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的生命不粗糙
2022-05-30苏从会
苏从会
收拾屋子时,我刻意给自己营造出几个读书角。拥被闲读是儿时养成的习惯,床头柜上的书籍自然常更新。上面放着大部头的小说和比较深奥的理论书籍,正适合静夜阅读。
客厅里,沙发和鱼缸之间,一个高大的立柱突兀地竖着,那不好安置的小角落被我放了一把藤椅和一張铺了桌布的小圆桌。桌布是我自己织的,中间是一朵八角花,四周垂挂细碎花瓣连缀成的流苏。我或者端坐圆椅中,或者斜卧沙发里,闲读都惬意。几本我素日喜欢的书籍与小桌相依相偎。《浮生六记》从不下桌,不是日日要读,是我想在庸常日子里能有芸娘那一份情致。虽然矫情了些,但有时候,人生真的需要一些仪式感。仪式感是一份提醒与动力。
厨房没有读书角了吧?怎么可能!日子琐碎,我窝在沙发上读书的机会并不多。厨房是我每天必须操持的地方,怎么可能无书呢?这几年翻盖了新房,三层小楼拔地而起,煤改电使厨房不似从前烟熏火燎,洁净了许多。而且厨房里冬暖夏凉,又极宽敞,因此我在临墙的地方安放了一把网上买来的躺椅。
如今不能不感叹网上购物的方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网购成了乡村新时尚。从前街上遇到,答与问是这样的——“哪儿去?”“串个门。”而今呢——“哪儿去?”“拿个快递。”如果不是网购的方便,我的书橱也不会迅速膨胀起来。网购书刊虽然少了亲手选择的乐趣,却也解了无法购书的苦恼,乡间毕竟比不得城里。而且,我每次去城里书店买书回来,必得承受丈夫由晴转阴的脸色,使美好打了折扣。而网上购书则可以悄悄进行,雨润无声。
不过网购有时候也让我哭笑不得。我曾听朋友介绍哪本书如何如何好,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去读,于是我巴巴地上网寻找。待到书被送过来,我欢欢喜喜洗手阅读,结果却是忍不住偷偷怀疑自己的阅读水平,苦笑着将书送进书橱深处。人与书,应该也是有几分缘分的吧。
厨房里放置的躺椅成了我的活动书桌。书却是不多放的,只能轮番登场,油烟到底有几分霸道。汪曾祺的《食事》前脚刚走,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又急不可待地进来。我没有时间在厨房多待,中午饭后略略小憩,不敢睡,怕睡过了头耽误上班干活,所以读一篇一两千字的小文最合适。农家餐桌,饮食不大讲究,尤其中午时间紧迫,大部分时候是一碗素面填饱肚子而已,而读一篇梁实秋的美食文章,如《咖喱鸡》《烧羊肉》《醋溜鱼》《炸丸子》,哪怕仅仅是《烧饼油条》,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更大的、待的时间最长的图书角,在我做工车间的车床之间的小木凳上。坐在小木凳上最不舒服,却读书最多,成绩最大,可说是读书挣钱两不误。小木凳为的是稍事休息之用,而这休息之时,却是我阅读的最佳时机。砖头厚的书不能放,沉甸甸取放不方便;新买的书不能放,怕车间里的油污与飞絮弄脏了它。任凭车间内机器轰鸣,我自争分夺秒潜心阅读,还时不时抬起头来在机器上巡视。常常读得兴起,不知身在何处,待醒过神来,少不得手忙脚乱一番。
农家日子早已今非昔比,我也有自己宽敞的书桌、明亮的书房、上千册的图书。以乡间生活而论,日子不能说不富足。但说起来读书,自然也只能忙里偷闲,我这样手忙脚乱的读书方式并不足取,柴门农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这样艰难的阅读,使我对墨香更加珍惜,明白读书能够使人欢喜,而有了一颗欢喜的心,人才能变得可爱起来。这,便是读书的好处了。无论怎样,我爱我的读书角。再悄悄说一声,农人的生命不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