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石阙艺术风格的体现

2022-05-31李倩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
关键词:巴蜀艺术风格

摘要: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被称为汉代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艺术类型,始建是源于防卫需求。汉代石阙是汉代建筑的缩影,其中的铭文雕刻为研究东汉文字和书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汉代石阙的研究能够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代石阙的内涵,折射出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和谐进取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将阐述汉代石阙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

关键词:汉代石阙;艺术风格;巴蜀

阙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最早出现在石器时代,是人们为了预防野兽侵袭而建造的。阙是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建筑形象,通常是指在宫殿、陵墓、祠庙等大门两侧的装饰物,能够彰显主人的地位。阙的建筑材质有木质、土质和石质。汉代是我国画像艺术发展的盛世,汉代石阙作为标志性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巴蜀石阙的造型以高挑、秀丽为主,大部分石阙属于单体垒砌结构,体量较小,呈纵向结构关系,并且巴蜀石阙形式多样化,装饰题材侧重神仙故事、社会生活、道德说教等,体现出汉代巴蜀地域崇尚道德正义、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社会风气[1]。

一、汉代石阙画像的综述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纸质艺术资源不断消失,历史建筑物也越来越少,能够见证汉代实物艺术的资料信息不多,石阙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证物。汉代石阙画像作为我国历史发展遗留的文化瑰宝,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主要应用在汉代墓葬构建与装饰等方面。汉代石阙画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了汉代的文化。石阙中的图像能够展现汉代的民俗风情,体现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是汉代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自信。石阙画像见证了汉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为后人了解汉代区域经济、文化、历史等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史料。

汉代是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汉代石阙画像和雕刻内容能够描绘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为相关文献与文字记录提供实物补充。其中汉代石阙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刻上,反映了汉代工匠的技艺,展现了汉代人们大气、质朴的审美观念。汉代石阙画像为研究汉代建筑风格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且汉阙的雕刻技法比较丰富,不同区域雕刻方式不同。仔细分析汉代石阙画,可以看出,石阙中的雕刻图案类型比较丰富,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山水、人物、动物等,场景的描绘更是多种多样、惟妙惟肖,反映了工匠的审美艺术和创造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汉代石阙在建筑物中的体现

建筑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仅是居住,还有文化需求。雕刻、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建筑空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雕刻、雕塑与建筑融合,能够相互衬托,突出建筑空间的主题。汉代石阙中的雕刻技法比较丰富,常见的有深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并且雕刻的主题和内容相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日常场景等。历史故事使得阙更加生动,如荆轲刺秦王、张骞归汉、董永侍父等故事,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都雕刻得极其精细、准确。虽然经历了多年岁月的洗礼,石阙上的图像依然不失魅力[2]。巴蜀石阙从整体结构来看,具有仿木结构的特点,并且其建筑结构对建筑技术的许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巴蜀汉代石阙虽然是墓室阙,但却能充分体现汉代一般建筑的艺术特点。

在现代社会,建筑物与雕刻、雕塑相互融合的情况比较常见,雕刻、雕塑作品依附于具体的建筑空间时,能够为建筑空间增添一抹亮色。雕刻、雕塑自身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与材质类型等特点,能够在建筑空间中吸引观者注意,起到标志作用,从而赋予建筑物生命力。汉代石阙雕刻、雕塑的类型,为现代建筑的融合起到了引导作用。例如,济源红色培训基地中有许多不同的主题馆,其中,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是典型代表。愚公移山雕刻(图1)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愚公移山的艰难情状,并且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由此可以看出,愚公移山与汉代石阙历史故事中的荆轲刺秦王、张骞归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愚公移山的雕刻、雕塑放在建筑物中,两者能够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艺术的统一性。

广州著名的文化景点陈家祠,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其中有许多雕刻、雕塑图画的应用,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多彩,具有較高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在汉代石阙雕刻、雕塑中,画面内容不仅有历史故事题材,还有神话故事题材,能够体现汉代人对神明的崇敬与祈祷之意。常见的图案有狮子、麒麟、凤凰、仙鹤等,这些都是寓意辟邪纳福的祥瑞动物,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的梁枋、台基、石桥等装饰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陈家祠中,这些代表祥瑞的雕刻花纹比较多(图2),甚至连石墩上也有这类装饰。将汉代石阙雕刻、雕塑技艺与方式应用到现代建筑中,能够使建筑、雕塑与人之间产生互动性,反映艺术生活,为建筑空间增添艺术氛围,进而使建筑与石阙艺术成为和谐互融的整体[3]。

