清资产权属关系,我们首先得挨个乡镇去摸清公有资产家底。在调查落实土地权属后,再分类办理土地供地手续。”上述相关负责人提及,公有资产的权属不清是基层较普遍的历史遗留问题。
从实地走访调查、查证资料,到明确各宗闲置资产所在位置、房屋土地面积、产权办理情况,再到登记造册,在摸排核实这一阶段,由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和镇乡组成的工作专班用了近3个月时间。经核实,全县镇村闲置公有资产772宗。其中,乡镇闲置的国有资产为142宗,由于历史原因,权证齐全的有35宗;村级闲置的集体资产630宗,权证齐全的有54宗。
明确权属的两难探索
按要求,对于上述权证不齐的乡镇村公有资产,三台县自然资源局要分批为其确权登记颁证。第一批要办理的就是107宗权证不齐的乡镇闲置国有资产。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闲置资产大多是乡镇的办公用房及附属房屋,还有些学校、派出所、计生办和文化站。“有的征地、建设等资料齐全,但是未办理供地和不动产登记;有的缺少用地审批资料;有的是未经过建设审批。”
不同的资产情况千差万别,又是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到底要怎么处理,大家感到很棘手。对此,三台县整合多个部门力量,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经过多次调研指导、上会研究后,该县决定通过改革来解决。
本着“尊重历史、分类处置”的原则,该县自然资源局和相关部门探索出四条路径解决产权登记难题,包括资料齐全“优先办理”,资料缺项“容缺办理”,权属不明“补缺办理”,批而未供“重审办理”。但具体方案怎么做?起初该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也是一头雾水。
“要把这些路径转换成实施方案,时间节点的把控相当重要。”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时间节点包括,《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的1982年5月,《土地管理法》实施的1987年1 月,以及中央和地方指导文件的发布时间。为此,县政府领导组织相关部门研究修改了7次方案,最后形成了指导文件。“我们的方案相当于操作手册,对土地的确权或报征,要比照方案中的时间节点和对应的处置办法。”
比如,位于潼川镇的原禾加中心小学办公楼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还未出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土地管理法》,原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因年代久远,查找不到相关规划许可手续,至今尚未确定土地权属。
对此,县自然资源局相关业务人员、潼川镇政府及潼川自然资源所组建起土地权属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找来相关知情人逐一了解情况后,确认了该小学的管理责任归村集体负责,但土地和房屋所有权归县教育局。权属调查小组成员表示,在明确该确权土地范围内没有集体土地后,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该建设用地可以被确认为国有土地。
“事实上,确权主要是明确这块地是否为国有土地,是否存在土地权属纠纷、经济纠纷以及信访反映,所以调查、公示这些环节,都要经得起考验。”该局权籍股负责人说,在调查结束后,都会发布相关的确权公告进行公示。在30天内,如果相关单位和个人对这宗土地有异议,可以进行反映。
该局城乡规划管理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宗土地在权属确定后,按照资料缺项“容缺办理”的路径,当地镇政府可以根据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报告、房屋面积测绘报告向本局申请出具规划符合性审查意见,代替规划审批手续,推动办理该资产的不动产权手续。
相关专家表示,“容缺办理”有一定争议,要不要容这个缺,其实是两难的问题。容缺可能会有风险,相关部门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不容缺,就推动不了闲置资源的盘活。如今,一些地方在探索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过程中也在借鉴三台县创新确权登记的做法。
“二次盘活”考验各方干部
在摸清家底、明确权属后,如何优化配置这些公有资产?
王小君介绍,三台县探索“二次盘活”的方式。第一次盘活是“变资产为资本”,即当地镇政府在办理了不动产权后,把这些闲置资产过户给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拥有所有权,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对此,三台县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公司——梓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村振兴公司”)。“我们把接收到的国有资产分为可直接招租的资产、可开发利用的资产以及可公开拍卖的资产,进行分类处理。相关机构也对这些资产进行了评估,预计能为公司增加1.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乡村振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第二次盘活是“变资产为资源”,乡镇拥有使用权和经营权,通过招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出租出售收益由乡村振兴公司和镇乡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上述负责人举例,去年平台公司和乡镇一起通过招商引资,整合、盘活了闲置资产,将建新小学、龙桥初中等4个闲置学校租赁给翰彬霖公司生产鞋服,年产值达4 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200余人。
该县纪委监委派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和全回忆,为确保公有资产的顺利交接和企业项目的迅速上马,该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了全程跟踪督导,从政策帮扶、资金使用和施工保障等多个方面给予了监督护航。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除了乡镇闲置国有资产,村集体的闲置资产则确权给了村集体。
在立新镇原新景村办公处,记者看到,周围农田间的村民,正把捆好的小白菜一筐筐地运到村办公处。
据高棚村党委副书记刘昌金介绍,自“两项改革”后,原新景村被并入高棚村,该村的原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就闲置了下来。由于原新景村的蔬菜产业规模较大,该村的这些场地就被改建成了蔬菜产业集散地,出租给外地蔬菜贩运商。
“每年到了销售旺季,上万吨蔬菜从我们这运往外地。为了保鲜,我们村合作社还利用这个闲置场地,新建了储藏量200吨的冻库。有了这个冻库,我们的蔬菜就能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刘昌金说,合村后的闲置资产不仅得到盘活,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像高棚村这类集体经济发达的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的方式较多。但是一些地理位置偏远,又缺乏特色产业的村,盘活闲置资产的难度就较大。为防止闲置,这类资产一般会被改建为公共服务阵地,满足村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马银多介绍,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西平镇改造了包括应急保障服务站等11个基层治理阵地,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其中,原竹林村闲置阵地改建为应急保障服务站,辐射5个行政村1.8万人。
针对这些闲置公有资产,王小君表示,该县纪委监委、县目督办等相关部门会适时开展督查督办,督促各级持续探索、优化盘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