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
2022-05-30廖灿勇
廖灿勇
“目前在运行的天然气发电机组有多少千瓦?”“每年分别能为重庆、四川提供多少电量,占比是多少?”“每年能节约多少标煤,能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天然气储存量能否满足发电需求?”“在运行当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6月21日上午,四川、重庆(以下简称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来到重庆市北碚区水土园区的华能两江燃机电厂调研,直奔主题,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川渝人大常委会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三次联席会议的意见和工作安排,6月21日至23日,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情况”主题,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的重点是:电能源、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等协同发展情况,研究需要国家层面支持解决的主要事项。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轩,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王宁,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雁飞,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存荣、莫恭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周少政等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活动。
在为期3天的调研中,代表们先后前往重庆市北碚区水土园区华能两江燃机电厂、两江新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圣灯镇、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城市体验中心、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垃圾燃烧发电、重庆城市规划发展、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东安湖大运会场馆运行、氢燃料电池示范生产线及氢能源发展等情况。
“此次调研,旨在推动将川渝纳入全国能源保障重点地区,统筹解决能源保障问题,研究需要国家层面支持解决的主要事项,加快推动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服务保障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副主任赵丽说。
同提全团建议关注能源保障
2021年12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双方在会议中商定:2022年,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协同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开展调研。
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全团建议,呼吁从国家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川渝地区能源综合改革,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能源支撑。
代表们认为,随着各项重大部署落地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但川渝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短板,正对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制约。川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整个川渝的负荷中心,川西至成都城市群负荷中心以及川渝之间的电网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川渝现有输电通道已趋于饱和。
为加快推动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发展、服务保障好双城经济圈建设,代表们建议将川渝纳入全国能源保障重点地区,统筹解决能源保障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强化水电和天然气就地消纳,统筹解决“少煤缺油”问题。代表们呼吁在负荷中心和天然气主产地建设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将发电用气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畴;协调川渝与产煤省区、大型能源集团合作;改善运煤通道,降低合资铁路运价;在川渝地区主要煤炭消费区域以及运输通道关键节点建立煤炭储备基地。
代表们还建议支持成渝氢走廊建设,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范围,支持川渝建设氢燃料产业创新联盟、布局建设加氢站,建设面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测试、检测、认证公共服务体系等。
代表们还提出,将川渝国家级重大项目纳入能耗单列目录,在能耗、碳排放强度和空间上给予支持。
能源保障面临诸多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代表们指出,川渝两省市同心协力、相向而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但川渝地区的能源保障现状与在全国大局中的发展定位、承担的使命任务不相匹配,特别是当前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能源供应缺口正逐步增大。
据介绍,以前川渝地区能源消纳能力有限,水电、天然气等多数外输,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预计2022年-2025年四川电力保供预警全部为橙色、重庆2022年-2024年为红色;川渝现有输电通道已趋于饱和,新增电力需求需要区外补充;成品油、煤炭对外依存度均超过84%,现有管道、铁路等通道的运能有限;川渝深层页岩气资源占比达80%,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旋转导向工具等钻井和完井关键设备进口依赖性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亟待解决能源问题。
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理念,携手共进,不断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共同构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川渝能源共建共享、互助互保互利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
事实上,川渝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这让川渝能源合作基础坚实。例如,四川电网和重庆电网原为一体,分设后也联系紧密,为持续深化川渝能源合作,川渝两地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在2020年签订了《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川渝能源运行保障合作协议》,从能源规划和政策协同、川渝电力一体化发展、能源安全保障等7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能源绿色高效利用示范区和重要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基地。
按照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共同推进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川渝特高压交流电网目标网架、百亿级工作气量储气库群、北煤入川渝通道等20个重大能源项目。
经过川渝全国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牵头成立了川渝特高压、疆电入渝工程工作专班,正加速推进跨省电力通道前期工作。但川渝能源保障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争取国家更多政策倾斜。
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
“要争取国家支持大型水电站发电新增量、天然气新增产量在川渝资源地消纳,扩大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规模;争取国家支持西藏、西北特高压直流电入川渝工程,尽早启动三峡新通道建设,提升北煤入川渝铁路通道运能;争取国家延长页岩气补贴等支持政策,加大对页岩气国产化装备的支持力度,发展能源产业链。”川渝两省市发改委(能源局)共同呼吁。
在成都市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相关情况的汇报等。
会议指出,当前,川渝两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供应互济互保、能源服务互联互通等方面不断加强协作。同时,两地也面临着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降低能源供应成本等共同需求,面临着能源供应缺口逐步增大、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诸多难题。能源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两省市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政治站位,按照两地党委的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服务大局、推动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树牢“一家亲”理念和“一盘棋”思维,共同总结运用好这次专题调研成果,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更加注重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继续携手共进,推动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
会议强调,两省市人大常委會要在扎实抓好第三次联席会议上双方议定事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协作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和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及早商议准备明年及下一步合作事宜,持续推进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以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