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2022-05-30谢宗谱
摘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不断走向深入,为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但因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在数据融合集成和信息安全管控、协同保障机制构建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调研了解,结合工作实践,对存在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效能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其处置行动往往需要应急救援、公安、民政、疾控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主要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实时了解事件现场发展态势和紧急调配人员、装备、物资等资源,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处置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状况可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危机管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一场伟大的“数字革命”正席卷全国大地,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已全面驶入快车道,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日益成熟。我国对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指挥需要,紧扣时代发展脉博,积极推进建设以实时“联通”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汇聚运用多源“大数据”为主要特点的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但从笔者了解情况看,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各级推进系统建设时,在数据融合集成和信息安全管控、协同保障机制构建等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认真查究原因,采取针对性、系统性措施予以解决[1]。
二、大数据环境下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大数据思维正逐步形成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特别是数字产品在工作、生活领域的普及应用,大数据思维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紧迫性,决定相应指挥机构不可能在事发后短时间内通过人工采集、分析等方式获取到足够有价值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指挥员用于辅助指挥决策,而大数据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近年来相关部门在组织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时,都开始把注意力向大数据技术应用聚焦,尤其在项目建设经费、周期等方面投入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运用大数据解决指挥决策问题的思维在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领导心目中正逐步形成。
(二)基础网络建设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建设发展呈日新月异之势,深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光纤和5G无线通信网等骨干网络通信容量连年呈几何级数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纤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其中接入速率在百兆及以上的占比达90%,千兆宽带正在全国各级城市加快部署;移动通信基站数量达948万个,其中5G基站占比已超过10%。同时,云存储、内容分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呈蓬勃发展之势。这些基础设施,为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网络通信基础。
(三)关键支撑技术日益成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与大数据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面驶入了快车道,以“云上贵州”和众多政府主导建设的“政务云”为代表的大数据中心,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相继推出的审批业务“一站式”办理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和分享到了“数字红利”。据相关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在全球占比已从2010年的10%跃升至18%,成为数据强国潜力优势明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速与医疗、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在疫情监测、人员管控、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我国“战”疫的强有力武器,让“中国速度”再次惊艳世界。这些技术,在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中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三、大数据环境下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集成存在诸多困难
大量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分散存储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相关单位、部门业务系统和服务器上,要想在指挥信息系统中无缝调用,必须采用一定方式对这些异构数据进行融合集成,屏蔽底层数据源之间的异构性,并进行统一管理与服务,最大可能改善终端用户体验。但由于产生数据源的业务系统不同和数据格式、存储模式存在这样或那样差异,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集成,都将面临诸多困难[2]。
1.数据标准难以实现统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参与单位多元,现场使用的数据采集终端类型更是复杂多样,由于所采用硬件设备、承载网络和相关系统开发建设时遵循的技术标准各异,导致数据在格式、结构及呈现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部分早期开发建设的业务信息系统,因顶层设计前瞻性不够,与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統数据接口匹配兼容难度更大。
2.网络拓扑高度分散冗杂
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通常部署在各级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与成员单位建立指挥关系,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5G通信技术在各领域普及应用,网络设备和硬件设施网络拓扑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常常是有、无线网和各类VPN专网交织重叠,使分布在各个异构网络中的数据资源管理难度更大[3]。同时,多个成员单位同时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当指挥员所需某项信息来源于不同业务系统,在实现信息互补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数据冲突和副本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对相关信息去伪存真、去粗留精[4]。
3.数据互为自治现象客观存在
应急救援、公安、民政等单位虽然都有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职责,但在编制体制和行政管理上互不隶属,日常工作中业务交流的机会也比较有限,同时,不同单位、部门信息安全保密要求各不相同,数据资源交流共享存在诸多困难。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但一个单位建设多个专网,一个专网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系统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很多时候,单位和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依旧采取电话、纸质文件递送等传统方式,仅有少数信息系统能实现互联互通或单向引接汇聚,数据共享渠道极为有限。互为自治的数据大大降低了集成应用效能。
(二)信息安全环境错综复杂
1.信息安全意识良莠不齐
从近年来发生的失泄密事件看,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各级各领域工作人员中都还有存在。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与多个单位、部门对接,用户数量庞大,特别是现在各级政府都有大量临时聘用或合同制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一方面安全意识不够强,在管理上很可能出现疏忽,另一方面缺少系统有效的培训,如果出现误操作,很可能造成系统涉密信息泄漏[5]。
2.系统安全威胁客观存在
