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蔡郭庄楚墓发掘及陪葬品简述

2022-05-31崔欣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
关键词:墓葬楚国沙子

摘要:上蔡郭庄楚墓是在2005年被发掘出来的,此墓是一座积沙积石的大墓,属于战国早期墓葬,结构上比较奇特,有着非常严密的防盗设施,且内部有非常豪华的装饰,为墓室主人殉葬的人非常多,陪葬物品丰富,对我国历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蔡郭庄;楚墓;鼎

郭庄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东面,是一片平缓的高岗地,村民们世代在这片岗地上以耕地为生。2005年春节前夕,当大路李乡的村民们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断传来。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的耕地里,接二连三地出现一个个深深的洞穴,究竟是什么人在偷偷挖洞?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觉得事有蹊跷的村民,果断报了警。一直以来,村里都有老人说,这片岗地叫作王金鼎。传言这片高岗的地下埋葬着一位古代的王,王的墓中藏着金鼎。这个传说已经流传很长时间了。由于上蔡县是古代蔡国都城的所在地,至今仍保存有高大的城墙,所以人们推测这里极有可能真的埋着古蔡国的王族墓葬。

一、上蔡郭庄楚墓由来

蔡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商朝被周武王消灭后,周武王将其五弟叔度分封到此,其弟在此建立起蔡国,主要任务是监管当时的商朝遗民。蔡国是一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蔡国故城被蔡国当作国都的时间长达500年。后蔡国被楚国所灭,楚国在此进行分封,由重臣把守,实现了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融合,造就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郭庄楚墓的具体位置在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距离东边的蔡国故城只有3公里,有两座南北并列的墓葬,墓向朝东,形状为甲字形。主墓位于南部,是大型的积石积沙墓。此墓形制非常特殊,墓壁近乎垂直,只在四角各有一条呈阶梯状的通道。墓室积沙超过10米,上部有7米的夯土,这一形制是国内罕见的。

棺顶及四周的积沙中摆放有千块以上的石块,大石块重150公斤左右,小石块也有数十公斤,石质纷杂,种类繁多。墓道呈喇叭形,宽8~10米,长30余米,内填夯土。墓道底距椁顶深达5米,椁室以上和周围积石积沙,采取了严密的防盗措施。

由于该墓防盗设施完备,虽然自古至今经历了12次以上的盗掘,在椁室剩余不足一半的面积内,仍保留了一批珍贵文物,有圆形盖印鼎5件,四龙耳鉴2件,方壶2件、甬钟3件等青铜器和一定数量的包金铜片、玉贝、海贝、骨质仿贝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洛阳铲在考古中的用途

洛阳铲是考古专家在考古时使用的一种钻探工具,洛阳铲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深,拔出来以后,铲子的头部会带出地下十几米处的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土岗附近的区域利用洛阳铲进行了仔细的钻探。根据钻探上来的土质,推测土岗下面应该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经过文物部门的数次勘测和调查,确定了这是东周时期一处规模宏大的楚国墓地。200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一年多。2007年,该墓葬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郭庄大墓简介

郭庄大墓共两座,南北并列,墓葬形制均呈“甲”字形,为战国早期的一处楚国墓葬。经考古发掘,证实1号主墓位于南部,是一座大型的积石积沙墓,地面残存的封土有2米厚,东西长1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这个墓葬埋得非常深,有地下6层楼那么深。墓葬的4个墙壁几近垂直,在四角各有一条阶梯状的通道,并且采取了积沙积石和假棺埋葬双重防盗手段。

积沙积石,顾名思义就是既有沙,又有石的意思。在墓室填土层中,古人用心良苦,设计了近11米的流沙层,主棺上面10米,下面1米,而且沙子十分纯净,是精心筛选过的。尤为神奇的是,两千多年来,沙子里面竟然寸草未生,所以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沙子一定经过特殊的处理。怎樣处理能够使这些沙子在长达2 000年的时间里,依旧保持纯净、干燥引人深思。民间传说为了保持沙子的干燥,增强它的流动性,会将沙子进行翻炒,这些应该就是被炒过的沙子。光有沙子似乎还是不能让墓主人安心,因此建造这座墓葬的人,又在沙里夹杂了4层石头,共1 000多块大石头。这些大石头最轻的6斤多,最重的可达到330斤,每块石头的边角都锋利如刀,而且石块摆放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大致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试想一下,当盗墓者挖到积沙层,沙子就会流进盗洞,带动石块引起塌方,从而打击盗墓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砸断筋骨。

