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

2022-05-30季燕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季燕

【摘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更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应从物理教学情境着手,为学生构建带有物理元素的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思维,使学生在物理教学情境下获取更多知识内容.传统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忽略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围绕物理课程创设教学情境,可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情境

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视角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核心素养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设以物理课程为主的教学情境,一方面优化现有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情境中调整学习状态,达到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的稳步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教学情境中,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

1  营造问题情境,锻炼自主学习思维

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基础.

若学生能够对事物产生兴趣,并根据事物呈现的规律形成问题且完成问题解答,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正确引导,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此才能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需基于课程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参与问题探究,以此锻炼学生物理学习思维,使每位学生都能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 教师在开展“运动的描述”课程教学期间,可以带有故事情节的趣味性问题,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被故事情节所打动,形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度思考.如:“‘大战来临,一名飞行员在 2000 米高空中飞行,突然感觉身边有个物体,起初他认为是只昆虫,便将其抓住,直至拿到眼前才发现是一枚子弹.同学们,请你们根据故事情节和所学知识分析飞行员真的能抓住子弹吗? 子弹的飞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带有故事情节的物理问题更能促进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汽车运动或是飞机飞行的视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视频启发,掌握运动期间涉及的参照物运动速度以及相对运动和静止等相关知识点,以此达到对问题的深层次解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真正从学生兴趣着手吸引学生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创设教学情境以凸显学生课上主体地位为主,但教师也应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给予适当指点,做好引导工作,以此深化引领和指导的稳步对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促进互动交流,优化课堂氛围

创设以高中物理课程为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优化现有教学氛围,推动课堂和谐化发展,更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迸发出新的学习灵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此外,物理教学情境还能够为学生拓展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为促进物理教学改革,教师有必要基于课程教学原则,创设互动交流情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进而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例如 在“曲线的运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明确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理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曲线运动速度的具体方向,明确曲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此,教师可打造互动交流平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如:“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由落体、均变速直线、抛体运动之间的特点,阐明它们存在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运动在不同形式上的区别.

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后,教师可基于物体运动轨迹的对比原则,为学生提出带有延伸性的问题,如:“在运动轨迹方面,上述三种运动存在哪些区别? ”通过问题的逐步解析,学生很容易便可发现,弧形是曲线运动常呈现出的运动轨迹,也代表其并不属于直线运动.

此时,学生已经基于课程核心形成物理思维,教师则可逐步设置不同互动交流情境,如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判断曲线运動方向等,带动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一方面巩固学生物理知识基础,使每位学生都能遵循正确的思维规律,形成对物理问题的深度思考.另一方面利用不同教学情境,深化学生课上体验,使师生以及生生活动更为和谐有效,从而确保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来看,物理知识蕴含诸多定律和规律,知识点也带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进程的主要原因.学生成长环境不同,知识储备存在明显差异,而产生不自信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课程亦是如此,教师可结合生活元素,建立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简化学习难度,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强化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的认识.既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 “电荷及其电荷守恒定律”属于物理课程中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知识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电荷相互作用原理,并了解摩擦起电的具体原因,同时,形成对静电感应现象的深刻感知.为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梳子在梳过头后可以吸引小纸屑,丝绸和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及硬橡胶棒之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现象,你们知道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此时,教师便可引入课程讲解,明确学生因为二者摩擦起电所形成的电荷性质相反、从而引起相互吸引的情况.

为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教师还可结合“静电的防止与利用”一课,为学生列举一些静电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如部分工厂在生产制造时必须穿静电服,分析形成此要求的主要原因.

利用更契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开展课程讲解,迎合学生成长特点,真正让学生进入生活化的物理情境中,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可见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为构建符合课程主题的高质量教学情境,教师应定期创新情境形式,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打造实验情境,形成多元化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需借助实验来完成教学,实验也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以往,为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往往忽略实验过程,更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虽然此方式能够加快教学节奏,保障教学进度,但却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限制学生多样化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止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需让学生了解其中存在的规律.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实验情境,利用多元化实践活动,深化学生课上体验,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 教师在开展“摩擦力”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区分方式,并掌握两种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和计算方法.教师可基于摩擦力教学主题创设实验情境,带领学生体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具体方向,并感受滑动摩擦力呈现方式,通过体验形成对两种摩擦力特点的了解,逐步掌握二者区分方法.实际过程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木块等相关工具,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后,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物体之间接触所形成的作用力是引起摩擦力的主要原因.随后,教师可为学生提出一些延展性问题,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如:“如果将弹簧测力计与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相联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施加压力,将会出现何种情况? ”此问题的提出促进物理实验的进一步开展,学生为获得问题答案,将更专注于实验过程.

每位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实验过程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学生提出:在水平桌上的木块并不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影响.而部分学生则认为:只需轻轻拉动木块则可形成实验结论,若木块在移动后并未出现运动,则表示并无摩擦力.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达到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拓展,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参与到摩擦力大小以及探究摩擦力大小依据的实验过程中,以此保障实验完整性,在节约教学时间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准确判断,实现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5  营造科学情境,培养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下,教师教学目的不只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物理知识的持续探究欲望,秉持探究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面对物理课程,这不仅有助于现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推动学生未来在物理领域的发展.

如在“核裂变”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为学生打造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现大批科学家为核武器事业奉献的事迹,以此强化学生对核能的理解,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

在视频观看完成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分析核能的应用前景,以此明确物理学科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意识,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进而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6  结语

就高中物理教学情况而言,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在深化学生课上体验的情况下,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应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物理思维.

同时,结合生活化元素,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物理实验情境,深化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

此外,教师还需将合作学习模式贯彻于实际,利用互动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并打造科学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科学态度,使学生能够承担起物理学习职责,秉持正确求知态度面对物理课程,以此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在物理领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 2022(06): 58-60.

[2]由业甜,张金良,高正球.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 教 学 中 运 用 的 策 略 探 讨 [J].物 理 之 友, 2022 ,38(02): 23-26.

[3]周欣悦,王成会,赵梦祥.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实证研究 ——— 基于高中物理优课教学案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12): 25-32.

[4]戴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高考, 2021(33): 95-96.

[5]窦芳芸.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 76-77.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