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2022-05-31葛倩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5期
关键词:灯彩宫灯姑苏

葛倩

苏州灯彩,史称“苏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元宵佳节,正是苏州人赏灯的好时候。人们提着精巧秀丽的小苏灯,漫步苏州街头,别有一番韵味。

在高雅浓厚的文化气息中,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姑苏灯彩社于2010年成立了。社员们师从姑苏灯彩非遗传承人汪筱文爷爷,学习制作灯彩,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使姑苏灯彩这门老手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慢工出细活

在社员张知乐心中,苏州灯彩就是自己心头的“白月光”,美得那么不真实,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姑苏灯彩社,并未想过能做出一盏灯。

当她走进灯彩教室时,发现指导老师竟是姑苏灯彩非遗传承人汪筱文爷爷,心里一阵激动——“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汪爷爷!”

汪爷爷首先为大家介绍苏灯的特点:“平视看,舒服;仰视看,漂亮;俯视看,骨架清爽。” 听完汪爷爷的介绍,张知乐对制作苏灯更加好奇了。

接下来,汪爷爷教大家练基本功——弯铁丝。“弯铁丝需要耐心,不要急,慢工出细活。”汪爷爷和蔼地说。在汪爷爷的指导下,张知乐很快掌握了弯铁丝的技巧:左手捏铅丝,右手握老虎钳,找准位置,用力一扭,一个直角就弯出来了。

一起做盏灯

做灯彩,扎骨架最难。做一个宫灯,需要4只六边形架子、9只梯形架子、6只彩板和6只香草头。每只架子的边长都要测量准确,架子要扎得工整,否则搭出来的骨架歪歪扭扭。不过,社员凌梦琦倒是很享受调整骨架的过程:“一点一点地修改它,最终骨架看起来工工整整,特别有成就感。”

张知乐与小伙伴合做一盏宫灯。她们约好,做完这一盏,再做一盏,各自带回家,挂在家门口。

骨架搭好了,汪爷爷开始教大家糊灯:“糊灯也有讲究,要绷得挺,拉得紧。”

经过一番测量、剪裁、糊面,一盏精致的宫灯终于完工。张知乐还请汪爷爷在上面绘了漂亮的牡丹。最近,她们正着手做第二盏宫灯。这次,张知乐打算将它做成大红色,因为她喜欢中国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社员们已能熟练地制作灯彩。2019年,社员曹凯博、吴梓萌和其他几个小伙伴设计了一个灯彩,名叫“红旗飘飘”,在一项灯彩制作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灯彩底座长1.7米,上面是8个小六边形灯彩,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并绘有雅致的图案。

赛前,几个人在灯彩教室里加班加点。曹凯博擅长扎架子,扎得又快又工整。吴梓萌擅长画国画,在小六边形灯彩上画了竹子、忘忧草、油菜花。几个小伙伴分工协作,耗时两个月,终于完成了“红旗飘飘”灯彩制作,让它在展台上亮了起来。

“我愿一生钟爱它”

“世界上的灯,说到底只有两种——给人家看的和给自己看的。给人家看的挂在外面,亮了还要灭;给自己的放在心里,始终亮在那儿。” 张知乐坐在电视前,看着非遗纪录片《天工苏作》,品着汪爷爷的话,为他“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感动。

她回想着自己学做灯彩的过程,发现自己只关注灯彩美丽的外表,却从未主动了解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忽视了它明亮的内涵。对于灯彩,自己了解的还很少。相比于汪爷爷的那份执着和坚守,自己很是惭愧。

也是从那时起,张知乐的心灯被点亮:“自己能有机会接触灯彩制作,跟着非遗大师学习,就应该好好学,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吴梓萌跟随汪爷爷学了几年灯彩制作,对灯彩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觉得用灯彩装点生活,也是一种传承。闲下来,她会买些铁丝、绸布,做几盏小灯,悬挂在家里。

苏州灯彩,虽历经沧桑,却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愿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姑苏灯彩社的社员们像汪爷爷一样,坚守初心,点亮自己的心灯,对灯彩一生钟爱。

猜你喜欢

灯彩宫灯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长信宫灯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盏灯的绚烂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姑苏好时光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姑苏城外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