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主题情境识字的重塑

2022-05-30刘金融蒋巧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情境识字教学双减

刘金融 蒋巧梅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我们母语教学的起点。有效的识字可以带动学生更早地进入阅读,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基。本文基于我校主题情境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结合当前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与思考,探索一条以主题性、情境性、过程性、趣味性为核心的“四性一体”的主题情境识字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 主题情境 识字教学

中国汉字承载着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教学内容单一、过程无趣、识记困难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海港小学在八年前就开展了相应的识字研究,提出了“主题情境识字”教学。即在一个识字主题的统领下,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拓展识字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识字,并进行课后自主识字、集体测评,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其识字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对教师利用课堂40分钟引领学生高效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引教师提高主题情境识字教学的实效?又如何减轻学生大量识字的负担? 海港小学在识字教学研究中走出了新的一步:减去教材文本的单一性,增加对教材的重组与统整;减去学生的识字负担,提升识字课堂的实效;减去识字过程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减去学生的被动识字,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减单一、联主题:紧扣教材内容,关联主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指出,新修订的课标有四个核心概念: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可见,大单元教学、主题式教学是大势所趋。当前“双减”的热效应还在发酵中,也迫切需要我们对主题情境识字教学进行重组、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如果说大单元识字是用横向思维进行统整,主题情境识字则是往纵向深入。

学者刘宪华指出,主题教学就是要将单元主题作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我们紧扣识字单元中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以及“识字加油站”的特征,寻找识字主题与课本内容的关联。例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一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为了让学生认识种类繁多的树木名称,从而增加识字量,我们拟定了“我为树木挂名牌”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还结合了校园绿化,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一些树木的生长习性,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来。围绕“寻找关联—拟定主题—课内识字—树名拓展—绿化实践”的一体化进程,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识字,提升了综合素养。

生活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生活化识字是识字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在拟定主题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因素,寻找主题与生活的关联。例如,我们将一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主题定为“大名鼎鼎”,这一主题不仅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了全班所有同学,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尽快融入班级,适应小学生活。再如,学生上学、放学都会看到许多街边的路牌,而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识字加油站”是认识商店的名称,我们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拟定了“在路上”这一生活化的主题。

二、减负担,创情境:把握一线串联,强化情境

在海港小学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过程简单,聚焦生本,少教多学”十六字教学方针的指引下,学校探索出相对成熟的“主题情境识字”教学模式(见图1)。

为了落实“双减”,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强化了识字过程的情境性。一是创设适切的识字语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设置游戏情境,带领学生在游戏、闯关的情境中识字,在识字中体悟乐趣,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情境性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一课为例,开课前设计了“老师带来了观光车,邀请可爱的你们到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游一游”的语言情境,学生们情绪高涨,马上进入了识字状态。在课本识字环节中,我们进行了“邮差叔叔来送信”的闯关情境,让学生们获取“中国山川名胜”的景区门券。同时,在主题情境识字的小组合作环节中,再次通过“识字探险岛”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进而达到高效识字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内外整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场域,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的识字内容,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基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通过巧借思维导图,打造学习地图,以及巧设闯关情境,提高识字兴趣。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动物儿歌》为例,我们以天上、海上、陆地为三个区分标准,设计思维导图设计了“识字大转盘”“识字飞行棋”的课后闯关情境,使学生更加乐学。新颖、有趣、多样的學习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让“减负、提质、增效”落地生根。

三、减被动,变主动:小组过关突破,关注过程

(一)重视学习小组作为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合作学习模式

落实“双减”,在于“减负提质”,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的学习小组也随之升级换代,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生成有效课堂。一方面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另一方面以行之有效的小组管理模式来实现高效的合作互助与自主学习。

(二)完善小组管理制度是有序开展高效识字的保障

开展主题情境识字的第一要务是成立班级识字过关层级网络。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利用个体差异让小组每个成员明确岗位职责,培养“领头羊”,合理运用激励方式,鼓励识字多的学生参与竞聘小考官的考核。同时,教师及时关注整体并兼顾头尾,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师亲自检测学优生,让识字能力强的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发挥其潜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亲自检测学困生,通过鼓励或教授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树立信心。依识字能力强弱分别安排小老师、组长和组员,组建起班级识字过关层级网络。每一个层级过关以教师帮“小老师”过关为起点,教师在“小老师”过关时明确过关方法、过关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逐层推至小组长及组员,形成小组过关管理制度。

在主题情境识字课堂上,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识字、小组互评、小组展示、小组过关等小组合作常规,真正实现了“1+1+1+1>4”,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自主地“动”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四、减无效、化有效:实施多元评价,侧重趣味

如果说教学是一场旅程,那目标就是带领学生去哪儿,评价就好比“看看学生到哪儿了”。“双减”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教育评价是关键,我们基于主题情境识字教学,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健全多元进阶式评价体系。

该体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创设激励机制,形成进阶式评价。改变了以往“学生学,教师考”的形式,改变了传统评价的单一、线性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测、同伴测、学长测、教师测、家长测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我们邀请家长见证官、家长开放日参与者,直接参与学生的各项识字评价,发挥各评价主体协同评价的合力,同时,我们还强调评价的过程性与趣味性。在课堂上,我们坚持课前测、课中测、课后测三种形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课外,主要表现为期初的学前测和期末的学后测;在期末学后测中,通过小考官竞聘,让学生参与班级测评、年级测评。在年级测评中,我们以游园活动为载体,设计“汉字跳房子”“朗诵蹦蹦梯”“多音字大冒险”“诗文探秘”等趣味项目,引导学生对一学期所学的生字进行灵活运用,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并切切实实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海港小学主题情境识字教学紧扣教材、把握主线、小组合作、有效评价,探索出了一条以主题性、情境性、过程性、趣味性为核心的“四性一体”的主题情境识字教学新路径。在“四性一体”的主题情境识字教学新路径中,师生均有目标、有主题、有落实、有评价、有反馈、有收获,已然达成了一个高度向心的教学球体,让“双减”的落地更加高效、扎实、有趣。

猜你喜欢

主题情境识字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创设主题情境 感受语文课题魅力
主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让思辨之光闪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