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2022-05-30赵华
赵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物理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科学有效的物理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学习思维。然而,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初中物理课堂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降。面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有效开展物理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通过物理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理解科学的内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物理的社会价值。
一、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下,长此以往,学生会非常依赖教师,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始终较低。因为物理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会开展一些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而是通过展示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由于没有亲自参与,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出改变,对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实验活动,通过亲自参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这样即使不用教师进行引导也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物理课堂中。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所呈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如果这样将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衡量学生时都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认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差。因此,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有自卑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信。
为了避免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先对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带入到实际应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三、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
物理学科与普通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物理学科的很多知识点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开展一些生活小实验,将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结合。
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由于许多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如果单凭教师以口述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点的内涵,最终学生不得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虽然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是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忘记,而且学生长时间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会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则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
四、巧妙设置问题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有兴趣以后则会不自觉地就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本身就较强,喜欢接触一些新鲜事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提问题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些因素会对电阻大小产生影响,或者是对于同样材料的导体,应该如何改变电阻才能让现实变得更加方便?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够由浅入深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五、培养严谨态度
物理知识点不仅在内容上是抽象的,而且在单位上也是抽象的。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注意,他们会出现错误。为了避免学生经常犯错,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教学前,教师应安排课前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简单地了解,尤其是预习一些定义、概念、单元等知识时。课后完成作业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通过反复地训练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严谨。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受到抑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角色,给自己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良好的師生关系是实施教学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真诚对待学生。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给予接纳以及需要的满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展现自己。
其次要展现个人魅力,用个性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是实现教学日标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用真诚、负责、宽容、幽默等优秀品质去感化学生;使师生间心与心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为教学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以教师为主导,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
新課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改变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观”,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将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首先,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初中物理知识由于它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学习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其次,当好向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知识由于涉及面广,科学性较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体系随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生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为学生当好导师。
七、作业具有探究性
教师在对物理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不能仅限于写和算上,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来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虽然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褪去了小学的稚嫩,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题目仍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出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与浮力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操作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来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八、作业设计有层次,培养发散思维
在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在完成课后作业时,需要重点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拔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多做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不断完善,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分层的作业设计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物理课堂上,我们应该向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反映物理世界的奥秘。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科学手段,充分发挥物理课堂的优势,促进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多样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注意结合物理的特点,使物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