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俗语心解之: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

2022-05-30彭旭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和为贵孝经孝悌

彭旭

“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传递的孝悌家风,不仅是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石,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传承关系到社会道德、风俗、习惯以至民族文化的延续。例如,我国传统文化里占主导地位的“孝悌”观念就是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就其传递载体而言,上到儒家经典如《孝经》,下到俗语如“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几乎渗透到百姓日常的方方面面。

就拿“百善孝為先,兄弟和为贵”这句俗语来看,如果从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来理解,可以发现其中微妙的道理。

从生理层面来说,孝要从自身做起,而不是嘴上喊口号。“先”强调的是重要性位居第一、当务之急,其他事都要往后放。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即使做再多“善事”也是徒劳无功。“与其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孝爹娘”,天下子女做善事又何必舍近求远呢?更进一步,《孝经》开篇就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里的“始”相当于“先”,同样重视切身实践。

子女身上承续着父母上溯到祖先的基因,孝在生物学上意味着使其不断优化,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不断上台阶。当然,物种强大基因的一个标志是生命力顽强,不仅能抵抗外界威胁,还能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无限潜能。这也是人性的特点,即在物竞天择中胜出而成为万物之灵。对照当下,一些家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暴饮暴食、熬夜赖床、电子产品依赖等,不仅有害个人健康,更是对父母的不孝。

从心理层面来说,悌应呈现为积极健康的心态。《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即悌),谨而信”的教诲,在清代被编为《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广为传颂。出恭入敬的谦谦君子之风需长期培养,其基础是心理自洽的内在和谐状态。这里既包括精神自信的认知,也包括欲望自律的情绪。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尽可能营造这种祥和氛围,也可以用陆绩怀橘、孔融让梨的故事熏陶影响孩子。心理学追踪研究证明,那些对欲望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后来成就往往高于必须“即刻满足”的孩子。这当然与家庭教育有分不开的关系。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无疑给孩子带来更多处理同胞关系的机会,兄友弟恭的品德培养刻不容缓。

从社会层面来说,孝悌具有自觉的迁移作用。一个人能在家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就能出门爱远亲近邻,上学爱师长同学,更进一步去爱集体、爱工作、爱国家。在家孝敬父母、礼让兄弟的人通常在社会上也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化解矛盾消弭戾气,都需要每个人自觉地践行孝悌。《论语》:“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可见,孝悌对社会治理有未雨绸缪之功。不仅如此,当今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减少内耗、避免内卷更需要团队合作,以和为贵。

总之,“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传递的孝悌家风,不仅是个人健康发育的保证,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石,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孝悌文化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已得到历史证明,对今天的现实意义更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在践行中含菁咀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和为贵孝经孝悌
病榻侍母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和为贵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好好先生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