首先,系统分布区域广,网络拓扑复杂,无疑加大管理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违规“外联”等情况。其次,病毒威胁始终难以避免。近年来,以腾讯、360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上日益成熟,但病毒感染攻击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如果防治措施不可靠,就很可能发生病毒入侵,甚至灾难性曼延[6]。再次,网络黑客无处不在。当今,黑客入侵已被列为影响信息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对网络黑客打击力度逐年加大,但仍有不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一旦黑客侵入系统,就很可能窃取、篡改、破坏数据或影响、中断系统正常运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7]。
3.系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容易出现安全管理制度滞后于系统建设应用的现象,特别是相关单位、部门平时在管理上互不隶属,系统用户构成复杂,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势必给国家秘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三)协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对数据时效性要求非常高,需要成员单位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障才能实现。现有与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等,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就相关单位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职责、任务等予以明确,鲜有对信息共享、协同保障等进行规范。当前,许多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作用发挥不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健全完善的数据资源协同保障机制,很多单位受保密规定等制约,不愿或不敢将重要关键数据共享出来,使得系统成了“无源之水”,起不到应有的“联动”作用。
四、大数据环境下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提升系统数据标准化水平
相关部门在组织系统建设时,要注重顶层设计规划。一方面要搞好调研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建用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遵循国家统一技术体制的前提下,要把数据格式的兼容性作为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防止出现不同单位、部门之间业务系统数据格式不兼容、定义不统一等问题,从源头上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2.提升异构网络融合可信度
根据不同密级数据防护要求,合理选用防火墙、网闸、IDS、IPS等安全设备。同时,运用数据中台及相关数据融合技术,为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调用不同业务系统数据提供便捷通道,确保数据交流顺畅,最大可能提升系统鲁棒性。
3.提升数据分析现代化水平
当前,各业务领域数据体量正呈指数级的增长态势,要想从海量数据中实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供指挥员决策使用,必须把数据分析能力纳入系统建设重要技术指标。可运用云计算、数据中台等前沿技术,构建数据分析挖掘平台。同时,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机交互环境,当指挥机构在研究某方面问题时,后台自动从数据池或相应采集终端、传感器检索相关信息,并自动完成相应处理过程,将结果暂存在后台,一旦需要即可实时调用,有效提升指挥决策时效[8]。
(二)建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抓好保密安全教育管理
一方面,建立岗前培训考核制度,增强操作使用人员安全防护意识,熟悉操作规程和掌握基本风险防范、处置技能。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在系统开发时设置操作日志记录和存储备份功能,一旦发生问题可溯源追踪。
2.注重提升系统技防水平
一方面,强化系统漏洞和病毒防治,积极推广“麒麟”操作系统和“达梦”“神通”数据库等国产系统和应用软件,及时更新升级漏洞补丁,安装安全可靠的病毒防治软件。另一方面,注重安全规范操作,比如,设置安全可靠的登录密码,访问重要内容可采取指纹、实体鉴别器等安全认证方式加强安全防护。此外,可考虑建立系统安全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当系统遭受攻击或有发生信息泄漏隐患时,主动发出告警信息。
3.完善信息安全管控措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流管理办法,规定信息共享目录范围,同时对保密范围及管控办法予以具体明确,该保密的完善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知密范围。对不涉密,但与突发事件处置行动又有关联的信息,开放共享权限,确保相关单位能及时知悉。通过严格规范管理,促进数据在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統内高效流转。
(三)健全协同保障制度机制
1.理顺应急联动指挥关系
突发事件处置参与力量多元,如果采取无差异方式为各成员单位设计功能模块,一方面系统会变得非常“臃肿”,另一方面不符合保密要求。因此,在规划系统架构时,应首先把各成员单位对上、对下以及平行协调关系理顺,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该单位系统登录界面,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当用户登录时,只呈现本单位相关资源,同时屏蔽超权限和无关信息,防止“数据洪水”出现,最大可能确保系统操作使用简洁度顺畅度,提升鲁棒性。
2.完善信息共享对接机制
一方面,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级别突发事件,分别制定预案,对信息共享范围、方式和数据填报时限、责任人等予以明确,确保信息共享“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系统研发时,建立配套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根据不同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地位,对该单位信息知悉范围,以及申请获取相应密级信息时的提报、审批流程和具体对接承办单位、批准权限等予以明确,系统管理员依此进行赋权。这样,既能防止涉密信息扩散,又可避免在协调对接时发生推诿扯皮的问题。此外,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可采取召开会议、组织联合训练演练等方式,定期督促各成员单位维护更新系统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在信息共享上的梗阻问题。
3.明确系统数据维护管理责任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血液”,如果缺少“血液”,系统功能再强大也难以发挥作用。一些系统刚建成不久就“夭折”,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数据维护管理不及时,无法发挥应有价值。在组织系统建设时,可针对不同类别、性质数据,配套制定维护管理细则,明确数据采报范围和管理维护周期,确保系统数据实时保鲜,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五、结束语
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指挥工具和手段,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汇聚融合来自不同单位、部门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供指挥员实时了解突发事件进展状况,为人员、装备、物资调配使用和组织指挥处置行动提供数据支撑。大数据环境下,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具备足够雄厚技术基础,但因成员单位之间指挥关系构成复杂,前期组织信息化建设时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存在诸多差异等客观原因,实践运用中,系统还存在数据集成、信息安全管理困难多和协同保障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在组织系统建设时,要紧密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在着力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健全协同保障制度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全面提升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效能,为突发事件处置组织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支撑。
作者单位:谢宗谱 武警湖南总队某部综合信息保障中心
参 考 文 献
[1]蔡佩玉.大数据背景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3-8.
[2]腾硕.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1,11(4):179-181.
[3]赵海涛,赵毅.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5):200.
[4]贺雅琪.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1-2.
[5]周宏成,王燊,冯开正,等.基于融合通信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J].电信快报,2020(10):5-10.
[6]蒋回生.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23):26-27.
[7]明乐齐.网络黑客犯罪的趋势与防范对策[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1):104-113.
[8]林瑀,陳日成,金涛.面向复杂信息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J].中国测试,2020,46(7):1-7.