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
2022-05-30高欢
[ 作者简介 ]
高欢,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市鹿泉区新能源服务中心,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会管理。
[ 摘要 ]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性的企业组织,其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也直接关系着社会服务质量。其中,作为事业单位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财务的稳定性必须得到保证。但我国事业单位当前的会计风险防控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等等,都容易引发会计风险。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 关键词 ]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20
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服务质量,而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会计风险也是一项非常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有法律层面上的原因,也有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薄弱的原因。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财务状态,会计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控建设。因此,对事业单位风险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1 会计风险的含义
会计风险本质上是账面风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会涉及到账务,而对账务进行记录以及分析的内容就是会计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经济或者政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原有的会计信息可能就会失去应用效力,如果事业单位继续沿用已经失真的会计信息,则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危害到公众的利益。而且从事业单位发展的视角来看,错误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口碑,严重的会计风险也会威胁到事业单位的生存。结合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可以发现,当前的会计风险主要可分为如下兩种类型:一是会计人员和管理者所造成的,这种风险属于责任风险的范畴;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造成的,这种风险属于损失风险的范畴。不过无论哪一种会计风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会计风险的防控也非常必要,事业单位需要给予会计风险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
2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2.1 组织建设方面的风险
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有限,而且内控意识也不足,甚至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部门,很多活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即使有些事业单位设置了纪检部门,但是在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纪律监督作用。再加上部分的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够高,在很多会计业务中也比较随意,主观性很强,所以即使制度和体系再完善,若是会计人员的执行力有限,会计风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管控。比如财务报表模糊,会计业务不能及时汇报,这些细节问题都会滋生会计风险。
2.2 预算管理方面的风险
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拟制过程中,基本都是将这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独立完成,所以事业单位中的各部门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很多财务数据无法得到整体性的汇总。而不具备时效性的财务数据也会导致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不足,预算支出部门都是根据之前的财务数据进行预算编制,那么财务风险势必会增加。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只做到了预算控制数的减少,很多支出定额并不符合现代化的业务需求,所以也会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而且在人员经费的预算编制过程中,也会随着人员缩减和控制要求的变化进行编制报表的随意性调整,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出现失真,滋生财务风险。
2.3 预算收支管理方面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而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各种账务信息必须要保证足够的透明,涉及到的审批手续也要保持完整,尤其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更是管控的重心。不过这些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差旅费、干部培训费、交通费也是最为模糊不清的内容。部分领导干部在享乐主义的影响之下,也会增加餐饮、食宿等费用的标准,将其纳入招商引资支出的范畴,从而导致财务报表混乱,给会计工作造成一定的风险。
2.4 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
事业单位有很多部分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但是有些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盘点。相比之下,货币资产则更受重视一些。在资产上报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虚假入账的情况,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比如在行政类的事业单位中,像电子产品这样的资产类型也是随着人走的,而且单位中的领导干部也会发生频繁的调动,这就导致很多资产在闲置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或者丢失,损害国家的利益。
3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成因
3.1 法律制度不完善
从我国财务会计法律政策的层面来看,目前对于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制度体系仍然非常薄弱,很多规定相对笼统,不够细致,而且在当今的财务会计管控实践中适用性并不强。此外,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看,尤其领导阶层对于财务会计监管缺乏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的这种氛围也由上到下形成了传递,没有制度的约束,很多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管控的过程中不仅职业态度松懈,而且专业水平也非常有限。综合因素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效力非常有限,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形式化特征。
3.2 财务会计控制人员水平有限
在事业单位的财会控制管理工作中,财会管理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足够高的专业水平。但结合我国事业单位整体的人才结构来看,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才非常稀缺,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首先,很多会计内控人员的理论水平不足,多是凭借经验去开展内控工作。其次,也有很多会计内控人员过于教条,缺少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足。这两类工作人员都不足以胜任这个岗位,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3.3 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有的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拨款从而彰显自身的实力,也会进行盲目投资,但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导致资产的浪费。此外,很多闲置的设备无法有效利用,在资产评估时,也会将这部分资产进行清理,导致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出现偏差。
3.4 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全面的升级,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但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很多新型的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一方面,财会人员担心信息安全问题,不愿意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另一方面,很多财会人员由于观念落后,不接受新的技术手段,也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3.5 不重视风险防范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体制整体比较僵化,在会计管理工作中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比如,在风险管控方面没有投入足夠的财力和精力,这也是事业单位财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当然,一方面是管理阶层有心无力,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另一方面就是管理者主观上的原因,他们对财会风险管理就缺乏足够的认知,不知道财会风险防范的价值和作用。还有一部分管理者,意识到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总体规模较小,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特殊的风险管理。
4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4.1 升级内控理念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控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内控人员才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开展内控工作。其次,财会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内控理念的升级,要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全面强化内控力度。再次,需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确保所有的财务会计工作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符合人们的道德标准。最后,加强内部考核,将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以量化积分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评分的排名进行奖励,并且对违规操作予以打击惩治,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体系的健康。
4.2 完善财会制度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征和财务状况,构建一套具有适用性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其中要重点明确财务预算的范畴,致力于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还要细化工作内容,比如对财会相关的各个岗位进行分类,界定岗位的权责内容,明确工作流程,比如财务审批的机制,只有这些环节都有客观的工作标准,财务会计的内控实践才能更加细化、更加标准,才能真正提升内控效力,让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
4.3 加强会计数据风险管理
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好的转型机遇,但管理者在转型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大数据带来的会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专门的会计风险预测小组,这样一旦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转出现异常,就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分析,查找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纰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也需要结合工作实践,拟定相关的风险防范计划,从而全面防控资金风险。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健全内部的会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管理人员才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开展管理工作,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理念才能够得以升级,确保所开展的会计工作都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符合道德标准。
4.4 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是会计工作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针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是强化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会计管理人员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结合管理需求强化自身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工作着手建设。第一,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强大的引导能力,比如在工作理念上的引导,从而推进会计从业人员的理念升级,不断提升创新性意识和大数据技术能力。再如在工作态度上的引导,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对从业人员形成有力的约束,让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形成足够的重视。第二,会计管理人员也需要拥有战略目标意识,能够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设计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管理目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的管理目标也发生一定的转变,这些都是会计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第三,事业单位需要针对会计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展开会计专业知识、电算化知识、涉外知识等的培训,同时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以不断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质量,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4.5 建设会计数据监督系统
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工作确实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但风险也不容忽视。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来看,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数据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所以,进行会计数据监督系统的构建更有必要。通过对会计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追踪,从而对数据信息形成全过程的分析。不难发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转型的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分析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也经常出现数据来源无法追溯的现象,导致无法保证数据的精确性。而在会计数据监督系统的支持下,数据流动的整个过程都会被追踪,所以信息的安全性也更有保证,可以对数据风险形成有效的管控。这对于优化事业单位的信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数据的资源优势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体现,无论是数据信息的归纳过程,还是整合过程,都可以在监督下完成,助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效转型。
4.6 加强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局限性,效力比较有限,不足以对会计风险形成有效的防控。所以,事业单位也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提升会计风险管理的质量。比如,可以设立单独的监督机构,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财会行为形成全面的监督,这样也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法律的范围内开展相应的活动。当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指导价值,出台政策法规,为外部的监督机构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以此来强化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质量,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佳.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2(04):142-144.
[2]孙菊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6):78-79.
[3]潘雪松.浅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纳税,2021,15(19):101-102.
[4]赵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纳税,2020,14(31):73-74.
[5]王彩霞.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财会学习,2019(2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