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失效的家庭乌托邦
2022-05-30林小文
林小文
近日,是枝裕和新作《掮客》在韩国流媒体上线,不少中国影迷借机得以观看到这部期待已久的作品。作为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韩语电影,《掮客》吸引了包括宋康昊、裴斗娜、姜东元在内的一干韩国顶级明星的加入,还为宋康昊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被视为日韩两国合作的一次典范。
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却没有获得人们预期的口碑,目前豆瓣评分仅有6.7,可以说是是枝裕和在中国观众中反响最差的一部作品。
在中国,是枝裕和恐怕是在世的日本导演中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一位,他的《小偷家族》还曾在内地收获近亿元的票房。时隔四年,这部看上去与《小偷家族》创作思路几乎一致的《掮客》却遭遇口碑滑铁卢,到底是观众的口味改变了,还是是枝裕和真的失手了呢?
失效的魔法
熟悉是枝裕和的观众都知道,家庭是是枝裕和一贯的母题,他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放在东亚家庭的框架中。从早年的《幻之光》《无人知晓》到近年来的《小偷家族》《真相》等,他都没有放弃对这一主题的执念。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是枝裕和常常被视为小津安二郎精神上的传人,或许因为他们都很擅长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寻找电影的戏剧性。但与小津不同的是,是枝裕和的电影拓展了“家庭”的内涵,着重展现了基于社会现实演变出的非血缘“家庭”。他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等影片都对东亚伦理重视的“血缘”观念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颠覆。
某种程度上,《掮客》可以被看作是枝裕和风格的集大成者,集合了他创作中的诸多重要元素。电影讲述了经营洗衣店的尚贤与在福利机构工作的东秀借助后者的工作便利从事着倒卖婴儿的非法工作。偶然的机会,他们结识了因为犯罪不得不抛弃孩子的母亲素英,为了给手中的婴儿找一个好归宿、卖出好价格,三个人以及临时加入的孤儿海进抱着婴儿,一行五人踏上了一条“卖儿”道路。
对比《小偷家族》,我们不难发现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所谓的“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被迫游走在社会主流秩序之外,看似做着违背法律的勾当,其实都有颗善良的心。但与《小偷家族》主人公为了生存而偷盗不同的是,《掮客》里的尚贤和东秀从事的所谓“掮客”工作根本就是贩卖人口,不论导演用什么样的方法美化他们的动机,都很难让他们获得普通观众的认同。
尚贤和东秀不满福利机构对孤儿的培养方式,认为只有生活在好的家庭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出路,所以他们一边指责走投无路的母亲把孩子送到福利机构,一边“扮演”上帝,试图以贩卖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命运。这样的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内里却满是漏洞。作为社会边缘群体,他们处在灰色的地带,逃避警察的追捕都来不及,根本没有能力辨别谁是好的父母。何况,卖出的孩子进入新的家庭,需要面对的是一套复杂的伦理困境,他们的人生真的就可以如想象般美好么?
《小偷家族》里的异姓家庭的结合固然是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现实需要,但从一开始就依托于人性深处的善良;《掮客》中人物对彼此的信任和依赖更多是基于现实的利益。电影到了后半段,就连一直追踪他们的警察都被感动,不惜放弃最初的计划,不但收养了素英的孩子,还帮助她获得减刑。
《掮客》是一部主角全员好人的电影,是枝裕和消解了警察追捕罪犯这一类型的叙事法则,让他们的矛盾消弭在善良的人性中,反而消解了电影本该有的社会批判的力度。
养不教谁之过?
《掮客》这部电影的高光时刻在后半段,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知道素英为了生活不得不卖淫,意外怀孕后又被孩子的父亲威胁,最后失手打死了对方。在素英的价值观里,打掉孩子也是一种犯罪,所以她选择将孩子生下来,却让自己的人生陷入了更深的困顿。
素英并非观众一开始以为的那么无情,她抛弃孩子的最主要动因是不愿意他成为杀人犯的后代。她还坦言自己之所以不愿意和孩子说话是因为怕产生感情,分开的时候就会更加痛苦。在众人的鼓励下,她在熄灯的黑暗中对每个人说了一句“感谢你的出生”,海进则回复她“也谢谢你的出生”。
以上这段可以看作是这部电影价值观的最直接表露,展现了是枝裕和本人对生命的思考。在这部电影里,他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从愤怒转为温和,如果说他在《无人知晓》里还在质疑出生的意义,在《掮客》中他已经达成了与世界的和解。
从残酷现实变为成人童话,《掮客》传递着的价值观是:每种人生都有意义,每個人的出生都值得赞美。可是类似的“鸡汤”并不能安慰真正受苦的人。《掮客》里的每个人物都被生活折磨着,忍受着普通人想象不到的苦难,对于他们的命运,这部电影的展现实在过于苍白。
影片最后,警察一举破获了这个案子,每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但司法制度似乎也具有了人性,素英判了三年就被释放,购买孩子的夫妇也仅仅是缓刑……就连始作俑者尚贤和东秀,也在这场贩卖之旅中获得了救赎,好像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观众,我们乐于见到这样的结局,它似乎能够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保持乐观与希望;但如果希望如此轻易地就可以降临,电影里的人物也不会遭受悲苦的命运了。是枝裕和以先抑后扬的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人物命运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却恰恰阻止了我们对问题的问责,让整部影片显得悬浮和虚假。
何况,在那么多因为人贩子造成的家庭悲剧曝光后,观众真的就可以轻易接受一套善良“掮客”的叙事吗?这一次,是枝裕和失手真正的原因或许在于他已经失去了对现实真正的感知力,而沉浸在编织童话的幻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