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的和谐》为例浅析马蒂斯的绘画风格
2022-05-31尚子惠
摘要: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其也可以被称为西方美术史上的革新人物。他倡导的艺术理念使绘画从传统色彩和形式方面解放出来,突破了之前绘画的禁锢,带来革命性创新。《红色的和谐》揭示了马蒂斯绘画的革命性变化,他放弃了传统的视角,并建立了具有色彩和蔓藤花纹关系的新空间,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宁静的氛围。这样的革命性变化给现代绘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马蒂斯;红色的和谐;色彩
一、野兽主义
(一)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美术流派。在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动荡不安,引起人类的恐慌,整个世界弥漫着各种悲观情绪,人们的内心受到巨大冲击,造成人类价值观念的改变。艺术思想变得活跃,文化开始呈现多样性发展,基于后印象派的野兽主义在这一时期兴起。它是社会环境与绘画理念的一个结合。“野兽派”是20世纪画派的先驱。画家们反对描绘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强调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不采用常规的透视去描绘事物,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强烈的画面效果,突破了西方古典绘画的样式。“野兽派”画家在色彩上进行大胆运用,一改过去的灰褐色调,表现他们对事物的情绪反应和个人的强烈看法,善于运用大胆的色彩、轻松的笔触,这无疑是对学院派的背离,与传统绘画作斗争,其强烈的色彩冲击力给人以不同寻常的感受,对以后的流派有着深远影响。
(二)野兽主义的来源
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年轻画家在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中,展出了色彩亮丽的绘画作品,其形象不同于之前的拘谨,风格变得大胆,震惊了所有人。这些作品的色彩明亮而鲜活,点亮了整个展览空间。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将这些作品总体评价为“野兽之笼”的作品,贬斥他们为“野兽派”,这个名称很快得到广泛认同。虽然最初具有讽刺意味,但不得不承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名称也体现了这个流派画家们大胆追求创新的特点。“野兽派”画家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从色彩入手进行绘画变革,推动了西方绘画由写实主义向写意主义的转变,虽然“野兽派”只存在了短短几年,但是对现代美术产生了持久影响。
二、简析马蒂斯
(一)对马蒂斯的认识
马蒂斯不仅是“野兽派”的创始人,而且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他虽也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却始终追求艺术上的平衡、纯粹和清澈,甚至他绘画中极端简练的手法已经达到一种抽象、一种“野”的境地。他一生都在学习色彩,用色大胆而奇特,追求一种最原始的单纯。马蒂斯认为色彩的选择是特别重要的,是用来表达画家自身情感的。他在向东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追求一种宁静感,让画面达到一种极其简练的状态,并富有装饰性。“野兽派”时期只是马蒂斯绘画生涯的短暂时期,在这之后,马蒂斯逐渐形成色彩大胆、线条直率、主题轻松的风格。他的作品形状夸张、构图分散,但有秩序感,大多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创建装饰风格,使画面具有单纯趣味,由此他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二)马蒂斯的生平
早年的马蒂斯对绘画并不感兴趣,也没有专门学习绘画方面的知识,他按照父母的要求,到法国巴黎学习律师专业。毕业后,他成为律师事务所的一名职员。由于一次偶然生病,马蒂斯创作的灵感一点一点出现,这种偶然的机遇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造就了他在画坛上的伟大影响。20岁的时候,马蒂斯在家养病,为了打发病中时光,他的母亲给他买了一些画具,希望他能通过画画战胜病魔。不料,马蒂斯竟从中发现了从没有过的快乐和自由,从此走上了他热爱的艺术道路。病愈后,马蒂斯决定去巴黎学习绘画,但他绘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后来他遇到了在他绘画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奥古斯塔夫·莫罗,他的绘画才有了转变。这位老师对马蒂斯的影响使他坚持用大胆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简明的色块来表达他所绘画的一切。
1896年,马蒂斯想要对绘画艺术进行革新,于是开始关注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尽可能吸取其中的精华。在融合了一些画家的表现手法后,他又进一步了解到色彩的奥秘,开始研究新的技法,绘画色彩逐渐变得明亮。两年后,他的绘画风格已经与之前大不相同,画面变得简练而又鲜亮,这让他的老师莫罗很是惊讶。在这期间,他的代表作品有《奢华、宁静和愉悦》。20世纪初,他的作品呈现的颜色更为夸张,笔触更为粗犷,明显具有“野兽派”的特征。他否定了传统绘画观念,转变审美习惯,对绘画形式和技法进行了根本变革。但是,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的作品遭到排斥和抨击,马蒂斯的生活日益贫困,但这些都没能影响他对新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1905年的柯里欧尔旅行中,实现了色彩的解放,面对强光照射下的大自然,他注意到了明亮色彩的和谐,并以符合自己愿望的独特风格设计了自己的作品。马蒂斯成为当时最活跃的画家,作品进入多产时期。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对色彩的理解,继续发掘对色彩的丰富感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方法。当时的代表作品有《开着的窗户》《戴帽子的女人》。1907年,“野兽派”经历了一场危机,这个流派的其他成員纷纷转而探索其他的绘画方向,野兽主义仅盛行了三年。但是,只有马蒂斯在野兽主义的道路上持续发展,他一生延续野兽主义风格,成为对后世绘画形象有深远影响的人。1914年起,马蒂斯每年都会去南方过冬,在画室内以女人和静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他的绘画风格逐渐由之前强烈的画面感转变为具有宁静感的和谐风格,虽色彩亮丽、笔触直率,却又不失诗意,令人赏心悦目。1918年,马蒂斯和毕加索共同参加了一个展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展览表示了两者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他们亦敌亦友,都是同一时期的画坛巨人。他们的画作风格虽然都很大胆,但马蒂斯并没有像毕加索那样将它们用作武器,他想要创作的艺术是一种平衡、纯净与和平的艺术,可以为心灵带来和平与安慰。20世纪20年代后,马蒂斯开始在雕塑、版画、插图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展示出一定的才华和天赋,创作领域开始扩大。马蒂斯晚年患病,在追求简洁、朴素的过程中,他发现剪纸可以反映他的艺术主张,可以体现通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于是他把剪纸和素描结合,将其艺术推向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EB54EFFE-8185-4D02-BF83-264909D18654
