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我是北马“收尾兔”
2022-05-30徐梅
徐梅
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图/视觉中国
2022北京马拉松是毛大庆的第144个马拉松,和往年一样,今年他继续作为北马收尾工作人员参赛。
收尾工作人员被跑友们亲切地称为“收尾兔”、“关门兔”,他们是本届北京马拉松57位官方配速员“跑得最慢”的一个小组,按照6小时15分必须完赛的要求,全程伴跑、精准配速,确保跑马经验和能力有限的跑友们可以在关门前顺利完赛。
全程压着速度跑,需要极强的控制力和丰富的经验,毛大庆从2016年开始做北马“收尾兔”,感触很多。
11月6日结束比赛后,毛大庆兴奋地告诉《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今天这个关门儿小组的工作完成得不错,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碰到了本届马拉松年纪最大的一个跑者,八十多岁的张顺老先生。我们在最后一分钟帮他完成了这个梦想,他也是最后一个在关门前通过终点的。非常感动,我们一路从30公里陪着他一直跑过来。”
“加油,还有10公里就能发朋友圈了!”
2016年头一次做配速员,他生怕自己的配速出差错,影响到那些首次参加北马的选手,“尽管在赛前做了大量的配速计划、路程攻略,但到了比赛中,在速度的掌握上还是欠缺了一些。”一路上也没少听到跑友的责难,提前十分钟到达终点,对于一些普通跑者来说可能是个巨大的成绩突破,但对于配速员来说则是配速控制失误,“我在终点发了一会儿呆,心里很内疚,真正明白了赛前别人对我说‘关门兔不好当的含义。”
“兔子跑快了,他们担心跟不上,兔子跑慢了,他们还要怀疑这个兔子不负责,没法完赛。尤其是在跑到后半程时,跟跑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一段的关门时间是多少?我们现在是快了还是慢了?我们的富余量到底大不大?问题那是相当的多。”
如今,毛大庆已经是最受欢迎的配速员之一了,他带着收尾小分队尽心竭力为跑友们服务,除了精准配速,还有各种加油打气——
“自己报的马,跪着也要跑完!”
“加油,还有10公里就能发朋友圈了!”
“时刻保持微笑,因为你是花钱来跑步的。”
“跑不过GDP,也要跑过马拉松。”
毛大庆。图/受访者提供
他们想了很多段子,挂在路边,或是印在衣服上。“处在思想和体能临界状态的人对关门计时工作人员有着非常强烈的心理与身体依赖。面对这些跑者,我们既要给他们压力,又要给他们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在坚持与煎熬之后会达到自己心中的愿望。”
11月6日上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2022年北京马拉松决出了男女组冠军。阿奴拜克·库弯获得男子组冠军,成绩为2小时14分34秒,大幅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杨春龙、何杰分获二三名。女子组冠军由夏雨雨获得,成绩为2小时28分57秒,李应美、王敏分获二三名。
精英选手们跑向终点的时候,绝大多数跑友还没跑到一半的路程。“收尾兔”的神经越到后面越紧绷,“最残忍的一幕就是看着那些已经拼尽全力依然无法在關门前完赛的跑者一脸失落的样子,那些已经精疲力竭的跑者被横过来的铁马‘呼啦一下挡在关门点之外、宣告今年没有完赛时,那是马拉松比赛中最令我不忍直视的一幕。”
除了让尽可能多的跑友突破自我极限、实现完赛梦想,他们还要随时观察跑者的身体状态,“一旦发现有不正常情况,立即联系急救人员。”
马拉松治愈了我的抑郁症
“对于城市马拉松赛事,我一般的原则是只跑一次,只有极少的几个马拉松,我跑过多次。北马于我,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自我开始跑马以来,北马是我每年跑马日程中的必选项,年年报名,年年跑,只有一年,因为天气原因选择退赛。”
2013年,毛大庆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作为北京人,跑在家乡城市熟悉的街巷间,心情像和一个相交多年却许久未聚的老友重逢畅谈,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抑郁症彻底治愈了。”
2012年,加入万科集团三年的他,带领北京万科实现了从43亿到200亿营业额的跃升,代价是自己身心的巨大损耗。
确诊中度抑郁症后,医生给他开了六种药,“我很抗拒,我不想让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然后,我就开始跑步了。”
“跑北马,我的身份不再是一名普通马拉松跑者,更多地具有公益性质。”
2015年,毛大庆以公益跑者的身份全程协助抑郁症跑者庄超用5小时16分完成了他的人生首马。“之后的一年里,我和庄超不断交流互动,成了好朋友,更重要的,是看着他一年来在家庭、事业上的积极进步,无比欣喜。同时,他正在一个人数众多的抑郁症跑团中积极推进各种活动,带动更多患者走出沼泽。做公益的快乐莫过于此吧!”
