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延庆赛区海陀山下野鸭湖绽放生态之美

2022-05-30张宏民王海燕李瑶沈冰莹华凌

环境与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野鸭延庆自然保护区

张宏民 王海燕 李瑶 沈冰莹 华凌

一片清凉的水面和绵延的青山尽显眼前,让人感受着倾力打造延庆“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强劲脉动……总面积为6873公顷,水面面积3939公顷的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让人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天然氧吧”和自然景观,而且唤起了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亲临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到之处尽是肥美的水草、金色的大地、嬉戏的水鸟、银杏黄、枫叶红、芦苇丛的金茫茫……美不胜收的野鸭湖,被大自然的双手描绘的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个国际鸟类迁移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无声记录着延庆对水环境保护的动人篇章。

三十年,延庆人筚路蓝缕,将这片湖泊湿地变为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综合体。如今,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越发丰富、湿地生态环境更加健康,同时它也如同一个课堂,让广大民众了解并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列当中。

动植物的栖息天堂

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三大区域以野鸭湖和官厅水库为核心以不规则的四边形向外延伸分布。自然保护区涵盖张山营镇、康庄镇、延庆镇以及延庆城区妫河流域,保护区面积大,生态多样性复杂。

深秋时节,步入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平静的湖面泛着层层微波,湖边一层层泛黄的蒲苇随风轻柔地舒展着腰身,一群群野鸭在蒲苇间隐现。随着近几年,延庆区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鸭湖越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据统计,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湿生和陆生植物。其中有高等植物472种,包括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绶草、野大豆,北京市保护植物花蔺和华北地区唯一的水生食虫植物狸藻;有鱼类40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8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优良水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还吸引了348种,隶属20目66科鸟类栖息,并且每年发现的鸟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多。

鸟类的保护与观测是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野鸭湖,也走出了不少延庆本土的鸟类专家,方春就是其中一位。十五年间,方春从一个鸟类学门外汉到如今的“听音辨鸟”专业人士,观察、保护鸟儿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06年,当时的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方春转行,开始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在野鸭湖周边巡查,观测水面有没有受伤或者死亡的鸟类。这一年,野鸭湖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制定并完善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控方案,有力地规范了监测工作。

随后几年内,生態观测成了方春的主要工作内容,渐渐的,方春喜欢上了鸟,他习惯随身带一本介绍鸟类的书籍。琢磨的时间长了,他对各类鸟类的形态习性如数家珍。一台望远镜、一台相机、一颗长焦镜头就是方春日常的工作设备,在保护区内一待就是大半天,捕捉鸟类痕迹,记录鸟类状态。对于近年来,因野鸭湖环境变化而增多的鸟类,方春最有发言权。

2008年,野鸭湖实施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恢复了包括香蒲、扁秆藨草等在内的其他湿地植物优势种,使湿地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多样化带状分布的不同湿地植物群落,吸引了众多野生鸟类入驻。

2012-2013年的两年时间里,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了野生动物救助站和保护站,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延庆区市民发现了受伤的野生鸟类,也都会送到这里进行救治、放生。连年的保护动作,让野鸭湖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明显改善。

“一开始,鸟儿的种类不是很多,都是常规的野鸭子。2013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白鹤、苍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18年,我们一年发现了18种新的鸟类。”方春说,“这都是咱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这些年对生物的保护换来的结果。”

如今,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监测队伍日渐壮大,方春也成了“前辈”,带了不少“徒弟”。但他一有时间还是会到野鸭湖核心区转转,十多年,方春见证了野鸭湖的生态环境一点一滴好了起来,鸟儿多了起来。这副动人生态画面的形成,也有他的一份力量。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什么?从广义上来讲,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占地面积6873公顷的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承担着北京西北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是名副其实的京北之“肾”,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湿地的保护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代代人积累的成果。在野鸭湖还未成立保护区之前,丰茂的水草吸引了不少村民在湖边开荒种地,圈地养鸡养鸭,不少渔民在野鸭湖上撒网捕鱼。人类活动对野鸭湖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早在20世纪90年代,延庆区开始在野鸭湖周边大量种植苜蓿草,1997年,野鸭湖成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工作人员联合相关机构在野鸭湖核心区加装防护沟、围栏等设施,同时在工作人员的动员下“渔民上岸”、清拆湖边违建,核心区内的村民也开始集体“大搬家”,野鸭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2000年,野鸭湖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到了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建设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此后,延庆区对野鸭湖的保护力度越发增强。