三、《红色的和谐》
(一)《红色的和谐》创作背景
1907年到1925年,马蒂斯在慕尼黑旅行期间,参观了一个关于伊斯兰宗教的展览。在参观期间,他为自己的创作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装饰。参观结束后,马蒂斯便回到巴黎,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创作。《红色的和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幅作品中,马蒂斯使用亮红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整个画面几乎变成平面。但是在最初的创作中,画面的红色部分原本是绿色的,经过他的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为红色基调。整幅画面体现了马蒂斯追求的纯粹、单纯、宁静的风格。马蒂斯的这幅作品丢弃了传统的透视关系,借鉴了东方艺术的表现手法,对艺术的简化发展具有开拓性与启示性。
(二)《红色的和谐》主题和内容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野兽派”风格的总结性作品。他受日本版画影响,将眼前的景象改为装饰性图案。画面主要由在餐桌前忙碌的女子、餐桌上摆放的各种水果以及盛着甜酒饮品的器皿、桌子两旁的两把椅子、墙面上的一扇窗构成。粗细不同的藤蔓花纹,随着笔触轻松舒展,装饰感强烈,反映了马蒂斯对东方风味的波斯挂毯的喜爱。尽管整个画面几乎被热烈的红色覆盖,但冷静的蓝色和它形成鲜明对比。女子的裙子和窗外的树叶、藤蔓花纹和天空、金色的头发和椅子上的垫子都属于同一种风格,即使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的强烈对比,画面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给人带来欢快、愉悦、宁静的感受。马蒂斯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用大胆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画面回归到最原始的样子。除了对左下角的椅子、画框以及藤蔓花纹的生长方向和桌子与墙壁的边缘线进行了透视点缀,画面中几乎看不到透视的痕迹。
(三)《红色的和谐》中绘画语言的运用
1.色彩
红色是最纯粹的三原色之一,这正符合了马蒂斯在绘画中一直追求的单纯感。在《红色的和谐》这一作品中,马蒂斯彻底摒弃了明暗与透视。他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充分运用平涂色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大面积的红色不仅具有典型的东方民间艺术的色彩,而且在这夸张、鲜亮的颜色背后,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平静。他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结合,带给人一种明亮、单纯的感觉,展现出类似儿童画的天真和淳朴,不刻意进行装饰,体现了最原始的画面,又运用红、绿、蓝、黄等鲜艳颜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却又不失和谐。
2.透视
在过去的传统绘画中,画家们一直遵循着透视法原则,直到印象派出现,这种原则才逐渐被打破。马蒂斯受塞尚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画法,而是运用不寻常的透视方法来进行表现。其作品画面逐渐简化,不再运用传统的焦点透视,而是通过吸收东方画法,形成类似于三散点透视的画法。在《红色的和谐》这幅画中,几乎没有透视场景,他运用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形成宁静、安详的气氛,打破了红色统一画面的格局。笔触流畅奔放,营造了活泼明朗、积极向上的画面氛围。
3.线条
马蒂斯特别重视线条的变化,其画作中的线条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且窗外的屋顶和椅子上的线条、桌子旁女子的头发和桌面上的花纹线条、墙上的花纹和窗外的树枝线条都采用了同一种形式。线条与色彩在画面中相辅相成,表达出和谐又宁静的画面感。马蒂斯对这幅画进行了创新,运用线条和色块拉开前后关系,不再运用传统透视法,更重视通过色彩和线条突出空间关系。
四、结语
马蒂斯突破之前传统、陈旧的观念,引导画面形式产生革命性变化,以至于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这启示着我们不要一直坚守曾经认定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会发生转变,也不要由于自己认识的不变,导致自己的画风一成不变。虽然不可以轻易放弃,但是如果到了可以作出改变的时机,一定要当机立断,打破传统,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内心的想法,创作出有自身风格的作品。
马蒂斯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动地复制自然。这体现了现代西方艺术重生的表现,与中国绘画的发展极其相似。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注重自我精神的表达,推崇个人感受,中国绘画走上了自觉发展的道路。中国精神通过日本传播到西方,19世纪末期,西方艺术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也逐渐开始表达自我感受,将自身情绪融入作品。在马蒂斯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传统现实主义,而是东方灵感的自由。通过对马蒂斯作品的解读,我们更应該积极用绘画来表达自我情感,不将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传统绘画之中,突破自我,推陈出新,将绘画发展到更高的高度。
作者简介
尚子惠,1998年3月生,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儒学与传统美术。
参考文献
[1]丁宁.西方美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吴晓勋.听绘画看音乐:名画名曲鉴赏不可不知的故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唐小林.孤独的“呐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
[4]王小胜.西方绘画漫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5](澳)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M].欧阳昱,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EB54EFFE-8185-4D02-BF83-264909D1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