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化隆县规模养殖畜禽疫病防控现状调查与防控措施
2022-05-30石金花
石金花
摘要:近年化隆县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动物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模式初步形成,提高了规模饲养的比例。但规模养殖时如出现疫病容易造成更大的經济损失,如何做好疫病防控措施是化隆县发展规模化养殖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论述化隆县规模养殖动物防疫现状,以奶牛常见的跛行病为例介绍了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出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希望能有效预防传染病,提高化隆县畜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化隆县;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1.066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Epidemic Disease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Hualong County
SHI Jinhua
(Hualo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Haidong City,Hualong Qinghai 8109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ualong county has received a large amount of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raised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n a large scale,and formed a preliminary economic model of characteristic animal husbandry,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large-scale feeding. However,if epidemic disease occurs in scale culture,it will cause more economic loss. 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pidemic diseas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develop scale culture in Hualong Coun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of large-scale breeding animals in Hualong County,and taking the common claudication of dairy cows as an example,introduces the causes,symptoms and treatment methods,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rge-scale breeding animals in the hope of effectively preventing infectious diseases,raising the level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Hualong County.
Keywords:large-scale breeding,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引言
畜禽疫病防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为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化隆县在推进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时,需要高度关注无疫预防和有疫监控两方面,并结合畜禽养殖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全方位推进疫病防疫工作,此外,还要在推进过程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时发现疫病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保证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质量。
1化隆县规模养殖动物防疫现状
1.1业主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规模养殖场主要由下岗工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经营,业主大多未接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所掌握的养殖理论知识有限。少部分人员系统了解了各方面知识,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能以科学方法管理养殖场,继而收取丰富的经济回报,但更多的人员始终不能入门,进行着粗放的饲养管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相同,了解的养殖知识不多。
1.2圈舍简陋,养殖条件差
缺少比较规范的养殖场所,不能按照饲养动物的需求为养殖场选址,随意性较大,部分养殖场的布局违背了动物防疫原则,导致设备不能达到防疫要求:一是不能发挥生产区、生活区与工作区的相应功能,无法进行及时隔离,不能按动物疫病特点设置对应的治疗功能区,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是无法将消毒设备引入饲养圈舍和养殖场,或其违反了动物防疫标准,与防疫目标相差甚远。
1.3防疫制度不完善
少数养殖场没有系统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容易对其忽视,在防疫方面缺乏对应制度,即便养殖场制定了相关制度,但也无法贯彻执行,混养各种家禽,购买家畜时比较随意,未采取相关的防疫措施,没有限制生产人员进出,这些均加大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2奶牛地方性跛行病防控
2.1奶牛跛行病分类和症状
(1)疣性皮炎造成的跛行病。疣性皮炎造成的跛行病多在后肢出现,初期症状是两肢红肿,接着是乳头增殖,表现出菜花样特点;增殖附近可见渗出物质,伴有恶臭,经反复摩擦碰撞后出血。这一典型症状是疣性增殖。
(2)趾间蜂窝组织炎症造成的跛行病。奶牛后肢发病率为5%,快速发生跛行症,疾病发展过程中多肢跛行的发生率较高。在间蹄冠部、球节位置发生红肿,气味非常难闻,患畜习惯将患肢抬高,几乎不能沾地,体温迅速升高,同时采食量与产奶量减少,一旦深部组织坏死容易引起并发症。
(3)蹄病刺伤造成跛行病。奶牛后蹄刺伤后负重感增加,蹄部抖动强烈,躺卧时患肢保持屈曲状态,疼痛感加强,影响食欲;若患病时间较长则易化脓,症状加重,患肢剧烈抽搐,蹄底部形成了角质层,与真皮层彼此分离,这也是出现双蹄底的原因[1]。
2.2治疗
(1)疣性皮炎引发的跛行。治疗疣性皮炎引发的跛行应选择保守疗法。清洗患部,增殖位置覆盖高镒酸钾粉,主要是有效止血,选择棉花包扎敷高镒酸钾粉。蹄部尽量整洁和干燥,病情偏重者间隔1~2 d用药,独立隔离防护。
(2)趾间蜂窝组织炎造成的跛行。要先清理患蹄局部,清除趾间的游离组织,尽可能清洗干净患部,以青霉素处理创口;然后系统分析全身症状,选择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及时换药。
(3)蹄底刺伤造成的跛行。重点对刺伤孔进行科学评估,涂抹5%碘酊消毒处理,及时清除异物。借修蹄工具扩大刺入孔,最终使刺入孔呈现锥状,若刺入孔存在渗出物与脓汁,应对创孔不断扩大,这样做是为了及时排出渗出物、清除坏死组织,用消毒液擦拭,外敷药物选择磺胺粉,仔细包扎和换药。选取注射药物对全身进行消炎,避免疼痛加剧,预防破伤风[2]。
2.3发病原因
(1)营养因素。日粮缺乏充足的钙磷以及钙磷比例失当,这是发生奶牛蹄病的原因。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的,若这一比例失调或钙磷不足容易引起奶牛骨质疏松问题,蹄部角质发生软化,不能保持蹄的最初形态,最终出现蹄病。另外,奶牛缺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发病。
(2)遗传因素。遗传性是奶牛发生蹄病的关键原因。奶牛蹄病的遗传指数为0.6,其与奶牛生产性能保持正相关相系,种公牛蹄子变形容易发生病变,多见于3~4岁的奶牛。
(3)环境因素。奶牛在卫生状况恶劣的环境内生存容易出现跛行疫病,加之粪尿不断侵蚀牛蹄,牛角质不能健康发育。奶牛的生存环境比较潮湿,蹄容易变软受损,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炎症。奶牛在冰冷的水泥地面长期生活也容易发生蹄病。
3防控措施
3.1构建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比较复杂,具体内容包括生产、销售等,由场内转移至场外,从牲畜自身向所有工作人员扩大,因此有必要正常管理防疫工作,组织兽医与所有人员共同建立全防系统,在任何一个环节执行防疫制度,按规定执行,杜绝发生疾病,推进防疫制度的执行。
3.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科学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接种各种疫苗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形成机体免疫力,故须在传染病发病期间制定免种方案,根据流程實施接种。畜禽身体状况不佳时禁止接种。抗体容易被部分母源性抗体影响,甚至对抗体造成抑制。要想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全面监测部分病原的抗体,若条件不允许,则根据操作经验选择第一次免疫时间。
3.3严控传播途径
传染病包括了传染源、传播渠道、易感动物等,很多条件都会影响疫病流行,故有必要从多个角度采取防疫手段,彻底清除不良因素。严格遵守自繁自养的原则,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时,要妥善安排口岸检疫人员,在入场前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及时处理病畜禽[3]。
4结束语
化隆县畜禽疫病复杂多样,畜禽养殖业面临巨大的考验。如果疫病防控工作不理想,造成大面积疫情流行传播,势必减少广大畜禽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因此,应深入推进畜禽养殖的疫病防控管理工作,按照有关疫病防控技术标准,严格控制疫情,认真做好消毒和治疗,以提高疫病防控管理的水平,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冯永庆,王成隆.洋县土蜂产业养殖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J].新农民,2019(17):14-15.
[2]许建康.上杭县发展低污染养殖业调研报告[J].兽医导刊,2018(10):45.
[3]王克钦.阜新县阳光猪舍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J].新农业,202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