有石有沙,墓主人仍然不放心,在主棺上方还设置了两个假棺,同时里面还放有一些小的陪葬品,给盗墓者造成已经到达墓底的假象,这就是障眼法,真实再现了古人积沙积石和假棺埋葬的双重防盗手段。

四、郭庄楚墓陪葬品的发掘

经过清理,郭庄楚墓共出土1 000余件青铜器、200多件玉器及少量陶器。古人“事死如生”,希望死后也能保持生前的生活水平,所以,郭庄楚墓1号墓随葬有青铜礼器、乐器、酒器、兵器、车马器、洗浴器等,贵族奢华的生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这些随葬器物上展露无遗,也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工艺水平之高。

乐器区还出土了13件汉白玉质的大型编磬,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当时,奏乐之风盛行,古人在举行重大的仪式之前,或者即将打仗之前,都会用这些乐器来奏乐,以祈求神灵庇佑。王公贵族一般会选择这些乐器作为自己的随葬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在炊器区和食器区,也就是厨房的部分,还出土了很多种规格的鼎,这些鼎可使墓主人在去世后能够继续享受“金石之乐,钟鸣鼎食”,既然“食有肉”,那么也应该“出有车”。郭庄楚墓1号墓里就出土了大量形态各异的车马器,这些都是古代马车上的零部件。

郭庄楚墓还出土了两件四耳圆鉴,装饰豪华。鉴在古代是一种水器,主要用来放洗澡水,像洗澡盆一样。四耳一般是品级比较高的人才能使用,是非常罕见的,凸显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郭庄楚墓1号墓中,发现了4个升鼎和1个鼎腿,但从5个鼎摆放的位置来看,中间存在空缺,之后更多的研究发现证明,这是一个七鼎墓,有两件已被盗墓贼盗走。其中,最大的是一件圆形盖印鼎,口径达到0.8米,重量达到150公斤。在春秋战国时期,鼎最初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后来才被用于祭祀,完成了华丽的变身,由烧菜的大锅变成了权力等级的象征,成为古代最重要的礼器。鼎的数量、规格、鼎上面的一些文字记载,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息息相关。鼎在当时有着非常严格的使用制度,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不仅表现在鼎的数量上,而且在肉食的品种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了当时的等级制度之严格。由于这是一个七鼎墓,七鼎是诸侯级别的规格,再加上一些鼎内还出现了八月、供盟祀等铭文,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应该是楚国最高级的贵族。可以说,这件楚式盖鼎的发现,为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关键佐证。

墓主人应该拥有较高的兵权,很可能是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那楚国跟蔡国又是什么关系呢?战国诸侯争霸时期,也就是七雄争霸的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这7个国家互相发起战争,互相争夺。其中楚国是存续时间最长、实力也最强的国家。楚国原本是在湖北一带,也就是河南省的南部,由于当时蔡国所在的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物资非常富饶,又处于几个国家的交界处,战争非常频繁,所以社会十分动乱。到了春秋晚期,楚文王攻打蔡国成功,从此,蔡国被纳入了楚国的版图,成为楚国的附庸国。郭庄墓葬的发现,弥补了史书的缺憾,为研究古代蔡国和楚国的关系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两国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极为全面的考古资料。

五、鼎在我国文化历史中的意义

鼎,作为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一言九鼎”,形容人说话有分量、讲诚信;“大名鼎鼎”形容某人名气大;如果一个人力气很大,我们可以称赞他“力能扛鼎”。與之相关的成语不胜枚举,还有“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三足鼎立”,等等。2 000多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庄楚墓历经了12次以上盗掘,仍然留存下大量珍贵的文物,这是古人的智慧,更是考古之幸。愿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如这传世大鼎一样,继续传承。

六、郭庄楚墓发掘的重要意义

郭庄楚墓的发掘丰富了天中文化的内涵,通过众多媒体使用的词语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天中文化的重视,如“厚重的天中”“文化的天中”“灿烂的天中文化”。郭庄楚墓让天中文化更加丰富,对促进天中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之中这一名称源于驻马店。驻马店从古至今都有“天下之中”的称谓,相传此地为盘古开天辟地之所在,也是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学作者的故乡,比如《搜神记》作者干宝、《盐铁论》作者桓宽等。郭庄楚墓的发掘让驻马店的文化知名度得到了提升,让全国、全世界知道了驻马店这个地方,对当地的天之中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崔欣,1990年7月生,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博教育。

猜你喜欢

墓葬楚国沙子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自相矛盾》扩写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小燕子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老莱子娱亲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