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22-05-30葛晓巨媛
葛晓 巨媛
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和价值,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Ⅰ、Ⅱ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Ⅲ、Ⅳ级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稳定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应用;体会
心内科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病症类型多为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等,治疗困难,病程长,预后较差,需要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干预[1~2],这对提高治疗有效率、稳定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我院在心内科患者护理干预中采用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案,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54±3.44)岁;病症类型:心肌梗死27例,心律失常17例,心律不齐4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68歲,平均年龄(55.34±3.43)岁;病症类型:心肌梗死29例,心律失常17例,心律不齐3例,其他1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在我院接受治疗;②患者及家属均自愿接受治疗,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过往病历本齐全,能够完成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治疗半年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精神不正常、语言与听力功能混乱;④中途退出或拒绝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护理干预。
观察组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案,具体如下:(1)护理质量评估。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估。评估的方式主要通过日常护理考察、患者的反馈、患者问卷调查等;评估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储备能力、患者的康复速度、患者的依从性等。以便发现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建立档案,作为后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参考标准和后续护理质量评价改进效果的参照依据。(2)护理质量培训。在定期给予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模式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持续护理质量的方法、内容和原则,并运用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去。此外,还需要定期通过考试、检查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能力。(3)护理改进。经过第一次护理评估,如发现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措施,护理人员应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告知患者相关的病症知识、危害。如评估后发现患者存在用药不规范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依从性、文化程度、身体状态等给予改进后的用药指导;同时为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通过为患者贴小卡片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如患者存在饮食、运动不规范的问题,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饮食健康教育,和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明白饮食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在保证身体安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4)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经过上述护理评估和护理改进方案制定后,再次对护理的质量重新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内容和之前相同,查看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效果,并找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实施后再次评估,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分级差异。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患者的症状越严重;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分值和生活质量成正比;观察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应急、知识储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和P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观察组患者的Ⅰ、Ⅱ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Ⅲ、Ⅳ级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在SF-36生活量表得分和护理质量得分上差异。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患者34例(68%),满意患者14例(28%),不满意患者2例(4%),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患者23例(46%),满意患者19例(38%),不满意患者8例(16%),护理总满意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心内科患者的病症往往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容易突发意外事故,对护理工作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常规的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式,使用范围较为普遍,但是难以满足心内科患者护理干预的需求[3~4],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高质量护理干预措施[5]。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是以不断地改进护理漏洞,提高护理质量为基本原则的护理方法。在實施的过程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首先需要对以往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护理方案中的不足,并重新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6~7]。通过不断地护理评估、护理改进、护理实施、护理再评估、再改进、再实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8~9]。本文研究所示,观察组患者的Ⅰ、Ⅱ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Ⅲ、Ⅳ级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4%,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功能优化、生活状态改善均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患者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稳定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浅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16):3065,3067.
[2] 王珂珂,姬莹,相梅.浅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9,12(15):247.
[3] 李红杰.心内科护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体会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12):9,13.
[4] 姜艳艳,余小妹,周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116-117.
[5] 李小银,黄天雯,杨云英,等.肿瘤内科护理质量评价关键指标在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6):2847-2850.
[6] 李俊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23.
[7] 李爱华.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6(17):3275,3278.
[8] 李红杰.心内科护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体会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12):9,13.
[9] 刘鸿雁,刘海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