以下为毛大庆口述:
疫情减少了官方办赛,但马拉松没有消失
疫情之前,我基本上比较习惯以赛代练,甚至平均一到两个礼拜就跑一场马拉松赛事。
疫情这三年,官方组织的马拉松赛事几乎消失了,2020年上半年确实不太适应,没有了比赛,就要自己想办法。然后我就发起组织了一些小规模、小范围的马拉松活动,其中一些在跑圈还有些影响力,比如在北京昌平的温榆河畔,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组织了温榆河四季马拉松。当时的设想是春夏秋冬各办一场马拉松,规模不大,限制在百人以内,也不做大规模宣传,就靠朋友之间的口碑传播。
现在这个赛事已经办成了一个品牌,虽然我们一直在压规模,不想再扩张了,但每次启动报名时,还是会迅速爆满。
尽管因为疫情的关系,温榆河四季马拉松的部分赛事也遭遇了取消,但总体上还算顺利。我看到大家的热情,那其实并不只是跑步的热情,更多的是对于常态生活的向往,对于重返大自然的期待。
另外,我们还在烟台等地做了一些测试赛,就是几个朋友自助设计路线,自助补给。这样规模的赛事,到了疫情的后两年,几乎成了我的跑步常态。我发现,我对马拉松的热情,甚至比疫情之前更加浓厚。
我自己分析,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来,以前的官办马拉松组织感过强,成了一些小城市的城市名片,赛事本身的意义大于跑步本身了,也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二来,现在的自助办赛,从头到尾,从路线规劃到时间、到补给,全都是自己来设计,这种参与感和体验感,明显要强于官办马拉松。
由此,我并不认为,一个真正热爱跑步的跑者,会因为没有了比赛而失去目标感。
如果一个人跑步、跑马,只是为了一场比赛最后的冲线,那他的热情迟早会枯竭,无论有没有疫情。
真正对一件事的热爱,是由内心生发而来的,不应受到外界形式的拘束。
是这样的。
今年以来,我有两个跑步上比较值得说一说的事。
一是正式入坑铁三,对于骑泳跑三结合有了更多的热情与心得。
二是深度学习了MAF180跑法,并用这种跑法,完成了北京四环挑战,完成了九天九半马的挑战、三天三马的挑战、背靠背马拉松的挑战。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甚至有些“发疯”的跑法,其实在疫情之前,我也是从来没想过要尝试的,但在疫情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马拉松几乎消失的这三年,我竟然可以去尝试着挑战。
这就是一个人对于跑步的热情所能抵达的境界。
我越是跑得多,越觉得跑步有意思,马拉松本身,并不应局限在马拉松42.195这个额定里程的数字上,而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命感受的好奇心,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于大自然的尊敬。
当我们跳脱出形式,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发现,一切,大不一样了,海阔天空了。跑步,不只是一项运动,马拉松,也不只是一场比赛。
疫情这三年,大家都很难,生活中有困难,企业经营有困难,而且很多都是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困难,这些困难一件叠加一件,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事一旦多了起来,人的精神状态肯定很难振作。
这时,我就更需要跑步,更需要让身体在释放的过程中重新集聚能量。
我特别想向大家推荐一下上面我提到的MAF180跑步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和长跑运动中频繁出现一些猝死的意外事件的背景下,不少人在妖魔化马拉松,认为这项运动对身体的负面作用更大。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推广马拉松运动的跑者,我觉得我们必须要科学跑步,科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数据。
而MAF180跑步法,就是严格依靠数据来掌控自己的身体。
用180减去自己的实际年龄,得到的那个数字,就是你长跑中安全跑步的界点心率。
锚定在这个心率上长跑,不关注配速,适应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跑得更舒服了,也跑得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