2008年到2009年野鸭湖实施建设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工程和市环保局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项目,恢复草地生境300亩、湿地生境165亩。

2010年,延庆区在野鸭湖实施建设“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紧邻官厅水库的张山营镇内,西五里营、前庙、后庙等七个村退出耕地1.4万亩,宾湖带开展大规模绿化,恢复湿地植被900亩,恢复草地植被300亩,栖息地改造及恢复100亩。

201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生态学湿地方向的研究生刘均平入职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在野鸭湖生态保护领域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几年来,刘均平参与的野鸭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众多,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的湿地保护项目。

“那一年,我们在缓冲区改造一片面积在18.3公顷左右的苜蓿地,把苜蓿地改造成为湿地生态系统。这片苜蓿地改造工程不仅要有选择的栽种人工林,最重要的是要将地形进行改造,把水引过来。”刘均平告诉记者。

“那个工程2017年4月份开始施工,到7月份我们再去的时候就已经有黑翅长脚鹬筑巢了,水位深的水面上有野鸭子栖息。见证一片苜蓿地变身为动植物栖息的生态湿地,这特别有成就感。”刘均平说。

刘均平提到的这片湿地改造只是近年来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保护系列工程中的一部分。2018年,保护区内建起一处3900平方米的潜流人工湿地,同一年,一个湿地观测站也在保护区内竣工建成。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从科研到湿地保护再到展示形成了一套完整闭环。

与此同时,野鸭湖湿地特有的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及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功能,对净化官厅水库水源、改善官厅水库水质,恢复官厅水库作为北京第二饮用水源地具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至今,野鸭湖累计恢复退化湿地两万亩,为京北地区的湿地生态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生態保护的科普基地

保护修复湿地是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湿地生态保护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在做好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的同时,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像一座宣传站,一个试验场,向外界展示湿地保护成效,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从县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伊始,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便承担起向广大市民游客宣传湿地保护重要性的任务。2013年,野鸭湖挂牌成为北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同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旅游生态示范区。

据统计,近5年间,有将近百万人次走进湿地公园,感受生态湿地魅力。在湿地公园内,随处可见关于动植物保护、湿地建设等内容的宣传展板。野鸭湖水面波光粼粼,各类水鸟纵情嬉戏,芦苇在湖边轻轻飘荡,置身于如此美妙的水环境中,不由让人泛起保护欲望。

野鸭湖吸引广大游人的同时,也不断地将生态环保知识向外界展示。每年,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会组织各类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到这里,通过观察各种鸟类和植物等自然实践活动,亲近自然、感知自然、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尊重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意识;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展“湿地与水鸟保护管理培训”现场教学活动;举行“爱鸟周”暨野生动物保护月主题活动……一场场活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野鸭湖的影响力,同时也让湿地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洪剑明教授是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常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洪剑明的老师就在野鸭湖地区做湿地研究。2008年,洪剑明参与到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当中,从此与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以后,几乎每年洪剑明都会带着学生来野鸭湖做课题,课题内容也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延伸到湿地生态保护研究、水鸟栖息地研究等。在他看来,这十几年间,野鸭湖的保护建设有着巨大的改观。“这几年,野鸭湖的水域面积不断扩大,野生动物不断增多,这些变化也都是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连年来不断投入的结果。”洪剑明说。

