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谢家坝
2022-05-30杜九升
杜九升
一直以来,谢家坝在我的心中,就像是一位敞开心扉的老者,默默地站在那里,用令人向往的神奇和魅力诉说着它的历史见闻。正如一位诗友这样写道:
孰人豪气,夺天巧,坚筑一弧峣壁。
浊浪咆来,堪笑那,鼋蛟难摧半隙。
壮势惊空,奇功瞩世,看惯风云激。
流光匆逝,百年巍貌如昔。
今已涛静风悠,伴斜阳古渡,谈何孤寂。
岸外繁华,长惹动,无尽遐情飞溢。
柳醉烟迷,雄心犹不老,蓄平生力。
汹波来犯,更当扬武鏖击。
沿沧州境内的大运河一路南行,穿越时空奔腾而来的大运河,不仅散发着独有的人文风貌、地域气质,而且每一段水渠都闪耀着中国智慧,每一处闸坝都折射出古代先贤观照国运民生的家国情怀。沧州东光谢家坝,那段被演绎成传奇的“糯米大坝”,数百年来守卫着运河沿岸的民生,被誉为世界水利奇迹,它所凝聚的民众团结、互助抗洪的磅礴力量,更加令人震撼。谢家坝筑造起的是民生大堤,是让人敬佩的民心工程。站在谢家坝的巡堤大路上,触摸着200多年的黄白色夯土,巍峨的大坝再次让我们心底升腾起对古人先贤由衷的敬佩。
大运河蜿蜒奔流数千里,湍急清澈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灌溉着两岸的庄稼,沿河居民在过去若干年里,生计养息皆依仗于它,河上千帆竞渡,河岸码头相连,船夫的橹歌和纤夫的号子争相传递,粼粼的水波倒映着枝干苍劲粗壮的古柳,据说那古柳是隋炀帝杨广命人所栽。运河在两岸人们的心里,是一条生命之河,人们对它充满了爱重和敬畏,它为沿岸人民营造了无尽福祉。但受时代限制,在古时候也经常会带来一些区域性灾害,这灾害到了地势平缓、雨量集中的华北,更是频繁发生。
据历史文献记载,东光县连镇谢家坝地处南运河的险工、险段,因多次决口,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灾害。水患频发,治河亦成为国之大事。清朝末年,当时连镇一户姓谢的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糯米运到此处后,运河沿岸的百姓们纷纷取出自家的锅,在空地上熬起糯米粥,用滤出的糯米浆与白灰、黄土按相应比例混合,用木棒夯打密实变硬,夯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后来,为了纪念谢姓乡绅,堤坝便被命名为谢家坝。虽无翔实的文字记载,但直至今日,谢家坝附近的村民依旧感恩谢氏的慷慨为民,将其捐资筑坝、泽被后人的事迹,口口相传、代代铭记。
说起谢家坝的神奇,奇就奇在虽经200多年雨水冲刷,仍旧完好无损。糯米浆拌灰土坚固赛过水泥,用尖钉木楔也难以进入。运河有铜底、铁帮、运粮河之称,所谓“铜底”指的是河床下的胶泥,“铁帮”指的就是谢家坝,“运粮河”是指运河是运粮的主要通道。如今200多年过去了,谢家坝仍以它的坚固挺拔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平安,古老的堤坝,在阳光的照射下,虽沧桑而壮丽,成为运河岸上的亮丽风景。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旁,堤顶路的东侧,一栋红墙灰顶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这便是2021年6月底建成的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083平方米,是利用当地民房改建而成,外观主色为陶砖红色,大门右侧采用夯土墙元素与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建筑工艺相呼应。馆内布局分世界奇迹、济运护漕、南运雄风、京杭保障4个部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模型等形式展示大运河的水工智慧,场馆外则建有文化广场,可供游人活动,这座全面展示大运河的水工智慧博物馆,散发出的民族智慧和无穷的文化魅力,令世人惊叹。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前人诗句中的古代大运河漕运兴盛。如今,曾经奔腾喧嚣的运河,应和着人们的梦想和蓝图,在时光中流转。2017年,东光县委县政府整合88个村的土地,在大运河东侧宽度3000米范围内建设集生态观光、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完成植树造林8万余亩,极大改善了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依托谢家坝“糯米大坝”遗产区位的优势,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等,陆续打造了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大运河森林公园氧生园、大运河武术文化公园等景观节点,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运河画卷。桑果采摘园、林果观光区、绿色生态休闲区、紧邻大运河油坊口村一口600多年复涌的古井等,大运河畔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绵延不断。褪去了舟楫相望、繁忙航运的大运河,生出了安闲的心境,让沿岸居民更爱它,更亲近它了。
朋友,如果您能亲临谢家坝,站在陡峭厚重的坝体前,手摸着那灰色的土灰,你将感受到,历史以一种怎样沉默又坚决的态度,告诉世人应该做些什么,留些什么。坝下的运河中,永远有着一汪清水,200多年里,不管如何干旱,那一汪清水从没有枯竭过,没有人说得清原因,也许只要谢家坝存在,那一汪清水就选择存在,世世代代与它的对手兼朋友深情相守吧!水边垂钓者抛竿静待,柳下纳凉人笑语闲话,两岸大地绵延与远天相接,夏天万顷禾碧,冬天千里雪白。
谢家坝,不仅是抵挡运河水泛滥的堤坝,它更是耸立在人们心中永不溃决的精神堤坝。我再一次展开双臂,去拥抱這宏伟壮观的永远的谢家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