三、汉代石阙书法在时代书法中的体现

汉代石阙上的图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供人们欣赏与摹刻。随着汉代石阙的影响不断扩大,相关学者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在我国汉代石阙留存比较完整的区域,均建设有相关的主题公园、博物馆等。这些文化机构的建设,不仅具有宣传汉代石阙的作用,还能为现代书法、绘画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汉代石阙中遗留的一些文字,例如铭文,是表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是研究汉代文字艺术的基础。巴蜀地区汉阙中的字体,可分为两类风格。其中一种是樊敏阙类(图3),这类字体气派宏大、浑厚雍容,书法家康有为的书法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另一种是李业阙类(图4),这类字体方正劲挺、斩截爽利,赵之谦老先生的书法字体爽利挺秀、骨力遒劲,不同的字迹风格是汉代文字书法的不同体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通过对汉代石阙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氛围比较开放,社会鼓励对不同的字体进行创新,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不同。

四川省冯焕阙是汉代石阙中铭文保留相对完整的,其属于东汉石阙建筑,是渠县石阙的典型代表(图5)。目前,只有东阙保留完整,西阙已经遭到破坏而无法查看。东阙的造型相对完整,文字风格稳重且朴实,汉代建筑的建造手法能够展现汉代繁荣昌盛的社会风貌。该阙从建成到现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雨,依然保留完整,其不仅是研究汉代书法的重要素材,也是探究汉阙发展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该阙中的书法字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字迹逶迤狭长,呈现笔走龙蛇之势。这种字迹的书写方式,在汉代简牍中比较常见,字体线条相对舒展灵动,体现了汉代人书写的灵活性。在东阙中,“郎”字尾部拉长,能够给人垂笔延宕的感觉,又能弥补整体布局的缺点,其他汉字的横画拉得比较长,竖画的地方比较短,字迹整体较扁,其中“故”“史”“道”等字,写得尤为飘逸生动。在读冯焕阙时有一种读简牍的感觉,冯焕阙整饬中带着率真,体现了浪漫抒情的情感,是蜀派汉隶的代表作[4]。

沈府君阙也是东汉的石阙,是现代唯一保留完整的双阙型石阙,两个石阙之间的距离为21 m,整体高度为4.8 m,东石阙的铭文是阴刻隶书的形式,两石阙表面都刻有浮雕图案,属于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图6)。其中,铭文字迹占据了整个石阙高度的三分之二,字形相对较大,并且横向字迹较为夸张,与整体的神道建筑风格搭配和谐。铭文字体中撇和捺都比较长,整体气势恢宏,在汉隶碑刻中比较少见。该石阙中的隶书与传统隶书相比,比较独特,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与现代的楷、行二体比较类似。由此可以看出,字体的演变是由隶转向行转向楷的过程,并且能够在汉代石阙中找到楷书的身影,是研究字体演变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汉代石阙对现代书法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楷书为代表。从我国现代书法家孙伯翔的楷书作品,可以看出部分汉阙亦属楷书范围,碑帖结合,为书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他写的一些作品,乍一看,字体与原碑很像,但是和原碑相比较,又有相当的距离,再进行细品时,却发现更像原碑。他对原碑的形态、神韵已经烂熟于心,这些碑刻的风格特征已经刻印在他的脑中,并自觉能动地在他的笔下表现出来。

四、结语

汉代石阙作为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实物,见证并展现了时代的发展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容,同时,对汉阙雕刻雕塑图案进行研究,能够为现代建筑形式与风格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筑艺术注入新的元素,推动其长远发展。此外,汉阙雕刻、雕塑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代书法相结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漢代石阙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和谐进取的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

“汉代石阙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的研究”(项目编号:YC2021_X31)。

作者简介

李倩,1997年8月生,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装饰工艺。

参考文献

[1]贾雪枫.石刻遗韵:合江宋墓石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87.

[2]张凯维.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石阙及铭刻书法[J].中国书法,2016(24):68-71.

[3]李媛.四川盆地汉阙建筑布局与形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4]李婷.传统建筑阙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巴蜀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秦末天下大乱,为何巴蜀尚算岁月静好?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