在野鸭湖做课题的十几年里,洪剑明也将野鸭湖湿地保护的理念进行传播。这些年,他带出了十几名研究生,发表了二十多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有两名学生入职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野鸭湖的湿地保护贡献力量。

从1997年建立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起,23年间,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不断完善、升级、保护。同时,一大批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湿地生态保护人才在野鸭湖湿地生态保护区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把湿地保护、恢复工作与绿色北京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借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培育冰雪马拉松等野鸭湖冰雪旅游项目。同时与官厅水库共同守护湿地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资源,让野鸭湖这张生态名片更加明亮。”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

首批北迁候鸟飞抵野鸭湖

2019年立春后,冰雪渐渐消融,延庆野鸭湖开始热闹起来。3个月前过境南下的越冬候鸟,开启了“北上”的回归之路。目前,大天鹅、灰鹤、白秋沙鸭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预计3月上旬至中旬,野鸭湖将迎来候鸟过境高峰期。

“2019年2月13日,野鸭湖飞来了第一只大天鹅。”野鸭湖野生鸟类监测站点工作人员方春说。从2005年起,方春一直在监测野鸭湖野生鸟类的迁徙情况。“一般来说,春节过后就会有候鸟陆续北飞。”2019年2月18日,他又观测到了5只大天鹅、2只白秋沙鸭和9只绿头鸭,还有部分灰鹤。值得一提的是,灰鹤在野鸭湖本地也有越冬种群,“最多一次观测到3500只。”方春说,天气恶劣、食物短缺的时候,野鸭湖管理处还会给留驻在这里的灰鹤投喂玉米应急。而新加入的灰鹤,有可能是从江苏盐城、江西鄱阳湖等南方省市的湿地保护区飞来,在一段时间的食物补给后,将继续北飞。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鸟类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春秋两季,大天鹅、小天鹅等众多迁徙候鸟将在这里中转、休憩,补充体力。预计每年3月上旬至中旬,将是野鸭湖过境候鸟数量最多的时候。

密云水库、大兴南海子、十三陵水库、海淀翠湖等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也将逐渐迎来大批北归候鸟。全北京市88个野生鸟类监测站将加大巡视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为鸟儿安全迁徙护航。

野鸭湖新增鸟类18种

每年10月,是秋冬候鸟迁徙季,候鸟们途经野鸭湖湿地歇脚、中转。2018年10月,观鸟爱好者们在这里观测到了林柳莺、短嘴金丝燕、东方中杜鹃等18种以前没见过的鸟类,还看到了每年来这里栖息的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野鸭湖现鸟种达到343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季的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荻红芦黄,远山近树浓淡相间,倒映在秀美的野鸭湖中。此时正值候鸟陆续南迁之际,野鸭湖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迎接着大量候鸟在此栖息、停留,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绝佳机会。芦苇深处的小精灵们发出“唧唧,啾啾”的声响,观鸟者们小心翼翼地架起望远镜和听鸟器等观鸟设备,按照规定路线和规定时间,记录着所见所听的鸟种数。

经过观测,观鸟爱好者们发现了18种新增鸟类,包括短嘴金丝燕、林柳莺、东方中杜鹃、花田鸡、云南柳莺、北椋鸟等北京罕见鸟类。短嘴金丝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毛色呈烟灰色,身长约14厘米,外形像北京雨燕,翅膀狭长像镰刀一样,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栖息于海拔500米到4000米的石灰巖的洞穴中,这次来北京,应该是迁徙中迷路的“迷鸟”。林柳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曾在国内没有确切记录,后来在西藏、新疆等少数地区有过记录,体长约12厘米到14厘米。它也可能是迁徙中迷路的“迷鸟”,来北京歇脚实属罕见。

让观鸟爱好者欣喜的是,他们今年又再次见到了老客人——青头潜鸭。“从1963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开始编制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按照受胁程度将物种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等,在野鸭湖观测到的青头潜鸭就属于极危物种,全球数量不足1000只,十分珍贵。”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说,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以前在北京属于夏候鸟和旅鸟,近几十年来数量锐减。此次却一下子观测到了三只,有雌性、也有雄性。

青头潜鸭体长四五十厘米,头部呈青黑色,喜欢栖息在芦苇荡等水草丰茂的开阔水域,主要以软体和甲壳类动物、水生昆虫和植物根茎等为食。此次落脚,与野鸭湖开阔的水域、优良的原生环境、充沛的食物供给密不可分,近日在这里中转过后,冬季来临它们就可能迁徙到南方。

野鸭湖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说,从每年10月20日开始到12月底的70天内,野鸭湖每周都会组织一次有关鸟类活动,由专业鸟导带领参观者科学观鸟、走进自然。科学观鸟不仅能为当地鸟类研究目录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作为鸟类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数据,为野生鸟类学研究提供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起到科学家眼线的作用。

自从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陆续发现鸟类19目65科343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鸟类栖息、繁衍、迁徙的重要驿站。

野鸭湖又添新“居民”

日前,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两种哺乳动物,分别是豹猫和鼩鼱。其中,豹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鼩鼱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截至目前,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308种,哺乳动物10余种。

2017年8月,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时,记录到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鼩鼱。鼩鼱体长仅4至6厘米,体重2至5克,体型比鸡蛋还小,外形长得极像老鼠,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最原始和最古老的一支。

据中国地震局地质专家魏海泉介绍,延庆地区发现鼩鼱可以从侧面印证延庆地区恐龙存在的真实性,对于延庆地质生态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而对于豹猫的监测则始于三年前。三年前,野鸭湖科研监测科的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一种新的动物粪便,经专家鉴定为豹猫的粪便。2017年7月,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野鸭湖放置10台红外夜视相机,监测到豹猫及其幼崽的活动。成年豹猫和幼崽同时期出现,极有可能说明,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一定数量的豹猫。

豹猫和鼩鼱的出现,更好地印证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链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也向世人展示了延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

“神仙眷侣”丹顶鹤驾到!北京延庆冬奥赛区又添生态美景

2022年12月5日,记者从北京延庆区获悉,冬奥赛区又添生态美景:一对“神仙眷侣”丹顶鹤首次造访北京延庆野鸭湖畔,冬奥延庆赛区生物多样性再添新证。丹顶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物种,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月4日,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巡护队员在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例行巡护时,发现两只疑似灰鹤的鹤鸟,巡护人员立即上报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研监测科,科研监测科工作人员赴现场后确认两只鹤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这是延庆区范围内首次发现丹顶鹤。

作为北京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刚刚于12月3日在野鸭湖湿地保护区正式发布了《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12月4日就迎来了一对“神仙眷侣”,《名录》再增加1种,共计391种。

经初步确认两只丹顶鹤为2017年以后出生的鹤鸟,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一只被环志标记,为扎龙野化丹顶鹤,另外一只为野生丹顶鹤,据推测扎龙野化丹顶鹤是跟追随另外一只野生鹤一起迁徙到野鸭湖,详细情况需要进一步确认。

据悉,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此次在野鸭湖保护区发现丹顶鹤,意味着延庆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鸭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11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关于保护秋冬季迁徙候鸟做出重要批示,为了做好秋冬季迁徙候鸟保护工作,自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成立以来,在巡护监测方面不断加强力量,巡护监测路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12条;巡护队伍在原来的3支专职监测队伍(共15人)的基础上,增加了6支兼职巡护队伍(共59人),同时增加监测时间,巡护监测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工作时间增加到11小时,大大提升了巡护监测的效率,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打下坚实基础。

編辑结语

烟霞渺渺草木萋萋,水映余晖波光粼粼。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冬去春来,野鸭最难熬的季节即将过去,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年复一年,时光荏苒,自然界中的生命在不断繁衍,动物的世界精彩纷呈。

(文章综合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北京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相关内容,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野鸭延庆自然保护区
野鸭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只野鸭
捉野鸭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野鸭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